「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在故宮...

2020-12-24 金臺資訊

人民網北京9月22日電 由故宮博物院和景德鎮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明代御窯瓷器」系列對比展之「御瓷新見——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今天在故宮博物院景仁宮展出。

景德鎮是明、清兩代專門為宮廷燒造御用瓷器的產地,紫禁城則是這些御用瓷器成品的使用地。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品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所藏明代御窯瓷器不但數量多,而且質量精,與景德鎮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傳世與出土明代御窯瓷器對比展,可謂珠聯璧合。

展覽旨在將明代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的落選品、廢品、供餘品(修復件或殘片標本)與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傳世品以對比的方式進行展示,以期較全面地反映明代御窯瓷器生產所取得的藝術成就,為觀眾提供全面了解明代景德鎮御窯燒造瓷器品種和欣賞標準器的機會。展覽分為3個單元,景仁宮正殿展出第一單元,名曰紅藍相映——青花、釉裡紅、青花釉裡紅瓷;景仁宮後殿展出第二單元和第三單元,分別為五光十色——顏色釉瓷和色彩繽紛——各種彩瓷。展覽共展出文物和標本合計196件套。

景德鎮是聞名於世的瓷都,自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開始,朝廷即在景德鎮珠山設陶廠(建文四年更名為「御器廠」、清代更名「御窯廠」)專門燒造宮廷用瓷,直至清代最後一朝宣統止,幾乎歷朝都沿襲這種制度。陶廠、御器(窯)廠或由地方官監管,或由皇帝親自簡拔官員派往督造。廠內匯聚全國最優秀的制瓷工匠,按照宮廷要求和所發給的設計樣本,採用最優質原料、大量燒造至精至美的瓷器。雖然選中的瓷器被源源不斷地運進皇宮,但日常使用,改朝換代,歷經滄海桑田,總會被損耗一部分,致使傳世明代御窯瓷器不可能全面反映當時御器(窯)廠生產的信息,因此,人們寄希望於對景德鎮明代御器廠遺址進行考古發掘,以便獲得更多信息。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配合以珠山為中心的景德鎮市政府大院基本建設工程,先後發現明代洪武至萬曆朝御窯瓷器落選品、廢品和部分窯爐遺蹟,經過搶救性發掘,獲得數以噸計的御用瓷器落選後被打碎丟棄的殘片和窯具標本,粘合復原出1400多件明代御窯瓷器,對深入研究明代御窯產品和生產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隨著對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瓷器標本整理工作的持續推進,以及景德鎮市公安部門收繳的御窯瓷器標本移交文物部門,又不斷有重要遺物被發現,有的還被進而粘合修復。本展覽即以「御瓷新見」為切入點,將一些新發現且未曾展出的重要出土瓷器修復件和殘片標本,配以經過精心挑選的故宮博物院藏傳世明代御窯瓷器予以展示,同時也兼顧對以往舉辦的歷次展覽內容進行補充,從而向公眾進一步展示明代景德鎮御窯瓷器生產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明代景德鎮作為我國制瓷中心,朝廷在這裡所設御窯曾燒造出大量品質精良、種類繁多、紋飾精美的瓷器,對我國瓷器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明代各朝御窯青花瓷均具有獨特而鮮明的風格,如永樂、宣德朝青花瓷,造型優美,紋飾豐富,青花色澤濃豔;成化、弘治朝青花瓷,胎薄釉潤,紋飾舒朗,青花色澤淡雅;嘉靖、隆慶、萬曆朝青花瓷,造型繁多,紋飾繁縟,青花發色濃重豔麗。由於釉裡紅瓷器的燒成難度較大,致使明代釉裡紅瓷產量很低,發色純正的產品更是罕見。展覽第一單元展出的明代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的永樂朝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殘)、永樂朝釉裡紅花卉紋筆盒(修復)、宣德朝青花卷草紋器座(修復)以及正統至天順朝青花折枝牡丹紋如意頭形枕(修復)、青花鏤空錢紋大繡墩(修復)等,均屬於首次或修復後首次公開展出的重要展品,為研究明代御窯青花和釉裡紅瓷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

