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已經駐美國長達7年8個月的崔天凱大使,應邀出席中美研究中心年會,這是一個特殊時期的對話。
特殊是因為此時正是一個交接期、過渡期,當然也是敏感期。
主持人之一的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會長史蒂夫•歐倫斯問了崔大使一個問題,說美國各界對中國的看法非常負面,民調顯示,70%到80%的美國人,不認同中國行為,「中國是否準備重新開放美國駐成都總領館,邀請被驅逐的美國記者返華,並且在國內解禁《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和《華盛頓郵報》網站?
他說,這些都有助於改善中國在美國的形象,如同基辛格博士推動的「桌球外交」一樣,有利於在美國形成積極的對華民意基礎,然後推動美國政府對華採取更具建設性的行動。中國是否願意在1月20日前採取什麼行動?」
歐倫斯會長提問非常帶有美國人思維,某種程度的「美國優先」。
言下之意,中國為了糾正或扭轉那70%到80%的美國人對華負面看法,可以做一些特別具體的動作,比如重新開放美國駐成都總領館,讓美方看到中方的誠意,通過媒體報導來放大這個「融冰」效果。
他可能沒有仔細思考,為什麼會有70%到80%的美國人對華負面看法,責任方是誰?
崔大使說,如果就事論事的話,事情的起因並非中方首先關閉美駐華總領館,中方所做的一切都是回應美方的行為。也就是對等的行動,以行動對行動。
事實是,美方先關閉了中國駐休斯頓總領館,中國不得不採取行動回應這種挑釁,才關閉了美國駐成都總領館。
歐倫斯會長難道是希望中方在被迫關閉駐美領館的情況下,由「受害方」中國為了取悅美方,主動允許讓美成都總領館重新開張?
這個問題問得有點兒不合情理。
會長先生應該是清楚兩國互關總領館的那段插曲,這個問題問美國國務院掌門最合適,應該拋給「加害方」,你們什麼時候認識到問題的錯誤和嚴重性,願意做補救?
讓中方重開美國駐成都總領館,不是不可以,但總得給個理由吧?
否則,無理由重新開美國總領館,這會成為一個非常錯誤的示範:美方可以任意欺凌中方,中方到頭來還得卑躬屈膝去討好對方。
說重一點的話,這麼去迎合、討好美方,是對反華勢力的一種縱容和鼓勵,逼中國吞下懦弱的苦果。
但是,場面上,既然問題來了,崔大使也不能不回答。
崔大使認為,如果美國政府願意逆轉這一進程,中方願意考慮。但中美重回正軌,實現真正改善,兩國都必須表現出善意和誠意,「我不認為中國應該做一些事情來取悅任何人」。
中國沒有理由做一些事情來取悅任何人!
不卑不亢,堅守原則、底線,「以善意對善意,以誠意對誠意」。
歐倫斯會長還把中美目前關係的狀態,和兩國建交前相提並論,拋出了所謂基辛格「桌球外交」的梗。
「桌球外交」,中美融冰那一段,美國人自己很清楚,冷戰美蘇僵成那個樣子,誰更需要誰?
現在,美反華勢力是試圖把中國這艘「發展與富強的大船」掀翻,或者在航道上設置障礙,甚至巴不得這艘大船偏離航向。
美方一些實權人物的初衷,根本不是要和中國修好,不是要正常融冰。
恰恰相反,他們是想和中國「脫鉤」。
所以,歷史和現實背景不可同日而語。
崔大使曾經說過,「有人說,中美關係已經回不到過去,我看也沒有必要回去」。
退一萬步說,就算中方重開美國駐成都總領館,對方只會繼續加碼作妖,關閉中國更多駐美總領館。
歐倫斯會長拿所謂基辛格「桌球外交」來比附如今的中美關係,沒有可比性,與事實有很大落差,其實不妥。
崔大使的回答,非常具有外交家的風度,「我們始終主張與美國保持健康良好的關係,從來不主動採取挑釁行動,但必須捍衛自己的利益,必須做出回應」。
偉人說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這句話,直接翻譯成英文或許略生硬,但崔大使已經把精髓和真諦告訴美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