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無魚可捕」,黃河也快撐不住了!

2021-01-09 澎湃新聞
文 | 牧海

本文轉載自今日頭條客戶端,原文首發於2021年1月3日,原標題為《黃河的困境:50年走向「無魚可捕」,野生刀魚資源告急?》,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其漁業資源直接關係到沿線漁民的生產和生活。然而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便遭到了破壞,

目前的黃河面臨正在和長江一樣的困境:「無魚可捕」。

這種結論並非聳人聽聞。在上世紀50~60年代,黃河中的漁業資源還是相當豐富的,當時的漁業產量很高,以打漁為生的專業漁民也有不少。但是從70年代開始,魚蝦的資源量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近年來,黃河流域全年的捕撈量只有6.5萬噸左右,比30年前下降了80%,很多專業漁民也因此被集體「勸退」。

從物種豐富度來看,上世紀80年代在黃河流域生活的魚類多達191種,雖然和長江的424種比起來還是差了不少,但這已經算得上是黃河的「漁業巔峰」了。

2002~2008年,國內的研究人員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資源調查,結果卻不容樂觀——

黃河中的魚類僅剩下82種,和之前的物種數量相比減少了57%

。另外,多種黃河土著魚已經陷入嚴重的生存危機,比如黃河雅羅魚、北方銅魚、鰻鱺、野生黃河鯉等等。

「失蹤」多年的北方銅魚

這裡先簡單提一句,可能很多人都認為黃河鯉在市面上很常見,根本不存在生存危機。但事實上,市場上銷售的黃河鯉基本上都是人工養殖的,真正的野生黃河鯉早已處於「有價無市」的狀態。即便是有多年捕魚經驗的老漁民,想要捕到一條野生黃河鯉也只能看運氣,至於黃河雅羅魚、北方銅魚就更難見到了。

黃河鯉魚

相比於長江水生生物的「物種之殤」,黃河流域物種的消失往往得不到大家的注意。事實上,在1982年調查時還存在的鰻鱺、北方銅魚已經從黃河中消失多年,但由於名氣較小,這兩種黃河土著魚並沒有引發像長江鰣魚、白暨豚那樣的社會轟動。

長江流域已經於2021年1月1日起全面進入了十年禁漁期,而漁業資源同樣陷入枯竭的黃河流域卻沒有得到相同的「待遇」。

在2018年初,黃河流域雖然也開始從每年的4月1號至6月30日實施全流域禁漁,但是禁漁時間還是太短,力度也不夠大,對於瀕危魚種的「搶救」而言,3個月的禁漁期無異於「杯水車薪」。

魚汛期間黃河淺灘滿是捕魚人。

黃河漁業陷入的困境,從黃河刀魚的「命運」中就足以「豹窺一斑」。

長江的刀魚資源已經瀕臨枯竭,黃河刀魚也同樣不容樂觀。在每年春季,黃河刀魚就會集群進入渤海灣,清明節前後會到達黃河口附近。在鹹淡水交匯處,刀魚群需要短暫停留以適應鹽度變化。之後,刀魚的繁殖群體便逆流而上,其中絕大多數都會抵達東平湖的產卵場。

洄遊繁殖是刀魚種群得以繁榮興盛的重要環節,然而黃河的斷流現象卻對刀魚的洄遊構成了致命打擊。

從1972~1999年的28年間,山東境內的黃河下遊就出現了21次斷流現象,特別是在1997年,斷流時間更是長達226天。如此一來,黃河口的刀魚自然也就無法再洄遊到東平湖產卵,魚群的數量也因此急劇下降。

遊弋的刀魚

而現在,東平湖和黃河交匯處已經建起了一座大壩,即便黃河不再發生斷流,大壩的阻隔也依然是刀魚洄遊時無法逾越的屏障。而在黃河口,密密麻麻的漁網也同樣令人觸目驚心。由於黃河口水面寬闊,水流平緩,特別適合下網,當地的地籠、圍網不在少數。

黃河口的老漁民也反映,

黃河刀魚已經越來越少,個頭兒也普遍變小了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位漁民在5年的時間裡只捕到了十幾條黃河刀魚,而且多數都是在黃河入海口捕到的。這位漁民的遭遇並不是個例,而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有人可能會問了,

南方的長江刀魚已經實現了人工繁殖,那麼用同樣的方式來繁殖黃河中的刀魚,之後再放流到黃河口,這樣一來不就解決黃河刀魚的生存危機了嗎?

