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觀滄海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得知曹操為此事愁眉不展,當地名士田疇向曹操建議,若走偏僻小道,可趁烏桓不備致其措手不及。無計可施的曹操聽取了田疇的建議,乃回師,並詐稱待秋冬時節進軍。見曹軍撤退,烏桓因此戒備鬆弛。烏桓中計,曹操便以田疇率部為嚮導,上徐無山,輕騎出盧龍塞,於崇山峻岭中疾行數百裡。
-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 觀滄海
竦 ,通「聳」,高8、蕭瑟:樹木被秋風吹的聲音9、洪波:洶湧澎湃的波浪10、日月:太陽和月亮11、若:如同.好像是12、星漢:銀河,天河13、幸:慶幸14、甚:極點15、至:非常16、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太值得慶幸了,就用詩歌來表達心志吧!
-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浩浩蕩蕩,來看日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早上五點鐘,天還沒有亮,在寂靜的黑夜裡,我們出發了!這是剛到達不久的樣子,天已經開始亮了!雖然經過一個小時的路途,但此時的我們格外的精神!不知是被這涼風吹得,還是油然而生!此刻,天已經完全亮了,我們走在這突高的水泥「路」上,望著前方!雖然我恐高,但還是腳下生風!
-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曹操的《步出夏門行》,是山水詩的鼻祖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首《觀滄海》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古詩,但它其實只是曹操的樂府舊題《步出夏門行》的一部分。這組詩共分五部分,首先是序曲「豔」,正文分四章。第一章《觀滄海》;第二章《冬十月》;第三章《土不同》;第四章《龜雖壽》。全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步出夏門行》屬漢樂府中《相如歌·瑟調曲》。
-
沙巴州、熱浪島,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東巴耶延山於2005年被列為世界遺產,整年天氣涼爽,其中包含考艾國家公園、他蘭國家公園、邦士達國家公園、達帕雅國家公園及東巴艾野生動物保留區,其主要的特色是生態非常豐富,棲息著各種野生動物,包括大象和野牛以及各種鳥類。
-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兩漢詩歌之《曹操·觀滄海》賞析
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觀滄海/碣石篇朝代:兩漢作者:曹操原文: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譯文及注釋譯文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那蒼茫的海。海水多麼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樹木和百草叢生,十分繁茂,秋風吹動樹木發出悲涼的聲音,海中湧著巨大的海浪。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出的。
-
七上語文《觀滄海》《次北固山下》考點解析、中考真題
(說明:★為重點識記篇目 ——為易考句子 ●為考點)★觀滄海·曹操(東漢末年)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1.詩中統領全篇的一個字是:觀。
-
曹操之作《觀滄海》,我國現存第一首完整山水詩
《觀滄海》原為曹操《步出夏門行》組詩四首之一。《步出夏門行》是漢代樂府詩的舊題,曹操借用來表現新的內容。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用謀士郭嘉意見,北上徵討烏桓,八月大破烏桓於柳城(今朝陽西南)。《步出夏門行》組詩四首,便寫作與曹操得勝回師的途中。東臨喝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詩。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碣石即碣石山,在今河北昌黎北,因遠望山頂有巨石如柱,故名。
-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觀滄海【東漢】·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
曹操的《觀滄海》,是在哪裡由情而作呢?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首面二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寫詩人於揮師北伐之際來到碣石山下,登高觀海。儘管蕭瑟的秋風給人以悲涼蕭殺之感,但是疾風勁草,方顯其英雄本色;洪波洶湧,愈見其生命不息!這是對自然環境的真實描繪,也是詩人主觀感受的具體寫照。曹操在取得一連串的戰爭勝利之後,他覺得自己的雄圖偉業猶如這樹木百卉一樣,生機勃發,也為這洪波湧起的大海,充滿生命的活力。以下,詩人又展開其豐富的想像,進一步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星漢的宏偉氣魄和博大胸懷。
-
品讀《觀滄海》,一代梟雄千古詩文,以詩壯志稱霸之心躍然紙上
說完了八卦,咱們收收心思,精神兒的,把目光聚焦到這首《觀滄海》上吧!觀滄海[漢]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其實這時候詩歌的名字,前面還有幾個字——「步出夏門行」,是曹操用樂府舊題創作的組詩。其中正文第一章就是《觀滄海》。順便提一嘴,尾章大家也都熟悉——《龜雖壽》!
-
曹操與《觀滄海》
觀滄海 漢魏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
詩詞欣賞 |《觀滄海》
觀 滄 海東漢:曹操 東臨碣石, 以觀滄海。水何澹澹, 山島竦峙。樹木叢生, 百草豐茂。秋風蕭瑟, 洪波湧起。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漢燦爛, 若出其裡。幸甚至哉, 歌以詠志。觀:欣賞。日月:太陽和月亮。若:如同,好像是。星漢:銀河。幸:慶幸。甚:極其,很。
-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曹操心中包含著大海,而大海中又包含著宇宙
觀滄海東漢·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觀滄海》出自樂府組詩《步出夏門行》,是組詩中的一首。這首詩作於建安十二年(207年)。這一年曹操做了一件大事,即北徵烏桓,勝利而歸。烏桓是我國東北部的幾個少數民族之一,當時跟中原的軍隊會有一些戰爭。曹操北徵烏桓,是他宏大計劃中的一部分。我們往前找一找,建安五年(200年)的時候發生了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就是官渡之戰。正是藉助官渡之戰的勝利,曹操稱霸了北方。
-
一首《觀滄海》,寫盡豪情美景
曹操流傳下來的詩歌有很多,《短歌行》求賢心切;《龜雖壽》雖老猶有志;而《觀滄海》氣吞山河。《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首《觀滄海》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之作,它寫於曹操北徵烏恆之時,當時的曹操,壯志滿懷,心有天下,自信滿滿,正與大海雄渾的氣魄相對應。
-
讀曹操的《觀滄海》,描寫壯闊的山海之景,極具浪漫主義風格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詩人在描寫壯觀遼闊、恢弘秀麗的山川風景之時,亦抒發了自己對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體現了詩人身上所具備的那種積極進取的銳意精神。聯繫詩人的生平經歷,也能對該詩當中所蘊含的情感有一個更好的體會與理解。詩人雄才大略,銳意進取,積極樂觀,是當時徵戰天下的一方豪傑,與孫權、劉備開啟了三權鼎立的局面,且詩人也是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一直雄心勃勃,想要實現天下的統一。
-
詩歌鑑賞 |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譯文東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來觀賞蒼茫的大海。海水多麼寬闊浩蕩,海中山島羅列,高聳挺立。周圍樹木蔥蘢,花草豐茂。蕭瑟的風聲傳來,草木動搖,海中翻湧著巨大的海浪。太陽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出的。銀河裡的燦爛群星,也好像是從大海的懷抱裡湧現出來的。啊,慶幸得很!
-
帝王詩歌哪家強,當屬魏武與隋煬|品讀他們筆下的日月星辰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此詩之美在於寫景,大多數人腦海中的大海是陽光沙灘、椰樹海岸,滿眼熱帶風情,但是曹操所看到的海是北方的海,是登上碣石山所看到的勝景,咀嚼全詩,閉目而思,恍惚間這一幕壯麗山河躍然眼前,而畫龍點睛的一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