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至谷底再絕地反彈 新設市場主體逆勢增長數量創新高

2020-12-25 觀察家網

1845萬戶!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共新設市場主體1845萬戶,同比增長3.3%。到11月末,日均新設市場主體數量已超過去年全年。中國每千人擁有企業數由2019年底的27.6戶增長到30戶,又上新臺階。

保住市場主體,就保住了中國經濟的源頭活水。今年以來,中國以改革促發展,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上億市場主體展現出強勁韌性,有力支撐著經濟復甦。

「煙火氣」裡看生機

市場主體活力強不強,從城市的煙火氣裡可窺一斑。

「老闆,結帳!」「哎!來啦!」晚飯時刻,重慶市萬盛經開區九王爺火鍋店裡,店長彭偉正在忙碌著。

「越忙越開心。國慶長假期間,我們店接待了近3000名顧客,掙了24萬元!」彭偉說,「春節後那段時間,真的很難,不知道自己的小店能不能挺過去。好在各類政策支持大大緩解了我們經營的壓力。最重要的是,疫情控制住了,市場重新火起來了,我也更有信心了。」

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數據,截至9月末,全國實有市場主體穩定增長,登記在冊市場主體共計1.34億戶,較去年底增長9%。其中,企業4200萬戶,增長8.9%,企業中的外商投資企業64.1萬戶,增長2.1%;個體工商戶9021.6萬戶,增長9.2%;農民專業合作社222.2萬戶,增長0.9%。

回頭看,疫情如同對各類市場主體的一次壓力測試。難得的是,不論是擁有大量員工的規模型企業還是個體工商戶,沒有躺著靠政府紓困,而是堅持不停產、少裁員、千方百計自救。做服裝面料的企業,開始生產口罩和防護服;知名品牌家電大廠,企業老闆親自出來直播帶貨;做高端餐飲的酒樓,帶著員工幹起了寫字樓午餐外賣……上億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企業,以極強的靈活性和敏銳的市場嗅覺,應時調整、危中尋機,韌性十足。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近日透露,目前中國中小企業經營情況明顯回暖,截至11月,利潤總額已連續3個月實現正增長。

從「局外人」到「趕浪人」,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還主動擁抱數字經濟,發掘出新增長點。

年近50歲的趙學寬在上海經營著一家不足20平方米的冷飲批發店,20多年來一直做著周邊鄰裡的生意。自從將小店搬上餓了麼平臺,短短一年間,外賣已佔趙學寬店鋪銷售額的1/3,日均外賣銷售冷飲幾千支。「沒想到我這小店也搭上了數字經濟的快車。」趙學寬說。

新設市場主體逆勢增長

存量穩住了,增量也在提升。

在中國大市場這片沃土裡,新設企業、創業者今年以來如雨後春筍,茁壯成長。

家住廣東汕頭的21歲小龍正是創業大軍的一員,他的店也是今年廣東省新增的一家註冊企業。小龍這幾年在海外留學,受國外疫情影響,他未能如期返校,在國內上網課的同時,靈機一動加入了電商創業行列。「4月份,我先是開了一家經營玩具批發的實體店,很快發現『線上+線下』銷路更廣,於是5月初在某電商平臺開辦了自己的網店。」小龍說。

降至谷底再絕地反彈,全國新設市場主體數量今年劃出了「V」形走勢。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登記註冊局局長楊紅燦介紹,前三季度,全國新設企業589.8萬戶,增長7.7%;新設個體工商戶1242.6萬戶,增長1.3%;日均新設市場主體6.7萬戶,日均淨增3.9萬戶。從季度情況看,受疫情影響,中國新設市場主體一季度出現了明顯下降,同比降幅為30.6%;二季度即由降轉升,增幅為15.9%;三季度漲幅擴大,為19.2%。

改革開放力度大,激發創業熱情。

到海南創業去!自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公布後,半年時間裡,海南新增市場主體19.1萬戶,市場主體總量達到115.9萬戶,其中新設企業同比增長169.5%;引進人才超過10.3萬人,相當於過去兩年引進人才的總和。

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快,拓寬創業空間。

疫情之下,「宅經濟」發力,嗅覺靈敏的創業者們活躍起來。直播銷售、在線培訓、遠程辦公、網上教學……新商機造就一大批新個體。今年7月,中國還專門出臺政策,降低個體經營者線上創業就業成本,鼓勵發展微創新、微應用、微產品、微電影,實施新業態成長計劃。

營造「闊海」憑魚躍

來之不易的數據,得益於一攬子政策的支持。

——減稅降費為企業送去實打實的優惠。

「稅務部門告知我們,提供生活服務的納稅人今年可以免徵增值稅,這可太好啦!」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燚韓火鍋店負責人韓文濱很高興。

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新增減稅降費累計超過2萬億元。近日,國家稅務總局監測的10萬戶重點稅源企業景氣調查問卷顯示,89.4%的重點稅源企業預計四季度生產經營形勢為「平穩」或「好轉」,較三季度預測提高4.7個百分點。

