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州從化區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美麗鄉村的建設效果如何?這個「五一」小長假的客流量是一個例證。記者從從化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了解到,截至5月4日,從化共接待市民遊客48.83萬人次,創近三年來客流量新高,實現旅遊收入1.54億元。從化鄉村旅遊火爆的背後折射出什麼?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張豪
「旅遊+」節慶活動吸睛
「五一」期間,廣州從化最北的村蓮麻小鎮舉辦了以「好山好水好豆腐」為主題的第三屆豆腐文化節,活動現場設置了徒步觀光線路,讓遊客感受鄉村風光;遊客除了品嘗正宗的呂田豆腐、呂田特色小吃之外,還可以參與豆腐製作親子活動,讓孩子體驗傳統手工技藝製作。在豆腐節的推動下,蓮麻小鎮集聚了不少人氣。
從化西和萬花風情小鎮舉辦的「花田藝術季」更是激起了鄉村藝術風潮(見上圖)。藝術家們的力量不斷注入小鎮,藝術跨界和文旅融合。在這裡,市民遊客可以品藝術、看花海、嘗美食、傾聽聲音博物館裡花開花落的聲音,盡情體驗鄉村魅力。
在整個「五一」節期間,從化各特色小鎮以及重點景區景點均推出了豐富多彩的「旅遊+」節慶活動,吸引了大批珠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的遊客。
另一方面,鄉村旅遊也越來越受市民遊客青睞。從化因生態優美、空氣清晰,戶外運動條件極好,又擁有小蘇打氡溫泉、精品民宿以及多個「網紅」特色小鎮,成為了珠三角及粵港澳大灣區遊客的熱門旅遊地。「坐在房間的陽臺,喝著小酒,看著外面的稻田、大山,頗有幾分悠然自得的鄉情。」入住民宿米社的羅女士說,她來自廣州海珠區,「五一」期間,與家人一起來到從化放鬆休閒,感受一下田園風光。
建美麗鄉村需要清晰定位
鄉村旅遊的備受歡迎給從化美麗鄉村的建設提供了動力,而美麗鄉村的建設也給鄉村旅遊提供了基礎保障,讓這個廣州北部最大的農業農村大區重新煥發生機。
然而鄉村旅遊往往呈現出潮汐效應,節假日的火爆與工作日的冷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西和「花田藝術季」的藝術鄉建論壇上,羊城晚報社廣州新聞全媒體編輯部主任陳春凝提出,目前美麗鄉村的建設需要確定一個核心的算法。以西和小鎮為例,她認為可以圍繞西和的「和」字,打造一個原創的「和」IP,再思考發展路徑。
著名雕塑家潘奮也認為,當下不少美麗鄉村建設同質化嚴重,發展空間有限,對美麗鄉村建設的清晰定位尤為重要,針對鄉村的特色,他提出差異化競爭。
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