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好教育地圖》發布 11區學區劃分水落石出
越秀區中小學特色資源
大洋網訊家門口有哪些中小學?「小升初」哪些小學對口哪些初中?想上特色學校如何選?廣州中小學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有圖可查」了!昨日,《廣州好教育地圖》(簡稱《地圖》)正式印發。據悉,該地圖冊歷時一年多編制而成,相關數據更新至2015~2016學年,內容涉及中小學學校、特色資源的分布等。值得一提的是,一直備受關注的各區「學區劃分」亦首露真容。記者了解到,學區的劃分不會影響現行的招生政策,更多的是對於教學、教研的促進。
11區學區「露真容」
根據此前的方案,2015年和2016年是廣州「學區化」的過渡年,各區在探索「學區化」的辦學思路,到2017年廣州將真正實施「學區化」。在《地圖》中,11個區的學區劃分顯露真容。
據悉,越秀區分為小學六個學區、中學十個學區;海珠區分為九大學區;荔灣區分為大坦沙學區、荔枝灣學區、花地河學區;天河則分為龍洞學區、沙河學區、體育中心、天河北、五山學區、東圃學區以及泛珠江新城學區。其餘各區均按照地理位置,劃分了若干學區,不同的學區,均用了不同顏色標示。
不一定只指向招生
各區明確劃分了學區,是否意味著日後各區招生將是「學區化」的趨勢?對此,廣州市教育局副局長江東表示,「學區化」的內容不一定只指向招生,還包括了建立教師科研教研的學區共同體、師資流動與幫扶等內容,各區「學區化」的內容、要求並不完全相同。記者對比了學區劃分與各區義務教育階段小學對口直升初中或者派位初中的列表也發現,學區的劃分與「小升初」各對口學校並不完全相同。越秀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目前,學區劃分的意義更多的是在促進教學教研方面。
對口升學權威發布
江東介紹,該地圖呈現了「十二五」以來,廣州市各區基礎教育中小學校布點,及其新變化、新成果以及未來三年學校建設計劃。
記者發現,《地圖》共有51頁,均以地圖的直觀形式呈現信息,並擇取基礎教育中最為關注的中小學發展情況進行展示。其中,市層面的地圖有三大張,主要展示廣州市及各區教育概況,中小學特色學校資源分布情況,以及2016至2018年中小學校建設計劃。而全市11區的地圖各有兩大張,主要展示當地區中小學校布點、辦學性質、辦學層次,學區劃分(集團化辦學)等情況,以及當地區中小學教育發展特色、發展成果等情況。
值得關注的是,《地圖》不僅是標註了各校具體分布位置,更有各區各校招生服務範圍等家長感興趣的「乾貨」。在各區「中小學分布」圖上,均印有2016年小升初電腦派位或對口升學分組基本信息。如在《越秀區中小學分布》中,便印有《2016年越秀區小升初電腦派位分組表》,包括11組,每組哪些小學對口哪些初中,一張表格令人一目了然。
特色學校一目了然
《地圖》的各區「中小學特色資源分布」詳細列出各區義務教育階段特色學校、普通高中特色課程立項學校的學校名單,以及各區特色教育資源項目的學校名單。如荔灣區,便有《省級以上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小學研耕學校》、《體育藝術傳統特色學校》、《廣東省、廣州市書香校園》等「清單」。
江東解釋,由於每個區都擁有各自的特色資源,因此各區呈現出來的特色資源分布不盡相同,但都是需要達到標準才能「榜上有名」。
對於將各類特色學校清晰「列表」是否會加劇家長擇校、購買學位房等情況,江東表示,教育處於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該教育地圖僅是對「十二五」成果的呈現,未來肯定還會繼續發展。此外,特色並不能判定一個學校的好壞,只能說該學校在某一方面具有優勢,而這樣的呈現,也可以讓家長直觀看到學校的優勢在哪裡。
記者了解到,該書的定價為80元。目前還未在書店公開銷售,需批量購買的家長,可到廣東教育出版社諮詢。
文/廣州日報記者劉曉星 實習生張開 通訊員穗教宣
圖/廣州日報記者楊耀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