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大陸距臺灣最近的平潭公鐵兩用跨海大橋
7月中旬關鍵點已經合龍了。
這條「海上飛虹」讓
福州、長樂、平潭三地互聯互通,
並形成福州半小時「經濟生活圈」。
周末去平潭看藍眼淚、吃海鮮、海島遊...
真的是分分鐘的事情~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是世界最長、我國首座跨海峽公鐵兩用大橋。起於福建省長樂市松下鎮,經過四座島嶼後到達平潭島。從蘇澳上平潭島,全長16.34公裡。
■大橋的下層設計為時速200公裡的雙線I級鐵路,上層設計為時速100公裡的六車道高速公路。
■全橋引用鋼材約30萬噸,水泥約270萬噸。這些鋼筋水泥使用量可以建造8座杜拜塔,大橋的長度相當於3座南京大橋。
■作為「建橋禁區」,世界三大風口海域,為了減少風力、浪高、水深和流急,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公路梁上還裝有特別的「擋風網」,風力能減少30%~40%。
平潭海峽公鐵大橋的建成
將成為世界建橋史上又一座裡程碑。
鐵路橋計劃在11月底具備通車條件,
小夥伴們有了進島的新路線
到平潭玩什麼?
《主播旅行社》這就給你推薦!
位於嵐島東北面一隅的東庠島,是一座遺世獨立的離島,出入全靠船。它與北面瀕臨的臺灣海峽隔海相望,有著「小臺灣」之稱。
島上人煙稀少,處處都是田園風光,成片的農田,低矮的石厝…這些隨處可見的風景,構成東庠島濱海風光的一部分,是避暑消夏的好去處。
租輛電動車繞著島騎行,一路的走走停停,是個很不錯的選擇。蜿蜒的海島公路連接著東庠島的四面八方,騎行其間,蔚藍深沉的海就躺在腳下。
位於東庠最北的孝北村三面依山,一面傍海,這裡古樸的石厝保存完好,錯落有致地沿山而建,仿佛古老童話中的場景。《爸爸去哪兒5》在孝北村取景之後,東庠島名噪一時,吸引著來自各地的遊客。
這的石頭厝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波浪型的屋頂,上面鑲著光滑潤澤的鵝卵石。這波浪型狀的鵝卵石壓在上面,平潭話諧音意為「壓浪」,寓意著漁家人出海「壓住風浪」捕魚平安歸來之意。
從空中俯瞰整個村就形如一隻「鱟」。堤壩圍建而成的避風港獨攬一片「太平洋藍」,是觀古漁家風情不可多得的唯美景點。
點點漁船駛入港灣,不時能看到勞作的漁民。藍得剔透的大海與漁村秘境融為一體,所有的詩情畫意都停留在這分秒之中。
東庠島「可玩性」頗高。正所謂靠海吃海,這裡冬季的金蟳煮熟後外殼呈金黃色,肉質鮮美;好吃的海蜇、八爪魚、丁香魚都是漁民們討小海的主要海產品。
你可以坐著東庠島上獨有的搖櫓船,在近海感受一把討小海的樂趣。《爸爸去哪兒5》拍攝中爸爸們使用過的小船,只要手搖就能前行,不過技巧很深噢。
又或者到避風的小澳口礁石邊尋找海膽的身影。海膽雖然外表尖刺叢生,然而卻很「膽小」,一不小心它就會逃之夭夭。
趕在大風過後的退潮時便是海膽獲取的最佳時機,大的礁石縫隙處一定藏著海膽。與海星一樣,直接用手指捏取海膽放至小桶中即可。
既然來到了小島,不吃海鮮怎麼行?位於東庠島中北部的葫蘆澳是平潭三大名澳之一。葫蘆澳有處礁石形成葫蘆石塔很有特點。歷經風吹浪打,最終形成了形似葫蘆的奇石,守護著千百年來進出港口的各類船隻。
感受別樣海港風情同時,在九仙灣客棧嘗「鮮」是個不錯的選擇。現挖的海膽蒸蛋鮮甜可口、東庠島有名的涼拌海蜇、還有這個季節最嫩的八爪魚....看似漁民日常填肚的食物,在海島風情中變得格外鮮美可口。
沙地土壤讓平潭適宜地瓜生長,吃過海鮮還要再嘗嘗東庠島的沙地地瓜和沙地花生哦~味道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東庠島既有寧靜悠閒的海域風光,
也有樸素平實的漁民生活。
不如選個周末帶上萌娃體驗漁島風情,
讓旅遊的腳步慢下來感受漁村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