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開在山坡上,杜鵑花開在小溪灣,多美麗,像村家的小姑娘,這是讚美杜鵑花的歌兒,杜鵑花是我國十大名著花,深受人們的喜愛。
杜鵑花盛開之時,恰值杜鵑鳥啼之時,古人留下許多詩句和優美、動人的傳說,並有以花為節的習俗。被很多省市定位省花、市花,可見杜鵑花的魅力不凡。
杜鵑花又叫映山紅,指各種紅色的杜鵑花,形容它那如火如荼的鮮紅的光彩把山都映紅了,因其花開時映得滿山皆紅而得名。
杜鵑花素有「木本花卉之王」的美稱,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作了許多贊誦杜鵑花的美文詩句。盤點與杜鵑花有關的詩詞。
宋代楊萬裡的一首「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儂。日日錦江呈錦樣,清溪倒照映山紅。」頌揚了映山紅質樸、頑強的生命力。
(唐)李白 《宣城見杜鵑花》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詩人把杜鵑花開、子規悲啼和自己的斷腸之痛融於一體,以一片蒼茫無涯的愁思將全詩籠罩了起來。
(唐)白居易《山石榴》 山石榴,一名山躑躅,一名杜鵑花。杜鵑啼時花撲撲。九江三月杜鵑來,一聲催得一枝開。江城上佐閒無事,山下斫得廳前栽。爛熳一欄十八樹,根株有數花無數。
陽春三月,杜鵑花開,往往與杜鵑鳥啼聯繫在一起,一聲一枝,詩人語也,多麼富有節奏!多麼富有詩意!
【唐】曹松《寒食日題杜鵑花》一朵又一朵,並開寒食時。誰家不禁火,總在此花枝。大約就在這個時間寫的杜鵑花的爛漫景象。
(唐)成彥雄《杜鵑花》杜鵑花與鳥,怨豔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一聲寒食夜,數朵野僧家。謝豹出不出,日遲遲又斜。
傳說杜鵑花是由一種鳥吐血染成的。
(唐)李群玉《嘆靈鷲寺山榴》水蝶巖蜂俱不知,露紅凝豔數千枝。山深春晚無人賞,即是杜鵑催落時。
唐 白居易 《山石榴寄元九》閒折二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
杜鵑花的箴言是當見到滿山杜鵑盛開,就是愛神降臨的時候。
(唐)白居易 戲河山石榴小樹山榴近砌栽,半含紅萼帶花來。爭知司馬夫人妒,移到庭前便不開。
寫山花杜鵑的山野風光,可也隱含了他對名利的看淡和對自由的嚮往.
(唐)白居易 詠杜鵑 玉泉南澗花奇怪,不似花叢似火堆。今日多情唯我到,每年無故為誰開。寧辭辛苦行三裡,更與留連飲兩杯。猶有一般辜負事,不將歌舞管弦來。
(唐)吳融:送杜鵑花 春紅始謝又秋紅,息國亡來入楚宮。應是蜀冤啼不盡,更憑顏色訴西風。
(唐)施肩吾 杜鵑花詞杜鵑花時夭豔然,所恨帝城人不識。丁寧莫遣春風吹,留與佳人比顏色。
(唐)楊行敏 失題 杜鵑花裡杜鵑啼,淺紫深紅更傍溪。遲日霽光搜客思,曉來山路恨如迷。
杜鵑花被譽為花中西施,每當花開的時候,十分的燦爛,喚起人們的美好生活的嚮往。它象徵著國家繁榮富強和人們幸福的生活,所以杜鵑花很受人們的喜愛。
(元)善住 臨江仙 燕子穿簾深院靜,畫闌飛絮蒙蒙。砌苔柔綠襯殘紅。問春何處,移在柳陰中。老至十分詩思減,膝間閒理絲桐。曲終聲盡意無窮,杜鵑開了。
(明)蘇世讓 初見杜鵑花 際曉紅蒸海上霞,石崖沙岸任欹斜。杜鵑也報春消息,先放東風一樹花。
陳可時 送裴十二山人 主人來已早,花逐杜鵑飛。萬事歸霜鬢,十年猶布衣。溪平流響瘦,春去綠陰肥。何必桃源住,南山歌採薇。
神童詩 數點雨餘雨,一番寒食寒。 杜鵑花發處,血淚染成丹。
每一朵花兒,都空靈含蓄,如詩如畫,美不勝收,讓人流連忘返。已經進入初夏,杜鵑花開始綻放了,利用假期好好欣賞大自然的禮物,分享杜鵑花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