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臺軍售虛實難辨,「反中賣臺」不亦樂乎

2020-12-07 中國網

劉匡宇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自從美國大選塵埃落定之後,選前一度無暇顧及涉臺議題的白宮大小官員又蠢動起來,不時出現各色怪論怪象,箇中原因耐人尋味。例如,美國海軍亞太情報總指揮官史達曼疑低調訪臺卻猶抱琵琶半遮面;環保署長惠勒高調預告訪臺又因「迫切國內優先事務」而取消;RCEP籤署時,美臺煞有介事地用「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和價如白紙的MOU強撐場面。顯然,大勢已去的川普政府內部處於權力過渡階段的混亂和盲動狀態,有人想藉機生事搞亂局勢給民主黨挖坑,有人想製造既定事實讓繼任者受限,還有人想渾水摸魚扛起「反中」大旗博政治前途。蔡當局則顯然陷入為彌補「壓錯寶」之失而不擇手段對美示好、借美示強的錯亂與尷尬中。

最新動態來自「美國在臺協會(AIT)」負責人酈英傑所列的一組數據。在臺北一個公開活動上,酈稱臺灣今年「計劃向美軍購」總計118億美元,是美國軍火「頭號買家」,也是臺灣歷年軍購最高金額,並預告明年還有一筆52億美元對臺軍售已通知國會,屆時美國曆年對臺軍售總額將超700億美元。然而稍一查究,便能看出酈所言虛虛實實,用心不純。

其一,「118億美元」說。臺軍方立即出面「否認」酈英傑說法,稱臺今年對美新增軍購總額為55.8億美元。島內有關人士則猜測、緩頰稱,「118億說」或是「包含過去仍在執行中的軍購項目與設備保養維持費用」,或是由於臺美當局行政、會計年度算法差異造成歧義,即應為2019年宣布的對臺軍售總額。對此,AIT稍後改稱,今年美國對臺軍售公布總額數字是55.8億美元,「其他數字有待與華盛頓確認」。一團糊塗背後,美臺軍售買賣雙方對成交價這樣的基本概念,誰都說不清、圓不攏,含含糊糊、遮遮掩掩,恐非「一時嘴快」「用錯數據」能夠解釋,而是曝光了美臺軍售交易臺面下的「暗盤」、隱情,不能排除諸如民進黨當局為求過關以少報多的考慮。

其二,「頭號買家」說。2020年11月12日,美國國務院批准一項對外軍售一攬子計劃:向阿聯出售50架F-35A、18架MQ-9B「死神」無人機和大量武器彈藥,合同價值234億美元,約合新臺幣6600多億元,遠超臺灣近兩年對美軍購總額。

AIT作為美國國務院事實駐臺外事機構,既不應該在這樣的基礎數據上犯錯,更不可能不了解川普和蓬佩奧推動阿聯與以色列籤署《亞伯拉罕協議》實現關係「正常化」的中東政策脈動。如果把事情放在白宮即將易主,美國全球戰略和對外政策需要通盤重整的大背景下,一個未必能夠留任的AIT「臺北處長」,刻意編織釋放「臺灣是美國最大軍購客戶」的虛假信息模糊視野,強調履行「與臺灣關係法」對臺軍售在美是「跨黨派共識」,製造拜登政府將延續川普對臺軍售路線的氛圍,則無疑是在執行某種程度的「上意」,為普遍被認為不會像川普政府一樣無節制動用「軍售牌」的民主黨政府設下政治陷阱,限縮其政策選項。

最高明的謊言就是虛實結合。酈英傑的數字並不確切但也非信口開河,他描述的美臺軍售加速的現象是存在的。2017年至今,在川普和蔡英文任期重合階段已有10次美臺軍售,近170億美元的總值和年均值都創下美臺「斷交」後臺灣歷屆當局之最。而歐巴馬在任八年僅批准4次對臺軍售案,總值約160億美元。

