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式教學「保駕」生涯規劃課程實施

2020-12-11 中國教育新聞網

■名校長專欄 高中生生涯規劃教育系列④

新高考背景下,很多學校都建構了以生涯教育普適性課程和個別、團體生涯輔導為支撐的生涯規劃教育實施體系,為學生搭建生涯發展平臺。但在諸多共性的環境下,構建生涯教育的特色發展之路顯得尤為重要。

我校建立了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結合的生涯教育課程體系,既強調生涯理論知識的指導又注重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和體驗性,避免了生涯實踐課程輕體驗的問題,促進學生的自我思考、體驗和經驗內化。經過十年對學生生涯規劃課程學習的調查和研究,我們發現課程的體驗式教學實施方式有利於激發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和潛能,促使學生在實踐中真正地理解知識、發展能力、生成情感、建構價值。

理論性生涯教育課程採用體驗引導的教學實施方式,給學生創設豐富的社會體驗情境。通過案例討論、專題沙龍、團隊合作、生涯模擬的形式,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把握一系列生涯規劃方法,在自我認知後進行生涯建構。例如《高中生生涯規劃》校本通識類課程在對學生進行職業指導時,採取專題體驗分享的形式,舉辦「我眼中的職業」活動,讓每名同學走近一個職業,並針對職業的典型特徵拍攝照片一張,由班委對照片進行整理、篩選,並設計一臺「我眼中的職業」主題班會,大家從不同角度分享同學對不同職業的觀察,思考職業在人生中的意義。

實踐性生涯教育課程實施中,以實踐活動為主體,銜接高校與社會,為學生建立多樣化的實踐平臺,讓學生在體驗中明確自己的生涯目標,進而形成了一系列特色化品牌課程。我們結合寄宿制學校的特點,開創了「模擬社區」學生自主管理模式,創造性地引進了「城市社區」管理的機制,把學校作為一個「小小的社區」交給學生自主「模擬運行」。「模擬社區」以「美麗校園,美麗的家」為口號,創設一個「準社會」環境,為在校學生提供了近400個不同的實踐崗位,並設計了家庭、社區、學校三位一體的考評體系,使學生成為行為規範實施的組織者和管理者。這一活動促進了學生自主意識的提高,為學生的個性特長發展和實踐能力培養搭建了全新的平臺。

我們積極建立高中與大學的銜接,為學生的學涯探索提供平臺。早在2009年,學校就與上海交通大學合作,成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而後,又與上海財大、華東理工大學、同濟大學等其他高校合作開設了大學「虛擬課程班」。比如學校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合作的醫學類課程,利用高校的場地、資源和師資,讓學生對人體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生物化學、神經生物學等課程進行系統性的學習。學生在實踐體驗中表現出積極的學習態度,真正體驗了大學生活,也在課程實施中提高了問題解決能力、創新創造能力和合作能力。

為了保障課程體驗式教學的有效實施,學校按照「診斷自我—領航探索—成長願景—定位反思」的邏輯,為每一個學生建立生涯規劃成長手冊。課程實施前,首先對自我現階段的生涯發展水平有所認知,根據自身需求準備課程中需要了解的問題,帶著問題進行學習、互動和體驗,以使自己的學習更有收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不斷體驗與探索,動手實踐,反覆試錯,並及時記錄所思所悟,發展自己的生涯規劃能力,明確自己的成長願景。課程學習結束時,學生再結合自身的認知和心理狀態,反思環境與自我的匹配和適應,擬定階段性的生涯規劃。

採取體驗引導式的課程實施方式,有助於學生建立起對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聯繫,使其充分把握自我和環境,真正把當下學涯與未來生涯相結合,增強個人發展的自主性,在實踐體驗中探索生涯發展之路。

