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末留聲機和唱片傳到中國,在中國唱片業,是歷史性的進步

2020-12-17 念舊也回不到曾經

十九世紀末,留聲機和唱片一路從外洋傳入中國。早先,國人把留聲機叫做「唱戲」,把唱片叫做「戲片」。上世紀20年代,以上海為代表的中國大城市播送電臺逐步鼓起,藉助播送的氣力,唱片的收聽人數不息增添,社會影響也日趨擴充。在中國唱片工業完成產業化的過程當中,上海已成為天下唱片出產和刊行中央。我國唱片的內容在產業化和市場化的後臺下也有了龐大打破。

在20年代末,一種名為「時期歌曲」的當代風行歌曲成為都會風行文明的新形式,打破了歌劇長時間獨霸唱片的場合排場。中國唱片從留聲機到播送唱片,履歷了社會化和產業化的浸禮,迎來了曲折的進展進程。

第一部分、唱片的角色轉換

二十世紀初,當唱片和留聲機方才傳入中國時,就被看成「唱戲機械」,引起了中國大眾的極大樂趣。一九一七年,上海西方百代唱片廠投產,中國從此開端自行創造唱片。自此當前,英、美等國資源前後在中國投資唱片業。抗戰前夜,中國唱片業每一年生產出幾十萬張唱片,唱片作為一種文娛對象,其社會影響力也日趨擴充。

因為唱片是留聲機的附屬品,所以其應用局限較小,普及率較低。然則,自20世紀20年代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無線電臺開端播音以後,播送奇蹟進展敏捷。播送業的進展,使唱片的運氣發生了改變。灌音在播送節目中所佔的比重已跨越總播音時候的15%,在播送節目中的位置日趨首要。

電臺鼓起後,收音機收聽唱片的人越來越多,無線電收音機的銷量一起走高。截止到1935年,僅上海地域就有6.8百萬部收音機在電信局掛號立案。一九三五年,英國電子音樂工業無限公司寫信給人民當局電信局,請求滬上各電臺每個月與英國的唱片公司籤定特地和談,經由和談的唱片才能在電臺播放。

一天的唱片播送不克不及跨越3小時。如許,一般大眾就不能更方便地應用電臺收聽唱片音樂,為唱片的振興奠基了根底。

自電子灌音手藝問世以來,外洋的大唱片公司都在把這一手藝應用到唱片生產中。電灌音鋼針細紋唱片,聲音更清脆動聽,且價錢昂貴。一九二八年,由百代唱片製造的音樂劇《毛毛雨》的問世,宣告了「時期之歌」的降生,預示著以歌劇為代表的唱片內容將產生偉大的變遷。各唱片公司紛紜轉變謀劃目標,以錄製《時期之歌》為主。這首「時期歌曲」在唱片市場迴響熱鬧,是以越來越多的人經由過程唱片來讚賞美好的音樂。

第二部分,民國時代京劇灌音的灌制與製造

民國唱片業分為三個部分:節目下遊的開闢、製作和出書;節目中遊的工業化出產;下流的唱片刊行販賣。這一產業鏈,實際上是外洋唱片公司灌制、出產、販賣唱片的體式格局在中國實現的「外鄉」複製。哪一個唱片公司能在中國最大水平的「本土化」,就可以成為這個行業的領導者。

1908年法國人樂浜生在上海創立了民國唱片業的領頭羊百代。一九一七年,百代唱片公司成立,並開端製造粗紋唱片,第一張由中邦本土創造的唱片就誕生了。在中國唱片業,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龐大前進。

早些時間,唱片收錄時候一般為2-4分鐘,因為時候的限定和錄音進程的嚴峻請求,灌錄者不克不及像舞臺上的人那樣,縱情地展示他們的技術和才幹。在百代唱片公司,譚鑫培初次錄製了《洪羊洞》和《賣馬》,時長為3分半鐘,唱到最初一句,唱片便告一段落。

與之相比,梅蘭芳灌片則是至關當真,事前做好充沛的預備,非但對唱段的抉擇有經心的構想,對文句、唱腔也有適量的部署,力圖演出時候在三分十五秒左右,以饜足唱片錄製的需求。假如過了或不克不及過,就把胡琴過門和鑼鼓聲的時候延伸或收縮。是以他的唱片銷售量最高。

伴隨著唱片對歌劇的傳布感化越來越大,許多名伶也自動請求唱片公司給他們灌制唱片,以進步本人的影響力。《十八張半》由余叔巖錄製,是京劇唱片史上的經典之作。在灌錄以前,餘叔巖對唱片的預備異常當真,是以他可以或許在百代唱片公司一次灌錄六張唱片,卻沒有一張需求屢次灌錄,這是極端艱苦的。

世界上第一個電話筒誕生於1925年,起初被唱片公司用來錄製唱片,並開端進入電灌音時期。電聲灌音的好處首先是能夠將聲音錄製得更傳神,使之還原,頻次呼應局限更寬,使唱片的音質大大進步。