不過,這種加速一是基於美國對華戰略調整的運作「臺灣牌」、「軍售牌」策略性需求;二是基於美國需要武裝臺灣,將臺灣更深層次納入美國圍堵中國的戰略利益鏈條的軍事需求;三是基於川普政府重商主義思維和回饋軍工利益集團考慮,對軍售利潤的透支榨取和對軍事盟友的敲詐盤剝——在歐洲、中東和東亞其他地區也是如此,並不意味著對臺灣的「親善」。川普政府下的是「短鏈式」的政治快棋,這種不可持續的短視政策給相關區域乃至其盟友帶來的外部負面作用和內部消化不良則不在其關切之列。

因此,蔡當局嘴上每每感恩戴德、受寵若驚地表態感謝美國軍售施惠,事實上也是有苦說不出。首先,近年來美臺軍售邏輯大變,臺灣愈發被動。這一流程從過去臺灣方面提出需求,再由美國層層核准的一攬子長周期過程,轉變為完全由美方主導、基於美國需要的「常態化」軍售,即向臺灣強賣並不符合臺軍需求的武器裝備。當然,從過去花錢買破銅爛鐵,到花錢買「屠龍之技」,臺灣的「凱子」角色並無變化。

再者,愈加頻密的軍售給蔡當局製造了巨大的財政壓力,有掏空臺灣之虞。蔡當局防務主管部門公布明年預算約新臺幣4000億元,遠不夠支付前期積累的多項軍購集中結算。目前全臺稅收約2.5萬億新臺幣,長期維持「赤字預算」入不敷出,為填補軍購「錢坑」只能挪用民生經濟預算,甚至破壞財政紀律,緊跟軍售「常態化」製造「特別預算」「常態化」,進一步惡化原本已經浮濫的財政和預算水平。再考慮到綠色權貴集團分肥的「前瞻計劃」和面臨透支崩盤風險的各類社保、年金,民進黨再次執政對臺灣民脂民膏的盤剝出賣、寅吃卯糧已到了危如累卵之地。不過,這仍無法滿足美國龐大胃口,美方長期要求臺灣把軍費增到佔GDP3%水平,而臺灣今年剛突破2%、明年才達到約2.3%,這種苛刻敲詐也被臺北市長柯文哲批評是能讓臺灣「翹辮子」。

不過,身為臺灣「當家人」,蔡當局面對美臺軍售最大的苦澀,恐怕是已切身體會到「臺灣越買軍火越不安全」的邏輯悖論。然而,軍售不但持續加深了臺灣在政治、經濟上對美的捆綁和附庸,更反過來讓臺海陷入更嚴峻的戰爭危機。蔡英文從逃生演習到主動示弱喊「不開第一槍」,面對大陸「點名」的跳腳,乃至忙不迭澄清酈英傑的「口嗨」,都說明臺灣執政集團切身感受到了中美關係動蕩和「附美反中」路線已經讓火燒及自身。

不過顯然,即便軍購已讓臺灣人均負擔1.45萬元新臺幣,對於綠色政客來說,犧牲臺灣的今日明天,債留子孫而自己空手套白狼,也是「不得已而為」,甚至何樂不為。眼前政治利益落入囊中,未來風險則是臺灣2300萬人的共業,這也難怪蔡英文們「反中賣臺」、不亦樂乎。(責任編輯:唐華)