這種方法理論上是可行的,專家們也確實這樣嘗試過,但真正做起來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

首先,刀魚性情急躁,一旦離開水面很快就會死亡,是一種非常嬌貴的魚。其次,現在黃河中的野生刀魚數量已經非常少,想要獲得數量充足的繁殖群體就更難了。另外,刀魚只吃活餌,不吃人工飼料,對水溫、鹽度、溶解氧都有一定要求,養殖起來難度也很大。

為了拯救黃河刀魚,專家們想的法子還有不少,比如將長江中的刀魚引到黃河流域(長江刀魚和黃河刀魚屬於同一物種,跨流域引種並不存在生物入侵的問題),但長江刀魚要完全適應黃河泥沙量高、含氧量低的水質環境也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況且,這種做法究竟能不能成功還是個未知數,沒人敢打保票。

總之,

無論是黃河刀魚還是其他瀕危物種,都是黃河漁業資源嚴重衰退所釋放的重要信號

。很多人目前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黃河能否像長江一樣實施力度空前的「十年禁漁」呢?

其實針對黃河流域的全面禁漁問題,黃河流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簡稱黃漁委)的專家們已經進行過多次討論。考慮到黃河流域的禁漁涉及到成千上萬漁民的生計問題,如果漁民的失業補償得不到解決,禁漁的問題就無法達成共識。

雖然黃河的全面禁漁看似遙遙無期,但有一點可以確定,

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已經受到了我國的高度重視,保護黃河也被擺放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上

——這無疑是令人振奮的一個好消息。

不過話說回來,禁漁只是拯救黃河漁業資源的其中一種方式,漁民的過度捕撈也難以對漁業資源造成毀滅性打擊。相比之下,

水質汙染、水電工程建設以及河水含沙量過高,這三大因素才是黃河魚類資源的真正「殺手」。

以水質汙染為例。上遊的黃河水質優良,到了中下遊之後,工礦企業就開始變多了,大量的工業廢水導致漁業生產力急劇衰退。據統計,黃河流域每年因為汙染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就有115~156億元左右。水質一旦被汙染,魚類的生理功能就會受到影響,進而導致魚類胚胎發育畸形、魚苗成活率下降等問題。

