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 在防控新型肺炎的嚴峻形勢下,蘇州市吳江區震澤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緊緊圍繞鎮疫情防指揮部工作部署,充分發揮陣地作用,統籌各類資源,動員全鎮2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全面行動,號召黨員志願者、青年志願者、民間志願者等群體發揮各自特長,招募志願者2000餘名,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助力全鎮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
突如其來之際 他們是安定人心的「小喇叭」
震澤鎮理論宣傳志願服務支隊組織志願者,等製作流動「方言小廣播」、創作防疫宣傳音頻視頻。花木橋村志願者把小喇叭綁在自己的車上,做成一部簡易的宣傳車,既提高了宣傳效率,又降低自身風險;前港村組織5名成員的「志願騎行隊」,「騎士」們每天繞村巡邏開展宣傳……志願者們走街串巷入戶,在交通要道和各個重要路口設置志願服務點用小喇叭宣傳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進行防疫知識宣傳。全鎮2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響起了溫馨提示,及時把疫情資訊、防控科普知識等內容不間斷地送到每位村民耳中,打通防控疫情宣傳「最後一公裡」。
風險逼近之時 他們是堅守崗位的「守望者」
「外防輸入」,成為震澤鎮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鎮機關緊急抽調168名志願者,成立了29個防疫志願服務小分隊,投身國道卡口、居民小區、入村小路的排查、等工作,同時對進出市場等場所的市民進行健康宣傳、測量體溫等志願服務,提醒群眾戴好口罩,減少交流,即買即走。
通過入鎮口的車輛和人員情況複雜,需要晝夜值守,實踐所發出號召,1小時就收到了200多名熱血青年的積極響應。
志願者周成鋼,是一名大三的年輕學生,這次意外延長的寒假沒有讓他在家閒太久。當看到鎮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出的公告時,他主動報名並提出值夜班。他自豪地說,這就是屬於他這一輩年輕人的擔當。
夜晚寒氣逼人 他們是無微不至的「補給隊」 "
「我捐米200斤!」「我會做茶葉蛋!」「讓我來把食物送到卡口吧!」為了支持夜晚卡口值守人員的艱苦工作,補充他們消耗的能量,震澤鎮十餘名志願者組成了一支特殊的夜宵「補給隊」。
這支「補給隊」分工明確,有人施展廚藝,有人提供廚房,有人驅車送往卡口……長夜漫漫,天氣寒冷,一碗碗暖暖的粥,一個個熱乎乎的包子,驅散了卡口值守人員的疲憊。
夏冬琴是這支「補給隊」的協調者,也是「深夜食堂」的掌勺人,她說:「和卡口值班的志願者比起來,我們的辛苦不算什麼。」
全鎮商家也自發組織起來,出錢出力,為卡口值班人員送上熱騰騰海鮮粥、湯圓、餛鈍等食物。2月4日,在了解卡口夜晚溫度低,愛心商家決定每天給卡口的值班人員送驅寒的薑糖水,直到疫情結束。還有商家集資購買麵包、泡麵、水果等一些物資,送給防疫值班人員。
生活出現不便 他們是上門服務的「貼心人」
為滿足居家隔離人員的基本生活需求,各社區實踐站為居家觀察的群眾提供代買代送服務,志願者紛紛報名,為居家隔離人員配送到家,避免其家人外出採買的麻煩。
麻漾新城社區的張娟,得知社區有人家隔離觀察,無法外出購買生活必須品的情況後,就主動申請成為他們的代購人。「一天最少要採購兩次,每次都是滿滿當當的幾大籃子。」張娟說,「既買菜,也買生活必需品,居家隔離的居民非常配合,我們不能讓他們再有後顧之憂。」
疫情防控中,和她一樣的志願者還有很多,他們無怨無悔,心甘情願做隔離觀察生活不便群眾的守護人,幫助困難群體解決生活中的大難題。
宅家時光漫長 他們是傳播正能量的「多面手」
距離震澤鎮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出「宅在家裡」的倡議已經10多天,為了讓少數已經有些在家坐不住的居民保持定力,震澤鎮實踐所積極發動文藝志願者、文化服務者、文藝愛好者,以繪畫、攝影等方式宣傳疫情防控要點、傳播全鎮人民聯防聯控正能量,震澤鎮的攝影家協會行動起來,拿起相機記錄著疫情防控中的一個個溫暖瞬間,一張張照片、一段段視頻,成了朋友圈的「10萬+」,帶給宅家的小鎮居民安慰與力量。
震澤的小朋友們也在為武漢加油,他們以書法、詩歌的形式表達自己對武漢的支持,用筆觸傳遞出「抗疫必勝」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