《中國教育報》2019年04月03日第7版 

相關焦點

  • ...蕪湖七中市級校本課程《普通高中宏志生生涯規劃研究》順利啟動
    為推動學校宏志生教育的深入發展,明確校本課程的發展方向和實施目標, 2020年12月1日下午,蕪湖七中市級校本課程《普通高中宏志生生涯規劃研究》在三益樓四樓會議室召開項目啟動會,校領導和項目組全體成員參加了本次會議,會議由項目負責人芮開亮主持。
  • 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範式要改了
    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面臨挑戰當前,各高校已日益重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並普遍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對學生的職業規劃和職業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但也還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採取的形式比較單一。
  •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當從何時開始
    從一些國家的經驗來看,中學時代就進行適當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非常必要。日前出版的《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學設計》一書就認真地回答了上述問題。  中學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階段  從什麼時候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最合適?其依據是什麼?
  • 制定旅行規劃、破解讀心術,蜀都小學主題課程教學感受數學的樂趣
    學生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收集景點相關數據制定旅行規劃,老師用「讀心術」與學生談心論數,老師鼓勵學生用畫圖的方法解析分數計算……12月10日,在重慶市江北區蜀都小學校多功能廳裡,舉辦了一場區別於傳統數學教學模式的主題式課程教學研討交流會。
  • 從6歲開始做好生涯規劃 盧灣學區探索小初高生涯教育一體化建設
    圖說: 生涯規劃課題研究讓學生收穫頗多項目牽頭學校——盧灣高級中學校長何莉介紹,盧灣學區正積極探索將生涯教育納入到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建設中,通過整合校外社會資源,依據學生職業興趣與職業意向,構建了六大類別生涯體驗實踐基地。
  • 「新高考·中學生涯規劃」系列研討會在武漢為明學校舉行
    為更好地立足高中教育,聚焦新高考改革,探索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路徑。2019年5月16日,武漢市「新高考·中學生涯規劃」系列研討會在武漢為明高級中學舉行。本次研討會由武漢市教科院主辦,東西湖區教育局和武漢為明高級中學承辦。
  • 福建省教育廳關於印發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方案的通知
    三、加強新課程科學規劃與規範管理  (一)科學制定課程實施規劃。省教育廳制定普通高中課程設置與管理指導意見。市縣教育局負責指導學校做好課程實施規劃,加強課程建設與實施的組織管理、監督評價與指導服務。
  • 「課程地圖」可提升高校教學質量
    、學生、教學管理者以及相關利益者聯結在一個動態的系統之中,實現了教師之間的專業對話、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以及課程規劃設計與社會職業需求之間的有序對接。課程地圖可幫助教師整合優化課程體系課程地圖的編制和應用契合了高校課程體系整合優化的總體要求,從根本上改變了課程規劃自上而下的傳統權力結構,為教師充分發揮專業自主權提供了一種可視化的記錄與省察工具。課程地圖是高校持續改進教學質量的重要載體課程地圖為課程開發人員、教師、學生和管理者提供了一個整體把握課程體系、持續改進教學質量的重要載體。
  • 朝陽區委黨校開創紅色教育新模式 開發沉浸式情景體驗課程
    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中共北京市朝陽區委黨校聯合朝陽規劃藝術館,開創了紅色教育新模式,共同開發沉浸式情景體驗課程《五裡橋北平和平談判及當代價值》。同時,創新疫情常態化下教育培訓方式,於6月29日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講,現場黨校分校學員代表參與了互動教學,受到了學員的熱烈歡迎。
  •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幫大學生找到發揮自我潛能的路徑
    逾三成大學生具有主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考證」成為大學生實施職業生涯規劃的首要途徑 職業生涯規劃主動還是被動,對未來的職業發展有著較為深刻的影響。主動的職業生涯規劃,以學生的發展需求與職業目標為出發點,有利於學生結合自身特點及發展需求,全面融合多方發展資源,對就業前的職業準備有通盤考慮。