顏色釉瓷是明代景德鎮御窯產品中的一大類,約有20個品種,其中以永樂、宣德朝甜白釉、鮮紅釉、祭藍釉、灑藍釉瓷,弘治朝澆黃釉瓷、正德朝孔雀綠釉瓷以及嘉靖朝瓜皮綠釉瓷、萬曆朝茄皮紫釉瓷等,質量最好、發色最為純正,亦最受世人稱讚。展覽第二單元展出的明代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的永樂朝甜白釉筆盒(殘)、鮮紅釉梨形瓜稜執壺(修復)和宣德朝鮮紅釉方形執壺(修復)、祭藍釉凸刻石榴樹紋石榴形執壺(修復)、祭藍釉刻劃應龍紋缸(修復)、灑藍釉水仙盆(殘)、澆黃釉僧帽壺(殘)、瓜皮綠釉弦紋三足樽式爐(修復)、仿汝釉三足鼎式爐(修復)等,均屬於首次展出或修復後首次公開展出的重要展品。

明代景德鎮窯燒造的彩瓷主要包括五彩、鬥彩、雜釉彩、素三彩瓷等。展覽第三單元展出的正統至天順朝青花加礬紅彩海水龍紋梨形執壺(修復)、弘治朝白釉黃彩梵文碗(殘)、弘治朝澀胎錐拱「弘治年制」篆書款高足碗(殘)、正德朝黃地青花八思巴文款花卉紋碗(殘)、嘉靖朝礬紅地綠彩盤(殘)、弘治朝內黃釉外灑藍地孔雀綠彩雲龍紋碗(殘)等,雖殘尤珍,均屬於首次展出或修復後首次公開展出的難得一見的品種。

作為對比展,此次展覽儘量選取故宮博物院藏傳世明代御窯瓷器與景德鎮市明代御窯遺址出土品在造型、花色、紋飾等方面相同或相似者,進行對比展示,以使觀眾領略明代御窯瓷器成品和落選品的差別。例如將故宮博物院藏永樂朝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正統朝青花雲龍紋大盤、正統至天順朝青花加礬紅彩海水龍紋盤、正德朝青花八思巴文款龍穿纏枝蓮紋碗等,分別與景德鎮市珠山明代御窯遺址出土同類殘件或修復品進行對比展示。

在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之際,故宮博物院與景德鎮市人民政府聯合推出此展覽,旨在向公眾匯報整理明代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瓷片標本的最新成果。由於此次展覽所選展品貫穿整個明代御窯歷史,因此,也可將其視作自2015年以來雙方合作舉辦明代御窯瓷器對比系列展的收官展。