相關焦點

  • 美對臺軍售 誰得利?
    後來美國政府一系列政策的發展,一方面除了強力禁止大陸對臺的意圖,但同時也限制蔣介石「反攻大陸」。這在甘迺迪政府任內的表現尤為明顯。 文章指出,美國自杜魯門政府的冷戰戰略開始後,其全球戰略思維在東亞亦出現極為清晰的結構;即在東亞地區之圍堵自美國阿拉斯加起,經阿留申群島、日本、韓國到臺灣至東南亞公約組織(即今日東協)。
  • 美國對臺軍售必須降為零 中國應讓美付出代價
    美媒針對此事的報導不斷出現,這或許是美國政府在向外透風,標誌著美新的對臺軍售已如箭在弦,進入倒計時。美國向臺灣出售武器是中美關係的老問題,隔段時間爆發一次。美前國務院亞太副助卿薛瑞福對媒體稱,這是一個「早就該做的事」。他甚至認為美國應儘快協助臺灣取得潛艇。上一次美對臺軍售發生在2011年9月,距今4年多。
  • 再次挑戰「一中原則」,美欲推對臺軍售常態化
    據臺媒報導,美國聯邦參議院和眾議院21日通過了所謂「臺灣保證法」,鼓吹「常態化對臺軍售」、擴展「美臺關係」等。專家認為,此舉是美國借「臺灣牌」獲取既得利益的體現,「是挑戰『一中原則』的危險信號」。美國國會(臺媒資料圖)美欲推對臺軍售常態化據臺灣聯合新聞網等媒體報導,美國聯邦參議院和眾議院21日晚間通過年度撥款法案,其中包含所謂「臺灣保證法」(Taiwan Assurance Act of 2020)。
  • 對臺軍售,美國何以執迷不悟
    中國政府第一時間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並宣布將採取必要措施,包括對參與此次美對臺售武的企業實施制裁。 中美兩國1979年正式建交後,美國對臺軍售問題一直是困擾中美關係發展的痼疾。據統計,1982年以來,美國政府80多次通知國會對臺軍售,相關裝備和服務價值400多億美元。美國每一次對臺售武,都會導致中美關係出現波折甚至「地震」。但是,美方為什麼執迷不悔呢?
  • 美國再度對臺軍售蔡辦發言人回應說了什麼?美國對臺軍售中方回應
    美方再度發出對臺灣發出「野戰資訊通信系統」軍售通知,蔡英文辦公室發言人張惇涵當日宣稱,這是今年第6度,也是川普總統任內第11度對臺軍售。這位發言人還表示,臺灣當局再次感謝美國政府高度重視幫助臺灣加強自衛力量。
  • 專家:美為何不顧大陸反對 時隔4年再對臺軍售
    受訪者紛紛建言,當前,兩岸關係發展面臨方向和道路的抉擇,中方在堅持原則立場、採取堅決措施之外,還可以綜合運用政治、經濟和外交等多種手段,進一步壓縮美國對臺錯誤政策的操作空間,為兩岸和平發展營造更有利環境。1.美對臺軍售被指「量減質未減」美國此次對臺軍售案一旦實施,會給臺灣方面軍事力量帶來哪些變化?
  • 美媒稱政府擱置對臺軍售 島內民眾:臺灣快醒醒!
    圖為美國為臺灣提供的F-16V戰鬥機海外網6月25日電日前美媒披露,美國尋求對臺價值逾20億美元軍售之際,川普政府內部態度就出現分裂。6月24日,《時代周刊》網站又援引美官員消息稱,美國將擱置對臺軍售。
  • 美批准價值2.8億美元對臺軍售,島內網友吐槽
    臺外事部門8日也證實了這個消息。美國武器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的F-16戰機群(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據報導,DSCA新聞稿稱,此次軍售案中包括154個通資節點、24套中繼系統、8套網管系統,並加上野戰資訊通信系統的人員培訓、後勤維修等相關資源等,總價為2.8億美元。
  • 民進黨是最大的「賣臺黨」!
    正如臺灣《中國時報》評論指出,民進黨此次站在美方立場,當眾打小孩給外人看,著眼點說穿了就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一面借美方之手,為火燒屁股的「萊豬」政策爭取正當性;更深層的目的在緊貼國民黨「反美親中」標籤,進而把議題導向「反美vs.親美」的二元對立之爭。對於島內這場反美國「萊豬」風波,民進黨的「雙重標準」表演可以說達到了淋漓盡致。
  • 席亞洲:美國對臺軍售的「小飯館」策略
    觀察者網12月17日文章 原題:美國對臺軍售的「小飯館」策略美國國會研究機構上月底出臺了一份名為《1990年以來的美國對臺重大軍售》的研究報告。其中披露了1990年以來美國對臺軍售的詳情,並列出了未來可能對臺灣開出的「採購菜單」。
  • 美去年對臺軍售總額超百億美元 創歷年新高
