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連結:
旅遊景點人擠人、高速公路車挨車、餐館排隊上千號……每逢小長假,當人們懷揣著對「詩和遠方」的嚮往走出家門,卻頻頻遭遇「不去可惜,去了生氣」的體驗,「真不如在家裡看兩集肥皂劇」之類的吐槽隨即刷屏。顯然當前旅遊業發展難以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當前,全國疫情防控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各地在做好疫情精準防控的同時,積極有序推動復工復產。但近期個別旅遊景區在恢復開放期間,對大眾出遊熱情預估不足,防控應對力度不夠,發生了大量遊客短時聚集擁擠現象,帶來了安全隱患,增加了疫情傳播風險。
公考角度中公解讀
[提出觀點]
旅遊體驗差背後體現的是時代的發展、生活的改善,是人民群眾嚮往美好生活的需求在水漲船高。當前,限流對遊客和景區都是一種保護,讓更多人親近心中的山水,在保護和開放之間尋找到平衡點,是旅遊行業需要思考的問題。疫情期間,在保障出行安全的前提下滿足人們的旅遊需求,考驗著景區的管理水平和智慧。
[原因]
旅遊業轉型升級可以持續促進經濟發展和居民增收。旅遊業作為綜合性產業,產業鏈條長、產品形態多,對餐飲、住宿、交通、零售、文化、金融、電信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拉動作用。地方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個人獲得感得到進一步增強,社會活力得到進一步釋放。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帶動了1000萬貧困人口脫貧,佔全國貧困人口的10%;通過旅遊外交,中國進一步走向世界,越來越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和關注。
旅遊業轉型升級有助於地方政府塑造地方形象。如果遊客屢屢在同一個地方上演人在囧途,那麼當地的旅遊業發展最終會被人們拋棄。政府如果能夠未雨綢繆、預先防範,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把風險防控在一定範圍內,不僅能大大節約行政成本,提高遊客的舒適度,而且能從根本上杜絕惡性事件帶來的政府形象損害。
當前居民也有旅遊消費升級的需求。我國是擁有近14億人口基數的旅遊大國。旅遊如今早已從曾經的小眾化需求發展成為大眾化、經常性的消費方式。這是國內旅遊消費升級的直觀表現,也是中國旅遊業蓬勃發展的有力呈現,更是活力中國的生動體現。往常小長假出遊中「人從眾」式的擁擠,各種吐槽的背後,是遊客對更高品質生活的嚮往、更優旅遊環境的需求。它是一個縮影,映射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伴隨著國內旅遊經濟的迅猛發展,民眾表達觀感的渠道也日漸多元化,這也對旅遊市場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課題。如果依然沿襲以往慢吞吞的「馬後炮」做法,已經很難適應形勢的發展。
[意義]
社會發展、時代進步帶來人們旅遊消費觀念和體驗升級。如今,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好,有能力去通過旅遊獲得新的生活體驗,比如:緩解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壓力,使精神得到徹底放鬆;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擴大個人生活視野,體驗全新生活方式;購買新奇物品,廣交朋友,錘鍊意志……人們的旅遊觀念在轉變,認識在轉變,思想在轉變。
當前,疫情放慢了人們出行的腳步和節奏,但旅遊需求並沒有消失。旅遊業長期向好發展的基礎沒有變,旅遊消費升級的趨勢也沒有變。疫情過後,旅遊業的復甦不應是簡單的重新開門納客,而是要更加準確地把握人們的消費新趨勢,深化文化和旅遊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供需兩端發力,為遊客提供更加安心、舒心的出遊環境,從而激發文旅消費更大潛力和活力,讓更多人在旅遊中享受美好生活。
通過預約、限流等方式,平緩遊客數量的波動曲線,有效削峰填谷,不僅能緩解節假日遊客擁擠不堪的狀況,保障遊客遊覽安全順暢,也能提升觀賞體驗,讓名勝古蹟、自然風光更好地豐盈每個人的心靈。從這個角度來說,景區限流是邁向優質旅遊的一個起點。
[參考對策]