本次展覽至12月20日,不單獨售票,憑故宮博物院門票進院後可免費參觀。

相關焦點

  • 明代御窯瓷器大展亮相 景德鎮出土VS故宮院藏(圖)
    中新網北京6月2日電    「明代御窯瓷器——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洪武、永樂、宣德瓷器對比展」2日在故宮博物院齋宮和延禧宮開幕,共展出瓷器297件套。此次展覽既是故宮博物院與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首次聯合舉辦瓷器展覽,同時又是這些明代御用瓷時隔五百年後從生產始端到使用終端的首次聚首。
  • 明代御窯瓷器的對比欣賞,故宮展嘉靖隆慶萬曆朝298件珍品
    「明代御窯瓷器——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嘉靖、隆慶、萬曆瓷器對比展」近日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對外展出。展覽通過298件套文物和標本,觀眾可以領略這三朝御窯瓷器燒造所取得的藝術成就,以及御器廠嚴苛的揀選標準。
  • 景德鎮御窯碎片的「拼圖」故事
    久別重逢:「落選者」與「獲選者」的會面 目前,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是收藏明代御窯瓷器的主要單位,包括龍泉窯、磁州窯、鈞窯等不同窯場的產品在內,總數超過一萬件,而且多是清宮舊藏,傳承有序。經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考古發掘,御窯遺址出土的這些落選和殘次御窯瓷器,多可以與傳世瓷器進行器型、紋樣的對比。
  • 故宮展出明代御瓷與景德鎮殘片「對照記」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9月22日起,「御瓷新見——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在故宮博物院景仁宮展出,持續至12月20日。明代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的落選品、廢品、供餘品(修復件或殘片標本),與故宮收藏的傳世品在展覽中形成「對照記」。
  • 當故宮與景德鎮「同框」
    故宮博物院藏明正統-天順青花加礬紅彩海水龍紋盤(右)與景德鎮修復品(左)陳凱欣攝9月的故宮,新展連連。近日,由故宮博物院與景德鎮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御瓷新見——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在景仁宮展出。
  • 景德鎮「兄弟」瓷器 時隔600年重逢
    今天至12月20日,「御瓷新見——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亮相景仁宮,釉裡紅花卉紋筆盒、青花折枝牡丹紋如意頭形枕等前所未見的展品集中亮相,更多相隔600年的重逢邀觀眾見證。重逢的壓手杯「兄弟」,器型算是明代永樂朝青花瓷中的名品。
  • 故宮VR再現御窯考古發掘現場 遊客:簡直太真實了
    故宮明代成化御窯瓷器對比展與明清御窯瓷器考古新成果展同期開幕。故宮博物院在展覽中首次使用VR技術,向觀眾再現神秘的考古發掘現場。明清兩朝,於江西景德鎮設置御器廠(清代改稱「御窯廠」),專門為皇家燒造御用瓷器。瓷器進宮前要優中選優,這就產生了不少落選品。明代成化御窯瓷器對比展,就是把景德鎮出土的落選品與故宮博物院藏正品對比展示,為觀眾提供一個全面了解明代景德鎮御窯燒造瓷器品種和欣賞標準器的機會。這次展覽,故宮博物院首次將珍藏的經過幾代專家鑑定過的成化御窯瓷器悉數展出,共計67件套。
  • 2017年9月故宮年度大展什麼時候開始?場場值得細品,約不約?
    --故宮藏瑞鹿文物特展》  《明代御窯瓷器--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弘治、正德瓷器對比展》  《茜茜公主與匈牙利:17-19世紀匈牙利貴族生活展》  暢音閣戲曲館本次展覽以故宮博物院的藏品為主,並展出有上海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院和敦煌研究院的藏品。
  • 故宮博物院8天長假均開放,明起上調每日預約觀眾數至3萬人
    但迎來600歲的紫禁城,吸引力不可估量,有觀眾乾脆上鬧鈴半夜爬起來就為了搶到一張故宮門票。而此次上調日限流人數,對觀眾而言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目前,故宮博物院裡數個大展同時開啟。午門城樓《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觀眾透過展櫃玻璃窗,與康熙時的脊獸對望;一隻小巧的金甌永固杯,通體布滿金花,無聲訴說著對家國的美好祈願;尚未開放的符望閣亮出一片漆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修復師們仍在默默努力,希望尋回百年前的工藝……一磚一瓦邀請觀眾回眸600年。「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在故宮博物院文華殿展出,78件文物精品架起一座橋,方便觀眾對話風流人物。
  • 2020北京故宮十一國慶展覽匯總