——信貸支持為企業解決燃眉之急。

居然之家山西忻州店,開業7年來生意一直不錯。疫情的到來,讓這家知名賣場的運營方——忻州東方家園物流有限責任公司遇到了麻煩:賣場100多家商戶不能按時開業,企業資金頓時緊張起來。中國建設銀行忻州住房城市建設支行得知企業的困難後,主動登門提供專屬服務。沒幾天,企業就通過「建行惠懂你」APP申請到了300萬元半年期的優惠貸款。「這筆錢是及時雨,總算心裡有了底!」企業負責人李志強說。

——營商環境改善讓企業輕裝上陣顯身手。

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事項數量由151項減至131項,門檻不斷放寬;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聯通46個部門、所有省區市;全面推行審批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

2020年,中國億萬市場主體真給力,經濟社會發展的「輪子」轉得更歡。展望明年,中國市場主體必將迸發更強勁的活力,譜寫更精彩的中國經濟故事。

相關焦點

  • 市場主體數量創新高
    市場主體數量創新高(2020,穩步走向高質量發展⑥) 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共新設市場主體1845萬戶,同比增長3.3%。到11月末,日均新設市場主體數量已超過去年全年。中國每千人擁有企業數由2019年底的27.6戶增長到30戶,又上新臺階。保住市場主體,就保住了中國經濟的源頭活水。今年以來,中國以改革促發展,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上億市場主體展現出強勁韌性,有力支撐著經濟復甦。
  • 韌性足 市場主體數量創新高
    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共新設市場主體1845萬戶,同比增長3.3%。到11月末,日均新設市場主體數量已超過去年全年。中國每千人擁有企業數由2019年底的27.6戶增長到30戶,又上新臺階。 保住市場主體,就保住了中國經濟的源頭活水。今年以來,中國以改革促發展,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上億市場主體展現出強勁韌性,有力支撐著經濟復甦。
  • 市場主體數量創新高(2020,穩步走向高質量發展⑥)
    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共新設市場主體1845萬戶,同比增長3.3%。到11月末,日均新設市場主體數量已超過去年全年。中國每千人擁有企業數由2019年底的27.6戶增長到30戶,又上新臺階。  保住市場主體,就保住了中國經濟的源頭活水。今年以來,中國以改革促發展,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上億市場主體展現出強勁韌性,有力支撐著經濟復甦。
  • 我國企業活力顯著增強 市場主體數量實現逆勢增長
    隨著相關法律法規的落地顯效以及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等配套措施的完善,我國企業活力顯著增強,市場主體數量實現逆勢增長。展望2021年,更多改革紅利將加速釋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推進『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 我國新設市場的主體數量連續攀升
    「從登記數據看,疫情以來我國新入市的市場主體數量走出了大幅下降後迅速恢復的V形走勢。」在11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市場監管總局登記註冊局局長楊紅燦表示,社會一度比較擔心和關注的市場主體「退出潮」並未出現。
  • 前三季度市場主體數量創新高
     新華社12月22日報導: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共新設市場主體1845萬戶,同比增長3.3%。到11月末,日均新設市場主體數量已超過去年全年。中國每千人擁有企業數由2019年底的27.6戶增長到30戶,又上新臺階。
  • 重慶新設市場主體198萬戶 年均增長10.11%
    來源: 重慶商報昨日記者從市市場監管局了解到,隨著市場準入環境的優化,市場主體創業熱情和內生動力得以進一步提振,市場主體增量快速回升,重慶「十三五」期間新設市場主體198.16萬戶。今年新設市場主體增長12.64%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2020年以來許多企業都面臨著比較嚴峻的生產經營環境。但來自重慶市市場監管局的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全市市場主體累計新設立同比增長12.64%。
  • 市場監管總局:市場主體「退出潮」並未出現 新設市場主體數量V型回升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1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晨赫)記者從市場監管總局今日舉辦的發布會獲悉,截至9月末,我國全國實有市場主體穩定增長,登記在冊市場主體共計1.34億戶,較去年底增長9.0%。社會一度比較擔心和關注的市場主體「退出潮」並未出現。
  • 新設市場主體數量連續攀升 「退出潮」說法並不成立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10日訊 (記者 佘穎)「從登記數據看,疫情以來我國新入市的市場主體數量走出了大幅下降後迅速恢復的V形走勢。」在11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市場監管總局登記註冊局局長楊紅燦表示,社會一度比較擔心和關注的市場主體「退出潮」並未出現。從季度情況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新設市場主體一季度確實出現了明顯下降,同比降幅為30.6%,但二季度即由降轉升、增幅為15.9%。到了三季度,漲幅擴大為19.2%。
  • 夏邑市場主體逆勢增長穩就業