旅遊轉型升級、提升旅遊品質是一項系統工程,要用好市場的「無形之手」,也要用好政府的「有形之手」。長期維持高人氣,就必須讓治理的完善、服務的提升跟上旅遊發展的腳步,跟上人們對旅遊品質的時代需求。
第一,完善配套規章制度,推進綜合整治和聯合執法,明確相關部門責任,形成監管合力。強化政府監管,規範旅遊市場秩序,既要保障旅遊者合法權益,又平衡好旅遊者與旅遊經營者和旅遊從業人員之間的權利、義務和責任,才能從根本上杜絕旅遊亂象,促進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對於那些反覆發作、屢教不改的旅遊亂象,要出重拳治理,堅決把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強買強賣、坑蒙毆打辱罵遊客等「害群之馬」儘早清除。
第二,加強文明旅遊管理,約束文明行為。在由旅遊大國向旅遊強國轉型的過程中,遊客既是旅遊休假的享受者,也是社會責任的踐行者。遊客的行為關乎國家的文明形象。因此,應對「旅遊社會」大考,遊客也應避免不文明旅遊行為,以良好旅遊行為展現文明風採。只有政府部門、景區、經營者、遊客多方各負其責,一個具有高品質休閒氛圍的旅遊強國才能早日建成。
第三,大力利用新技術,提升管理水平,發展智慧旅遊。當前,景區保障遊客安心遊覽、推動旅遊業有序復甦的關鍵,仍然是要進一步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要強化智慧景區建設,實現實時監測、科學引導、智慧服務;鼓勵景區採取網際網路售票、二維碼驗票等方式有效減少人員接觸;鼓勵景區積極利用大數據和智慧手段,做好遊客信息動態監測。
申論熱點素材:[精彩標題]
1.景區用心 遊客安心
2.大眾旅遊時代重在品質
3.「旅遊社會」呼喚旅遊業加速轉型
4.景區限流 提升旅遊品質
[精彩開頭]
示例一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反映了年輕人渴望旅行的心聲。近年來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旅遊這種追求高品質生活的消費方式,開始「飛入尋常百姓家」。親子遊、老年遊、蜜月遊、出境遊、海島遊、鄉村遊……火爆的旅遊市場成為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示例二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人均年出遊率超過3次,然而想要一場「滿意之旅」並不易:黃金周人滿為患,觀感差、體驗差、門票貴、投訴難;出行中遭遇欺詐,打車難、吃飯難、住宿難;景區交通不便,服務中心不足,廁所數量和衛生堪憂……完善和升級整體的服務環境成為當務之急。
示例三
當前,隨著大眾旅遊時代的到來,人們的休閒方式必然日趨多樣化。相對於以前的「上車睡覺,下車拍照,進店買買買」,如今人們更願意在體驗上花錢,旅遊方式也已經從走馬觀花的踩點式逐漸轉化為深度遊或者固定地點休閒遊,在吃住行遊等方面更加追求品質與個性化。中國旅遊消費和旅遊市場實現了轉型升級。
[精彩結尾]
示例一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旅遊創造美好經濟、創造美好生活,歸根結底在於「服務於民」。只有站在滿足民眾需求的高度上,讓民眾擁有更多、更富創意的選擇,讓民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有效釋放,旅遊才能跳出「有旅無遊」的困境,大家的生活品質和生活層次才能得到更有力的提升。
示例二
面對中國這個旅遊潛力巨大的市場,旅遊產業升級勢必要做好提升旅遊品質的文章,提升旅遊目的地的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從遊客的需求出發,關注更多細節,提供品質化的服務,以良好的用戶體驗吸引遊客、留住遊客。只有旅遊服務更走心,才能留住遊客,才能激發旅遊市場更大的消費需求,才能讓旅遊行業在品質化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示例三
旅遊是人的基本權利,旅遊是人類實現自我精神解放的重要途徑。然而,詩與遠方的美好,不僅取決於個人修養,還是各種文明之力集中作用使然。當前,人們的旅遊需求已經進入品質發展新階段,只要順勢而為,精準發力,就能解決過去長期沒解決好的問題,由大而強進入文明新境界。
歡迎關注 公眾號 桂林中公教育gloffcn 獲取更多考試資訊與乾貨
風裡雨裡,我在等你
文章來源:http://guilin.offcn.com/html/2020/08/102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