  • 高中生生涯規劃認知現狀及需求分析——以西安市臨潼區華清中學為例
    生涯教育生涯視角,知己知彼,了解我們學校有什麼樣的資源,學生有什麼樣的認知和需求,有的放矢的進行有效、高效指導。本研究擬通過調查高中生的生涯規劃認知現狀及需求,嘗試探索符合本地區資源條件、本年齡階段學生發展及需求特點的生涯規劃教育的課程體系、有效方法,從而更好的為學生發展提供指導,幫助學生提高生涯規劃能力,積極應對不確定未來的挑戰,實現自我價值。
  • 生涯職業體驗日 高中生遊戲闖關
    18日下午, 市一中校園田徑場上熱鬧非凡,學生們歡聲笑語不斷,原來是該校在舉行生涯體驗日活動。田徑場內被設置成七個探索區域:「集結令」——團體素拓、「獨特的我」——性格探索、「興趣聯盟」——興趣探索、「奪寶奇兵」——能力探索、「尋覓珍寶」——價值觀探索、「遇見未來」——規劃未來、「測評空間」——自我測評。活動中,每個學生都會領取一張「闖關」卡片,前往不同的區域進行挑戰,挑戰成功後即可獲得通關公章。
  • 問診教學,鄭州45中教學網絡監控評價體系為停課不停學保駕護航
    鄭州市第四十五中學引入網絡監控評價體系,實時「監控」教學效果,及時改變教學方向,為停課不停學保駕護航。評價依託當前的實際教學情況,以問卷調查為主要形式在家長、學生兩個範圍內進行開展。主要內容涉及:學生有無網課上課困難情況,有無刻意增加學生負擔現象,網課的滿意情況等等。
  • 大學生寫職業生涯規劃書為何消極被動?
    這類現象不禁要引起我們的反思,早在2008年1月,教育部辦公廳就印發了《在校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的通知,各大高等院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了,很多高等院校,包括中職學校等職業院校都在大力開展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學校與老師都在輔導學生寫職業生涯規劃書,為何直到如今依舊會出現學生不知道怎麼寫職業生涯規劃書的情況?
  • 用項目式教學解決研學旅行課程中遇到的問題
    研學旅行課程不同於一般的學術類課程,它是一門行走的課程,也是一門走出教室,走出學校圍牆的校外課程,它的課程目標的設計不是以學科理論構建的,而是圍繞研學旅行目的地和資源樣態構建的。在研學旅行課程設計中,容易出現這樣的問題:追求教學活動結果與預期目的一致,但忽略了全體學生不會獲得同樣的研學效果這一實際問題,研學旅行前沒有充分講解活動的目的、任務和結果,導致研學旅行成了走馬觀花;
  • 思政實踐體驗式教學中心建設方案-千策科技-思政實訓教學軟體
    從2018年新版高校思政理論課教材的使用、《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的發布、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同志的講話、《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的提出、第十一屆「中國大學教學論壇」的報告、高校「課程思政」概念的提出到201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部署都無不提到了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更強調了要注重思政教學改革和創新,這體現了國家對高校思政教學改革和思政實踐創新的空前重視
  • 科中研學--基於政策規約的研學旅行課程實施重建!
    從課程理論視域來看,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目標對活動開展起著引領作用,決定著課程實施的基本方向。很多學校對研學旅行課程目標的定位模糊、宏大和異化,有的甚至缺失目標[2]。具體實施過程存在「教育為本,注重學生體驗」的課程理念被消解於「安全至上」原則之中。大量研究表明,旅行途中的安全問題是影響中小學校研學旅行課程開展的首要因素[3]。
  • 課程擷英|九型人格與職業生涯規劃:一趟心靈成長之旅
    01開課緣起:為了學生的個人成長《九型人格與職業生涯規劃》已是第8次開課。自2016年年初始,校園裡的光陰走了又走,講臺下的同學們變了又變,陳靜老師抱持著的那一顆初心,卻始終纖塵不染。最初,作為輔導員,陳靜老師將這一理論引入了自己的學生工作之中,獲得積極反饋後,開設《九型人格與職業生涯規劃》這門課的想法也就悄然萌生,而後落地生根。
  • ...幼兒園體驗活動課程的開發研究」 喜獲我市第六屆優秀教育...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6日21時30分訊(何婷)近日,重慶市第六屆優秀教育科研成果獲獎名單公布,新村幼兒園園長劉靜主持研究的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幼兒園體驗活動課程的開發研究」喜獲一等獎。
  • 課程實施的18種方式
    實踐,是課程最美的語言。學校課程實施方式其實是孩子們與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在進行課程實施時,學校必須讓所有教師動起來,多試幾個怎麼做,讓所有的渠道暢通起來,學校課程變革圖景一定美妙絕倫!2017年終盤點之際,我們根據中小學課程實踐總結出學校課程實施的18種方式,供學校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