相關焦點

  • 懷舊:中國內地唱片業最發達的時代,流行歌曲從廣州開始走向全國
    中國唱片業的起步時間往前推至一百多年前的1904年,這一年,中國開始有了屬於自己的唱片。中國現存最早的一張唱片:京劇《舉鼎觀畫》,由勝利唱片公司灌制,它被視為中國唱片事業開始起步的象徵。但當時的中國並沒有能力生產唱片,採用的是在中國錄音,然後送往國外製成唱片,再返回中國銷售
  • 復古風潮下,黑膠唱片重回大眾視野
    20世紀音樂的主要載體,似乎早已淡出大眾視線。然而近十年來,全球黑膠唱片銷量持續增長,進入了全面復甦的黃金節點。根據美國唱片業協會的報告,預計今年黑膠唱片的銷售收入將是自1986年以來,第一次超過CD唱片的銷售收入。逆勢回潮的黑膠唱片,究竟具有怎樣的魅力?  12月20日至25日,由中國唱片集團有限公司與首都圖書館聯合主辦,以黑膠展覽和黑膠沙龍活動相結合的形式,展出百張近現代珍貴黑膠唱片。
  • 有30 年歷史的「香港唱片」關店,香港的唱片業愈發慘澹
    這段時間也是香港唱片業的黃金時期。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香港會總裁馮添枝在此前接受《明報》採訪時說,1989 年香港唱片的本地銷售額在 25 億港元,其中 65%-70% 都是本土出品,出口銷售額在 10 億港元。卡拉 ok 的流行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唱片業的發展。
  •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 電臺唱片給了粵曲無形無邊的舞臺
    原標題:上世紀二三十年代, 電臺、唱片給了粵曲一個無形、無邊的舞臺導讀: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出現廣播電臺。剛剛興起的電臺節目吸引觀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播放粵曲唱片。電波的傳播給了粵曲一個無形、無邊的舞臺,唱片業迅速崛起,造就了一批新的明星。
  • 十九世紀末中國商人反擊戰
    十九世紀末,危機的驚濤襲卷上海。上海各外資銀行紛紛收緊銀根,從本地錢莊手中回收貸款。而此時,正是絲茶的採購旺季,錢莊的大量資金已經放貸出去,難以立即收回,上海的金融市場出現了全面的惜貸,即使利率高達50%也難以借到資金。    這時,一樁金融盜竊案,令本已繃緊到了極限的中外經貿關係,砰然而裂。
  • 十九世紀末的西貢,越南人與中國人
    【越南西貢的貴族婦女】公元前三世紀,中國秦朝軍隊徵服越南(北部)。在公元前一世紀至十世紀的大部分時期,中國古代各政權一直統治著越南。九六八年,李朝建立割據勢力,後宋朝承認了其主權地位。【越南高級官員】十九世紀中葉後,法國入侵越南,設立(西貢)殖民政府;清朝帝國與法蘭西帝國進行了中法戰爭;最後雙方籤訂中法新約,使越南成為印度支那(法屬)的一部分、法國殖民地。
  • 中國流媒體江湖興衰記:巨頭暗湧,唱片落灰,情懷散場
    在網易雲音樂和滾石達成合作之後,騰訊也放出聲來,宣布已經完成對環球音樂10%的股權收購。而阿里早已經注資網易雲音樂。「當時代拋棄你的時候,或許連再見都說不上一聲」。對環球,又或者滾石任何一家唱片公司來講,不依附,就意味這和這個時代說再見。
  • 第四屆中國唱片總公司藝術顧問會議在京召開
    為慶祝新中國唱片事業六十周年暨中國唱片總公司成立六十周年,第四屆中國唱片總公司藝術顧問會議於12月初在北京崑崙飯店召開。會議深入探討了如何營造更好的音樂創作和生產環境,留存經典並激勵優秀創作,完成新技術環境下的產業轉型等中國唱片出版業當前面對的問題。   德高望重的老一輩音樂界、戲曲界藝術家喬羽、呂遠、吳雁澤、金鐵霖、郭頌、梅葆玖,以及當前中國音樂界的中堅力量李雙江、谷建芬、徐沛東、張和平、蘇越、印青、王次炤、閻維文等33位中唱藝術顧問濟濟一堂,回望歷史,共話時新。
  • 百代唱片公司:中國唱片的誕生地
    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但凡提及唱片,很少有人不知道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它從創辦之初至20世紀40年代末,一直佔據著中國近代唱片行業的主導地位。1908年,法國人樂浜生在上海設立了東方百代唱片公司,其唱片商標為一隻報曉的雄雞。
  • 數位音樂一統天下時代黑膠唱片涅槃重生:回歸的背後並非只有「懷舊」
    數位音樂的出現,取代了CD的曾經王者地位,成為21世紀最流行的音樂格式。而黑膠唱片在數位音樂時代的地位曾一度十分尷尬,有時甚至都無人問津。置之死地而後生。近幾年,黑膠唱片開始重新回歸公眾視野,在數位音樂時代開始邁向復興之路。根據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的數據顯示,從2007年到2016年十年間,全球黑膠產業的營收增長近10倍。