    國慶展覽  1、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展覽時間:2020年9月10日-11月15日(跨度2個多月)  展覽地點: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  展覽門票:本展覽不單獨售票,憑故宮博物院門票免費參觀。  展覽看點:點擊查看  》》故宮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參觀指南(時間地點+門票購買)  2、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  展覽時間:2020/09/01 - 2020/10/30  展覽地點:故宮博物院文華殿  展覽門票:本展覽不單獨售票
  • 故宮半解之看展和看景的正確打開方式
    雖然不是假期去的故宮,但我的錯峰小技巧在任何時候都用得上。這次去故宮是為了三大展——蘇東坡書畫、紫禁城600年建築和明代御窯瓷器對比展。故宮已經去過二十幾次了吧,對於看展以及啥時候、哪條路線人少還是有點數的。去故宮看展必須早起,一定要成為第一批檢票者。
  • 故宮明起上調每日預約觀眾數至3萬人
    由於疫情影響,故宮博物院和絕大多數博物館一樣下調了日參觀上限。但迎來600歲的紫禁城,吸引力不可估量,有觀眾乾脆上鬧鈴半夜爬起來就為了搶到一張故宮門票。而此次上調日限流人數,對觀眾而言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目前,故宮博物院裡數個大展同時開啟。
  • 2017故宮年度大展門票網上怎麼預定?手機微信訂票入口
    2月底  地點:故宮永壽宮  茜茜公主與匈牙利:17—19世紀匈牙利貴族生活展  時間:2017年9月28日—2018年1月3日  地點:故宮神武門  明代御窯瓷器——弘治、正德瓷器對比展  時間:2017年9月29日—2018年2月28日
  • 中漢拍賣:秋季專拍中那些大雅之風,明代青花瓷器的瑰麗之態!
    在中漢二〇二〇秋拍②瓷器佛像藝術品專場中,便有這樣一件明永樂青花纏枝蓮紋雙系小罐,其體量雖小,但卻別致秀巧,讓我們時隔數百年,依舊可以感到永樂御窯瓷器的周正考究。景德鎮珠山東門頭曾出土有明永樂青花纏枝蓮紋雙系小罐,其造型、尺寸、紋飾布局、繪染手法與拍品相同,可資參閱。創新之道,明代瓷器可謂首屈一指,而摹古之風也同樣盛行。相較於元瓷的雄奇粗獷,宋瓷的簡約秀雅更受青睞,隨著瓷器工藝技術的發展,仿效官、哥、汝、鈞、定等名窯的制器層出不窮,且都精工細作,極富雅韻。中漢秋拍中也可見此類明代摹古佳器。
  • 十一你去看展了麼?沒有的話這幾個別錯過!最晚持續到明年
    今年適逢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故宮博物院特別推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御瓷新見——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展覽時間:9月22日—12月20日展覽地點:故宮博物院景仁宮
  • 故宮博物院10月1日起上調每日預約觀眾數量至3萬人
    新京報快訊 據故宮博物院官網消息,2020年「十一」黃金周將近,根據當前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勢,為滿足更多觀眾的文化需求,故宮博物院按照預約、限流、錯峰原則,自10月1日起,上調每日預約觀眾數量至30000人(上午15000人,下午15000人)。
  • 今天起,故宮每日預約觀眾數量上調至3萬人!這些展覽正在舉辦
    國慶假期,故宮博物院正常開放。今日起,故宮每日預約觀眾數量上調至3萬人,上午、下午分別預約1.5萬人。在《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中,觀眾可以看到曾雄踞太和殿屋頂的脊獸、首次展出的符望閣漆紗等。
  •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出土瓷器賞析
    御窯廠也稱「御窯國家遺址公園」。該遺址地下遺存極為豐富,所產瓷器稱「官窯器」。已出土元代官窯瓷器和大量明代洪武、永樂、宣德、正統、成化、弘治、正德年間的各類器皿,成為中華古代文明的共同記憶。在市政府大門的五米處,尚有石井一口,它是明御廠遺址留下來唯一的地面遺物。
  • 2020北京故宮十一周一閉館嗎?
    ➤2020北京故宮十一周一閉館嗎?  答:不閉館。「十一」假期期間(10月1日至10月8日),故宮博物院均正常開放。  》》2020北京故宮十一黃金周開放公告  ➤北京故宮十一期間開放時間:  ➤2020北京故宮十一期間展覽:  「十一」期間除常設展覽外,觀眾還可以參觀正在午門正殿及東西雁翅樓展出的「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文華殿書畫館展出的
  • 江建新談陶瓷考古:發現千年窯火,重在揭示器物文化內涵
    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正在修復宣德蟋蟀罐澎湃新聞:前段時間,「御瓷新見——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在故宮博物院展出。在此之前故宮博物院已聯合景德鎮市人民政府舉辦了5個「明代御窯瓷器」對比展和1個考古新成果展。現在看起來,這一系列展覽也是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這些年來在陶瓷修復上所取得的成果的集中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