更令人擔憂的是,預計到2030年黃河將實現全線通航,300~500噸級的船隻、船隊將跨省直達渤海,頻繁的航運也同樣會給黃河生態的治理帶來更多的挑戰。

黃河口衛星地圖

種種跡象正在表明,

如今的黃河正在走長江的「老路」,黃河的「生態保衛戰」也已經迫在眉睫

。還是那句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相比,黃河的生態環境是才是最好的福利。

原標題:《長江「無魚可捕」,黃河也快撐不住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長江禁捕打非斷鏈典型案例:魚、大白魚等多為養殖
    來源:中新經緯中新經緯客戶端9月22日電 22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通報了第一批「長江禁捕打非斷鏈」專項行動十大典型案例。中新經緯客戶端注意到,十大典型案例中7例為商家發布虛假廣告案,1例為商家發布虛假宣傳案,2例為銷售活魚無合法來源案。
  • 臺灣未來「無魚可捕」?
    無魚之島」?據臺灣《聯合報》3日報導,有島內研究團隊發現,由於過度捕撈及氣候變化等原因,原本擁有豐富魚類資源的寶島,或將面臨無野生魚類可吃的困境。   報導稱,去年12月初,國際科學期刊《科學數據》發表臺灣「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團隊的論文,研究發現,臺灣北海岸魚種平均每隔10年至15年就減少一半,30年來從120種銳減至30種,魚源枯竭速度超乎預期。
  • 長江無魚之困絕不是杞人憂天:「基因庫」告急,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2019年12月9日據媒體報導:「長江魚是四大家魚的基因庫,如果不保護好魚類基因庫,將來我們就真的會面臨無魚可吃的局面,那是多麼可悲又可怕的事情」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趙戈 攝2012年,中科院水生所鯨類保護生物學科組副研究員郝玉江看到長江江豚種群數量時,心裡一驚。
  • 長江禁捕,漁民的生活怎麼樣了
    長江禁捕,漁民的生活怎麼樣了 ——來自安徽和江西的一線調查受高強度人類活動的影響, 「長江病了」,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曾經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為全局計、為子孫謀,黨中央做出長江禁捕的重要決策,禁捕涉及10多萬艘合法持證捕撈漁船的退捕,關係20多萬捕撈漁民轉產安置保障。
  • 長江無魚之困:再不保護「四大家魚」基因庫,中國人將無魚可吃
    食物匱乏,是影響江豚生存的主要原因,以魚為食的長江頂層生物鏈,最先感知長江無魚之困。在2018年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長江裡快沒魚了,這個結論讓很多人感到意外。但其實,長江苦無魚久矣。
  • 5日長江揚州段刀魚開捕 氣溫低一魚難求
    記者昨從揚州市漁政站了解到,今年長江刀魚(簡稱「江刀」)開捕時間為3月5日。不過,因受氣溫低和水位低等因素影響,江刀真正開捕日依然還是一個未知數。即使遠赴長江口崇明島的漁民,因為一魚難求,現如今也在閒著。
  • 統籌安排 全面部署—阿壩州召開長江黃河流域禁捕工作考核布置會
    按照《關於開展四川省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工作考核的通知》要求,2020年12月8日,阿壩州農業農村局召集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召開了《2020年度阿壩州長江黃河流域禁捕工作考核布置會》。阿壩州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楊培君參會。
  • 長江全面禁漁,黃河呢?|黃河魚類資源面臨嚴重威脅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前段時間,長江白鱘滅絕一事登上各大媒體,有關部門為了保護長江水域魚類資源,已經著手實施了「10年禁漁」,相信在未來這10年裡,長江魚類資源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修養。但與長江情況相似的還有黃河,用一釣魚者的語言表示:「如果等有一天黃河徹底沒魚了,再採取補救措施,就沒有任何意義了,黃河也應該永久禁漁」。
  • 黃河河汊子結冰 大爺破冰捕魚 運氣好一天百斤 黃河啥魚最有名?
    黃河河汊子結冰20釐米 大爺破冰捕魚 運氣好一天弄100斤 黃河啥魚最有名?黃河河汊子結冰20釐米 大爺破冰捕魚 運氣好一天弄100斤 黃河啥魚最有名?後來才逐漸往長江流域、珠江流域拓展,經濟中心逐漸東南轉移。河南、陝西也是有很多美食的,其中的魚類最著名的當屬黃河鯉魚。黃河鯉魚和錦鯉不一樣,錦鯉是觀賞魚,發源於中國,廣大於日本,現在我國許多公園、景區的池沼會養一些,密密麻麻,看上去很壯觀,也很漂亮。
  • 長江、黃河兩大流域分別禁捕4個月和3個月
    3月1日0時起,四川長江流域進入為期4個月的禁漁期;4月1日12時起,四川黃河流域將進入為期3個月的禁漁期。近日,農業農村廳發布了今年我省各地各主要江河禁漁方案。
