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市揭西縣棉湖鎮鯉魚溝村 橋頭鎮駐村扶貧工作隊供圖
棧道、池塘、美人蕉,綠水、青山、老祖屋,來到這裡的人都會忍不住掏出手機,定格這幅美麗鄉村畫卷。
這裡是揭陽市揭西縣棉湖鎮鯉魚溝村。2016年以來,在東莞市橋頭鎮對口幫扶下,打好「美麗宜居生態」和「休閒觀光旅遊」兩張牌,農村人居環境極大改善,脫貧攻堅成效明顯。省定貧困村已轉變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村」。
建設美麗鄉村
農村面貌蝶變
「我第一天來,看到破損的道路,叢生的雜草,隨處可見成堆的垃圾雜物,心裡就想這不是我想像中的鯉魚溝。」2016年到鯉魚溝村任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的鄧沃新回憶。當時的鯉魚溝村,黨組織軟弱渙散,沒有主導產業,基礎設施落後,是一個典型的後進村。
「要吸引外面的人來鯉魚溝,配套肯定要做起來。」橋頭鎮派出的現任駐村第一書記鄧澤康介紹,對口幫扶工作重點就是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開始,大力建設美麗宜居生態鄉村。近年來,鯉魚溝村利用扶貧資金和社會捐款,重修道路、硬底化截洪堤、亮化村道路燈,建起了健身小廣場、文化公園、衛生公廁等,農村面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
如今,站在村黨群服務中心門口向外望,寬闊的廣場乾淨整潔,種上美人蕉、裝上新護欄的池塘美麗如畫。從空中俯瞰,鯉魚溝村就置身在一片綠水青山之間。去年,該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國家森林鄉村」。
發展生態旅遊
成為「網紅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委託專業公司編制規劃,打造棉湖鎮乃至全縣休閒觀光的新農村建設示範點。」鄧澤康說。
鯉魚溝村統籌了農田80畝,投入引導資金105萬元與揭西盛誠景觀建築有限公司合作建設鯉魚溝生態旅遊觀光園項目。項目總投資750萬元,鯉魚溝村所得收益60%用於幫助受益貧困戶增收,40%用於村集體經濟增收。預計每年為村集體增收6萬元,帶動有勞動能力貧困戶就業10人。
今年8月6日,生態旅遊觀光項目進行了試營業,每天吸引來自周邊地區約300人遊玩。「我們通過網絡微信平臺進行推廣,許多人慕名而來,鯉魚溝村已經成為『網紅村』。」鄧澤康說。
鄧澤康介紹,接下來將構思把村裡空出來的房子打造小吃一條街,發展農家樂和民宿,讓鯉魚溝村的生態旅遊內涵更加豐富,進一步推動鯉魚溝村升級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
村黨支部書記王勇光準備帶頭將自家祖屋開發出來做民宿,給村民做個示範,進一步激發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動力。
貧困戶全部達到脫貧標準
貧困戶王少芳已經度過了最艱難的階段,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2016年,她的丈夫患尿毒症沒有勞動能力,家裡4個小孩有3個還在讀書,每年學費就要三四萬元。她自己在隔壁村打工,月收入2000餘元。家裡的魚塘因為無人料理,讓家庭雪上加霜。
在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順利完成學業的孩子已經外出打工,只有最小的孩子還在上學。她的家庭年收入達到13萬元。看著村裡的變化和自家生活的改善,王少芳表示,要感謝大家的幫助,特別是扶貧幹部的幫助。
在橋頭鎮的對口幫扶下,目前鯉魚溝村集體年收入達12萬元,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0元、有勞動能力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227元。鯉魚溝村36戶139名貧困人口已全部達到脫貧標準,鯉魚溝村也達到貧困村出列標準。
首席記者 林朝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