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歲時,母親帶著我回到了南陽西峽的山溝裡,那時的記憶,現在肯定很淡了。但有些影子還在我的記憶裡閃爍。
在西峽陳陽坪,有一座打麥場,在一面土坡邊形成了一片整潔平坦的空地。打麥場邊上有一棵老桑樹,老桑樹半死不活,樹上有幾個黑洞,很嚇人,有雀鳥在裡面出入,有時候還會鑽出一條蛇來。在老桑樹的頂端,還有些枝葉,它生命力很頑強,即使電閃雷◇,即使◇風下雨,即使孩子們爬上爬下,老桑樹卻一直在那裡站著。
從一歲到三歲,我媽帶著我,常常一步一歪地在打麥場上和老桑樹下溜達著,我就逐漸長大了。母親要幹農活,又不能不管我,我就跟在她後面到處跑,對西峽的山川、農田、樹林、草地裡發生的事情,生長著的所有東西,都有著濃厚的興趣。我好奇地去打量、觸摸、觀察、驚嘆。就這樣一段時間,後來因為這裡缺乏營養,得的傷寒病也逐漸好了,三歲時,我又回到了新疆。
一九七九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前夕,由於擔心蘇聯從新疆進犯,我媽帶著十歲的我和六歲的妹妹,告別我父親,再次回到了南陽西峽山區老家,躲避可能的戰爭。
我十歲的記憶現在還很清晰。不到一年的時間裡,西峽山溝裡的萬物擁抱了我,我至今還擁有那一年的記憶。比如,西峽山區盛產野生獼猴桃,果實纍纍,骨爪連串的,你看了會得密集物恐懼症。去採摘的時候,旁邊必定荊棘叢生,會劃破你的手臂,血流如注。野生香菇、木耳、猴頭菌很
多,都能採到。後來西峽就開始了人工培育香菇、木耳等,這成了當地人發家致富的一個門路。
我記得,西峽山裡到處都是寶,樺樹林裡樺樹皮、橡果,野生的高高的茅草,茅草芯很柔嫩,甜美好吃。核桃、柿子、慄子、大棗、野葡萄、野桃、野杏、八月炸都有,尤其是青柿子,沒有熟就能摘下來,放到溪水的沙子裡埋幾天,挖出來再吃,清脆甜美,一點都不澀了,非常好吃。靠山吃山,山裡的植物果實、樹皮、茅草、青藤、荊棘,凡是能夠用來生活的,都被採集。還有礦產,比如六柱石,我的堂哥、表哥帶著我,鑽山林爬山峰,採集礦物。除了綠瑩瑩的六柱石可以從山石中間沿著礦脈挖出來,拿去賣,還有很多雲母可以開採。都是用鎬頭去挖,雲母是銀色的,一片片如同銀子和雲朵凝固之後的片狀物。
動物呢?我抓過黑蛇,那種黑蛇沒有毒。還下套子套住過狍子。在一條河裡,一隻甲魚咬住了我的手,就是不鬆口,我哭著去找我媽。野兔、野雞、狍子、狐狸、黃鼠狼,各種飛鳥,也都見過。尤其是我家住在土房子裡,牆根虛土中生長著土鱉子,像是一種小甲蟲,可以用來做藥,就抓了很多。蟬脫殼之後的空殼也是藥材,我就到處去抓。核桃樹、棗樹上洋剌子多,被洋剌子剌著就慘了,要疼好幾天。一個十歲的少年,對萬事萬物都是好奇的,而南陽西峽則以萬物的真面目,開啟了我對世界豐富性的認知。
一晃三十多年過去了,在南陽,從碧波蕩漾的鴨河口水庫,到丹江口大壩,我看到今日南陽蓬勃發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經給河南北部、河北、北京帶來了水。二O一五年八月,北京有一則新聞引起了我的注意,北京的地下水的水位,十五年來第一次停止了下降,還有所上漲,今年八月比去年同期上漲十五釐米多。這完全得益於二O一四年年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後對北京的輸水作用,八九個月的時間裡,南水北調就給北京帶來了五億立方米的水,保障了北京用水基本不抽地下水了,地下水位才開始回升。所以,對一項工程的帳有很多算法,南水北調的作用才開始顯現。 南陽文脈源遠流長,有個臥龍崗,就出臥龍。古代有張仲景、諸葛亮,還有很多古代文人墨客如李白、司馬光、賈島、鄭板橋、元好問,走過路過南陽,都留下了詩文。比如,李白有一首詩《憶崔郎中宗之遊南陽遺吾孔子琴撫之潸然感舊》,我就非常喜歡:
昔在南陽城,唯食獨山蕨。
憶與崔宗之,白水弄素月。
時過菊潭上,縱酒無停歇。
泛此黃金花,頹然清歌發。
我的原籍在南陽西峽,在北京生活,我也被看作是河南作家,我和周大新、二月河、柳建偉、梁鴻都是南陽人。我父親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帶著一本徐懷中的小說《我們播種愛情》,滿懷對異鄉的渴望,經過河西走廊去了新疆,也是因為文學的熱量。怪不得在新疆的戈壁灘邊我也長成了一個作家,原來,我是南陽文脈的一分子,我天然地有一種文化基因。
這次採風,回到了南陽,看了內鄉縣衙,這是國內保存完好的唯一縣衙建築了。內鄉縣衙是研究中國古代官職、官制、建築、行政管理、社會結構和民俗風貌的重要文化建築。我記得前幾年還陪同劉心武老師,專門去內鄉縣衙看了裡面的獄神廟,因為根據他的探微,後來遺失的《紅樓夢》後小半部分裡,有落魄的賈寶玉在某處的獄神廟遇到茜雪的情節。
在西峽,夜晚的街市十分繁華熱鬧。這些年,西峽的旅遊業搞得不錯,漂流、爬山、徒步、野營,很吸引年輕人。西峽的主峰老界嶺是我小時候爬過的,海拔兩千多米。此外,還有恐龍蛋。我們在西峽恐龍遺蹟園裡看到了那麼多的恐龍蛋化石。西峽恐龍蛋數量大、種類多、分布廣、保存好。西峽恐龍蛋化石的形成,是由於白堊紀斷線盆地的堆積導致,使這裡的盆地完好地保存了史前時代的大型動物恐龍的那麼多卵蛋。前些年,我就知道西峽發掘出來大量的恐龍蛋,這些年進行了大力保護性開發,我們沿著一條隧道步入地下幾十米,就像進入了時間隧道,我們可以看到一窩窩的大大小小的恐龍蛋在頭頂的巖石裡排列,燈光打過去,那些恐龍蛋似乎很新鮮,裡面還在生長著恐龍。恐龍蛋有圓的、扁的、長形的、粗的、小的、細的,各種各樣,讓人大開眼界,浮想聯翩。 從恐龍遺蹟園出來,一抹斜陽將遺蹟園門口的一尊很高大的恐龍模型點染,恐龍長長的脖頸在地上投下了一道陰影,還在延伸,跟真的一樣。(邱華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