  • 《處處吻》背後,香港唱片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1990年劉德華的專輯其實不只是香港地區,80年代末、90年代初,臺灣地區的偶像和唱片業同樣迎來了高速發展期,以小虎隊為代表的新生代偶像團體開始大放異彩,很多公司都加大了造星力度。在這股造星熱中,靠拍廣告在臺走紅的香港籍藝人郭富城被飛碟唱片籤下,開啟了自己的歌手生涯。
  • 搖滾歌手邦·喬維指責蘋果公司創始人扼殺唱片業
    他指責蘋果公司創始人Steve Jobs(史蒂夫·賈伯斯)用iTunes「殺死了唱片業」,應該對此負責。此言論一出,網上立即有尖刻的回應:「Bon Jovi非常自滿,Steve Jobs又並沒有創辦Napster。Bon Jovi的專輯有如垃圾,他比Steve Jobs所做的更毒害唱片業。」
  • 創意品牌iBRANCO推出留聲機擴香器
    在清新的柑橘調中,香水展現的是明媚活潑的地中海度假場景;而由烏木、沉香組成的東方調裡,人們則會被帶回一個世紀前的遠東,端坐於屏風後觀賞戲劇。可以這樣說,正是因為這種種被香調勾起來的儀式感,為香水賦予了近乎藝術般的鑑賞價值。不過對於創意品牌iBRANCO來說,光通過鼻子來想像香水還不夠,它要讓耳朵也來體驗一番。近日,iBRANCO與擴香品牌ME Ft.
  • 19世紀,這本在中國不受重視的書傳到朝鮮,為何被奉為「奇書」?
    朝鮮的一批先進知識分子和官員開始覺醒,認識到朝鮮所面臨的嚴峻形勢,開始關心西方以及全世界,接觸西方的科學知識和思想,接受中國進步人士的思想主張,傳播《海國圖志》的新知識與思想,積極尋求挽救國家和民族的道路。
  • 中國唱片集團黑膠生產線亮相,正式啟動黑膠復興計劃
    通透明亮的開放式黑膠唱片生產車間、現代化的黑膠製版刻紋工藝、濃鬱醇厚的復古文化氛圍……5月9日,位於虹漕路421號的「UOD黑膠工坊」正式揭開帷幕。從德國引進這條全新黑膠生產線的中國唱片集團有限公司也宣布正式開啟「黑膠復興計劃」。 上海是中國唱片業的誕生地,上世紀初首張中國製造的唱片在這裡誕生。
  • 華星唱片關閉唱片黃金時代終結
    華星是這樣走向衰落的  從1995年開始,由於海外世界大型唱片公司都在香港成立了其中國總公司,競爭變的異常激烈,加上翻版橫行,作為香港本土唱片公司的華星的市場運銷策略則是只發展香港本地市場而且只捧新人不籤大牌歌手,加上雖然華星唱片出品的唱片雖然一向品質很好,但是卻只是廣東話歌曲,基本上旗下歌手都不會推出國語唱片,由於廣東話唱片市場越來越有局限加上華星在海外和中國內地以及臺灣地區沒有分公司
  • 深入理解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全局性、歷史性意義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即將開啟的重要歷史時刻召開的一次具有全局性、歷史性意義的重要會議。如期審議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又一次引發了世界上很多政要和輿論媒體的驚嘆,又一次彰顯了「中國自信」。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按照黨的十九大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的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統籌謀劃「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擘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發展階段的宏偉藍圖。
  • iPhone專屬的「留聲機」
    在一些電影裡面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留聲機用黑膠唱片播放音樂而今天這位老外給我們帶來了一個現代的「留聲機」,而且是iPhone專用的外設。這不僅讓iPhone看起來更加有範兒,還可以使iPhone的喇叭發聲更加響亮,聲音密度更高。 這位老外是一個雕塑家,他一直追求自己的藝術、設計的實踐,這個作品也是他對設計和聲音追求的一個升華。
  • 香港hmv全線結業,別了,唱片年代 !
    後面幾天「hmv數碼中國」繼續下跌,股價一度跌剩1分錢。暴跌兩個星期後,「hmv數碼中國」發布了一份充滿「無奈感」的公告,並宣布將清盤hmv的零售業務:一去不復返的鼎盛年代八十至九十年代的香港,是唱片市場的鼎盛時期,根據國際唱片業協會的統計,香港唱片業在1989年便收穫了25億的收入,這比全球唱片市場進入頂峰時期早了近十年。
  • 一組老照片 帶您去看看十九世紀末的法國巴黎
    老舊的房屋,古色古香,這就是十九世紀的法國巴黎。 法國攝影師讓·尤金·奧古斯特·阿特格(Jean Eugene Auguste Atget)在十九世紀末拍攝的一組老照片,捕捉了巴黎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