    9月28日,夏邑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連續接到12345政府熱線群眾表揚該局城關所工單,反映城關所服務熱情,辦證速度快,耐心細心。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嚴重衝擊我國經濟。夏邑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圍繞紮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積極優化營商環境,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逐步完善市場監管體制機制,提升市場監管效能,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截至目前,全縣市場主體發展到121183戶,是商事制度改革前2013年年底30443戶的3.98倍。其中今年逆勢新增5520戶,保持持續增長態勢。
  • 前三季度全國新設市場主體一千八百多萬戶 市場信心加快恢復(新...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10月3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新設市場主體1845萬戶,同比增長3.3%,較1—8月增速提升2.6個百分點。截至9月末,全國登記在冊市場主體1.34億戶,較去年底增長9%。這表明隨著穩企惠企政策實施,國內需求逐步激活,市場信心加快恢復。
  • 新設市場主體為區域經濟注入新動力 助區域經濟發展「踩油門」
    在疫情影響下,年內新增市場主體總量仍逆勢上揚。《證券日報》在11月26日刊發的文章《年內新設市場主體數量同比增81萬家批發和零售業佔比逾47%》中已經進行報導,從註冊地來看,江蘇、廣東、山東等3個省份年內新設企業最多。此外,上市公司也同新設企業一起,為區域經濟發展添新動力,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生力量」。
  • 安康市市場主體逆勢增長——新增市場主體突破30000戶
    截至11月底,安康全市市場主體逆勢增長突破30000戶,市場主體總量累計達到21.8萬戶,比去年末淨增8.5%。近年來,安康市行政審批服務局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在穩步推進企業「全程網辦」「個轉企」「電子營業執照」等商事制度改革的基礎上,以「保市場主體」為重點,優先考慮企業開辦需求,進一步降低門檻,簡化手續,縮短時限,優化服務,持續推進企業註冊登記便利化,實行「網上三步走,專區容缺辦」,為市域經濟較快實現回穩向好,豐富市場活力,營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
  • 前三季度全國共新設市場主體1845萬戶
    11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召開以「解讀市場主體登記數據」和「推行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為主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市場監管總局登記註冊局局長楊紅燦發布前三季度全國市場主體登記數據解讀內容。
  • 浙江去年新設市場主體增長17%,總數已超八百萬戶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1月12日從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了解到,2020年浙江省新設市場主體168.15萬戶,比上年增長17.1%。「市場主體一頭連著經濟發展動脈,一頭連著居民日常消費,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經濟基本盤。」
  • 恆天然2020稅前利潤逆勢上揚!2021計劃打破創新數量新紀錄
    恆天然安佳專業乳品2021財年的創新應用數量有望突破新高。差異化選擇作為恆天然安佳專業乳品第一款產自歐洲的稀奶油,該新品將中國定為了全球「首發站」。在這背後,是恆天然希望向其全球最大市場的餐飲市場及客戶提供差異化選擇。
  • 2018年上半年全國新設市場主體近千萬戶
    本報訊(記者 陳雪檸)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昨日發布上半年市場環境形勢分析。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新設市場主體998.3萬戶,同比增長12.5%,平均每天新設5.52萬戶。特別是二季度以來,大眾創業意願持續高漲,4至6月各月新設企業均超過60萬戶,創歷史新高。新設企業結構不斷優化。
  • 業績逆勢增長,市值再創新高——北新建材2020年半年報大盤點
    8月19日,北新建材(000786.SZ)發布2020年半年度報告。今年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種因素影響下,工程項目停工、建材市場關閉、住宅小區管控、裝修意願降低,對新型建材行業造成嚴重影響。北新建材一手抓疫情防控和戰「疫」醫院援建,一手抓復工復產和優化經營,全面推動實施制高點戰略2.0和營銷2.0,實現業績逆勢增長。8月19日,北新建材市值增至558.38億元,再創歷史新高。今年上半年北新建材營業收入69.22億元,同比增長14.63%;實現利潤總額10.93億元,淨利潤9.73億元,其中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增至9.03億元,實現逆勢增長。
  • 河南有多少個市場主體?在全國是啥地位?
    《白皮書》中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河南省實有市場主體總量達761.08萬戶,同比增長14.2%,居全國第五位,中部六省第一位。此次也是天明雙創研究院連續4年在每年的「雙12」發布《白皮書》。《白皮書》對雙創政策、雙創科技、雙創投資、全球獨角獸企業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為中國創客在創新創業的道路上提供靈感與幫助。
  • 《2020雙創白皮書》發布:河南省市場主體位居中部第一位
    《白皮書》中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河南省實有市場主體總量達761.08萬戶,同比增長14.2%,居全國第五位,中部六省第一位。此次也是天明雙創研究院連續4年在每年的「雙12」發布《白皮書》。《白皮書》對雙創政策、雙創科技、雙創投資、全球獨角獸企業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為中國創客在創新創業的道路上提供靈感與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