  • 水產製品嚴禁標註「長江野生魚」
    長江禁捕,一方面要禁止捕撈,一方面也要管住市場,讓非法捕撈的漁獲物無處可賣、無人敢買。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長江禁捕打非斷鏈」專項行動公告(以下簡稱公告),要求嚴厲打擊市場銷售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漁獲物違法行為,斬斷市場銷售產業鏈,保護長江流域生態安全。
  • 三峽激流,釣獲長江奇魚,漁民:快消失的魚,一條幾百元
    比如重慶這位釣魚,在巫峽(三峽之一)的激流中,釣起一條長江奇魚!尖尖的鼻子,魚嘴鄉下開口,青黑的魚皮無鱗,看起來像鯊魚——長江裡還有這種魚?釣到這條江團魚的釣友說,就是他們經常到長江裡釣魚的,江團也是可以不可求——據漁民所說,野生的江團,市價在一百至數百一斤,這條四斤多的江團,可能就價值上千元!
  • 四川長江、黃河流域進入禁漁期 分別禁捕4個月和3個月
    央廣網成都3月2日消息(記者韓民權)四川省農業農村廳日前發布今年全省各地各主要江河禁漁方案:3月1日0時起,四川長江流域進入為期4個月的禁漁期;4月1日12時起,四川黃河流域將進入為期3個月的禁漁期。據悉,其他地區禁漁時間分別為,甘孜州、阿壩州、涼山州、雅安市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適當調整禁漁期,但禁漁時間不得少於4個月。省內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長江幹流四川段均設為常年禁漁區,實行全面禁捕。省農業農村廳要求,在禁漁期和禁漁區內,嚴禁一切捕撈、遊釣和挖沙採石等影響魚類生態活動。
  • 長江當禁捕!捕上來的螃蟹比蜘蛛大不了多少
    眾所周知,從明年1月1日起,長江將實行十年禁捕。這也意味著,長江野生江鮮將與我們告別十年。在禁捕到來之前,漁民有沒有抓住"青春的尾巴",捕撈頗豐呢?11月18日上午,一對在長江裡下地籠的漁民夫妻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 禁捕後首次放流 110多萬尾魚蟹「躍」入長江
    16日、17日,長江揚州段開啟冬季放流,這也是長江揚州段全面禁捕禁釣後的首次放流活動。本次共放流105萬尾「四大家魚」和12萬隻中華絨螯蟹(俗稱河蟹)。110多萬尾魚蟹「躍」入長江16日,漁政人員組織人手,在廖家溝與長江交匯處放流蟹苗。
  • 長江河口規定區域納入禁捕
    據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高敬)22日,長江保護法草案三審稿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草案三審稿根據國家有關擴延長江河口禁漁範圍的新舉措,將長江河口規定區域納入長江流域禁捕範圍。    2021年起,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將邁出更大一步。
  • 10年禁捕!陝西將多措並舉當好長江重點水域「護魚員」
    長期以來,因為水域汙染和漁民電魚、毒魚、炸魚等非法捕撈,導致長江流域各種水生生物種類嚴重退化。2020年1月,農業農村部發布關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範圍和時間的通告,宣布自2020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2021年1月1日起,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即「一江兩湖七河」)等重點水域全面實行十年禁捕制度。
  • 子兮:「禁漁令」下,長江偷捕緣何不絕
    2019年,農業農村部等3部門公布《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提出2020年年底前,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區完成漁民退捕,率先實行全面禁捕;到2020年年底前,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除保護區以外水域要完成漁民退捕,暫定實行10年禁捕。長江禁漁是國之大計,生態保護關乎千秋萬代。
  • 長江保護法草案擬擴大禁捕範圍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高敬)22日,長江保護法草案三審稿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草案三審稿根據國家有關擴延長江河口禁漁範圍的新舉措,將長江河口規定區域納入長江流域禁捕範圍。  2021年起,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將邁出更大一步。
  • 水上「護魚員」空中「瞭望眼」 江蘇泰興構築起長江保護「立體網」
    美麗的長江,不僅激發了岸上養魚戶的保護欲,還激發了退捕漁民的守護責任。「快來看,江上有情況!」10 月 29 日中午 11 點 20 分,泰興市長江禁捕綜合執法基地內,隨著技防視頻監控員一聲喊,周國華等 5 名護魚員迅速整理裝備,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