    美去年對臺軍售總額超百億美元。(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中國臺灣網8月22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美國國務院負責政治和軍務的助理國務卿庫珀(Clarke Cooper)近日受訪稱,2019年美對臺軍售總額約100億美元,這是基於所謂「與臺灣關係法」,確保臺灣滿足自衛能力與需求。
  • 美再度對臺軍售,蔡辦發言人:感謝
    蔡英文辦公室發言人張惇涵今天宣布,這是川普總統任期內第11次對臺軍售。這位發言人還無恥地表示,臺灣當局再次感謝美國政府高度重視幫助臺灣加強自衛力量。在川普總統明年即將卸任之際,美國政府於美國東部時間12月7日再次通知美國國會,並向臺灣「野戰信息與通訊系統」發出軍售通知,包括154個通訊節點、24個通訊中繼站,8套網管系統及其相關設備、系統技術支持、人員培訓和後勤保障等,預計總額2.8億美元。
  • 美國在臺協會處長稱「臺灣是今年美軍售最大買家」,島內網友諷刺...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11月29日報導,美國川普政府任內10度對臺軍售,美國在臺協會(AIT)處長酈英傑28日說,2020年臺灣是公認美國對外軍售最大宗客戶,總計118億美元的紀錄是臺灣史上單一年度最高金額。
  • 美批准1.8億美元對臺軍售,「以臺制華」是痴人說夢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已造成近10萬民眾死亡,美國政客在抗疫上依然漫不經心,反倒將關注點投向大洋彼岸,頻頻打「臺灣牌」施壓中國——先是國務卿蓬佩奧就蔡英文就職發表祝賀,厚顏無恥稱其為所謂「總統」,大肆吹噓美臺「夥伴關係」;緊接著,美國務院政治軍事局高調宣布批准對臺軍售方案
  • 美國為何不惜觸碰「一中」紅線執意對臺軍售?
    美國為何不惜觸碰「一中」紅線執意對臺軍售?面對頻打「臺灣牌」的美國,中國怎麼辦?強烈要求美方立即撤銷有關對臺軍售項目,停止售臺武器和美臺軍事聯繫,以免給中美兩國兩軍關係及臺海和平穩定造成進一步損害。國臺辦發言人強調,任何挾洋自重,破壞臺海和平穩定的行徑,都必將自食惡果。
  • 美批准價值2.8億美元對臺軍售,網友:臺灣人的錢真好賺嗎?
    臺外事部門8日也證實了這個消息。美國武器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的F-16戰機群(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據報導,DSCA新聞稿稱,此次軍售案中包括154個通資節點、24套中繼系統、8套網管系統,並加上野戰資訊通信系統的人員培訓、後勤維修等相關資源等,總價為2.8億美元。
  • 對臺軍售 別把吃苦當作吃補!182億瞞天過海 軍中破大洞
    這是空前首例,一筆182億元(新臺幣,下同)的軍售大案,「國防部」竟然事先不知空軍有這案子,待美方宣布,才回頭查怎麼回事。182億,對民眾而言是天文數字,一個司令部軍團級單位,卻在彈指間,就能瞞天過海闖關。
  • 軍售當政績宣傳!美國在臺協會太高調 臺灣買武器如買保險有什麼好...
    (取自美國海軍網站)    美國對大陸大打臺灣牌,美國在臺協會(AIT)近年來在臺灣能見度大增,臺北辦事處長酈英傑前天把臺美軍售當作政績宣傳,令人懷疑這是刻意刺激大陸?他在演講中,流露出高高在上的心態,彷佛軍售是對臺灣施恩,在他處長任內,臺美軍售達成史上最高紀錄。但說穿了,向美國買武器,就是買保險,保這麼多年,保費繳這麼多,有什麼值得臺灣好驕傲?
  • 美2021年度國防授權法案,重點著墨對臺軍售,大陸該如何應對
    在涉臺內容方面,法案第1260條表達國會關於「與臺灣關係法」意見的聲明;1260A關於對臺軍售年度簡報;1260B關於美臺醫療安全夥伴關係年度報告,以及第9724條關於「臺灣公民」在國際金融組織的「公平僱傭規範」。
  • 參議長訪臺、秘談軍售、反中俄智庫駐臺,捷克是要與大陸為敵嗎
    近一段時間來,捷克國內部分勢力不顧中國大陸反對,與臺當局勾結連連,不斷在中捷關係上製造雜音。今年8月,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齊不顧大陸警告,執意訪臺。隨後,捷克軍火商與臺當局進行秘密「軍售會談」。而11月11日,又傳出捷克「反中俄"智庫要在明年落腳臺灣。種種跡象表明,捷克在臺灣問題上挑戰一個中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