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車站
2017年12月17日,清早起來後收拾行裝,往臺北車站乘坐台鐵到瑞芳車站,之後改乘平溪線到猴硐。
平溪線,由臺灣鐵路管理局所經營的傳統鐵路支線,最初是為了運輸自沿線礦坑開採而得的煤礦而興建此路線,後來併兼辦客運,目前已經成為訪臺遊客的熱門線路。平溪線包括海科館=瑞芳=菁桐三地的往返,我行走的是瑞芳到菁桐的線路,站點包括了瑞芳、猴硐、三貂嶺、大華、十分、望古 、嶺腳、平溪、菁桐。推薦線路是:臺北車站—>瑞芳—>猴硐—>十分—>平溪—>菁桐—>瑞芳—>九份。猴峒看貓,十分寫明信片,平溪放天燈,菁桐賞風景吃小吃,每一站都蠻有特點,好有意思。
平溪線
車廂中的遊客
猴峒車站
猴峒商店中的貓
猴峒是一個廢棄的舊礦區,天空正下著雨,下火車後沿路標向村裡走去,過街天橋上有幾隻貓懶散地呆在路邊。遊客們好奇地拍照。貓村裡有一個各種形狀貓題材的文創店。行走了一圈之後回到站臺繼續坐小火車往平溪。
平溪區位於臺灣新北市東北方基隆河上遊,原為臺北縣平溪鄉,2010年12月25日,因原臺北縣升格改制為新北市,改為新北市平溪區。
猴峒站臺
老式火車駛來了
平溪區的街頭
平溪二戰遺蹟防空洞前
平溪區早期是以農耕為主的山區聚落,先民大多採集薯榔、樟腦及種植大青、茶葉等作物,1907年,平溪莊第一任莊長潘炳燭在平溪附近發現煤礦露頭,開啟了平溪鄉的黑金歲月,頓時搖身一變成為一座繁華的山城小鎮。在十多年前,礦場因為產量的減少和礦坑災變等等原因紛紛關閉,平溪的鉛華逐漸褪色,但鐵支路並沒有因此落寞,反而成了人們追憶平溪黑金歲月和礦工苦澀光陰的最佳題材。
1992年4月,平溪線被臺鐵選定為「觀光鐵道路線」,遊客紛至沓來,平溪成為旅遊熱地。平溪最具特色的是天燈文化、煤礦產業文化和瀑布。每年元宵節,地方會舉辦盛大的天燈施放活動,吸引國內外遊客前來,也造就了平溪區以天燈聞名的意象。煤礦產業雖然是平溪區過去的經濟脈絡,也遺留下許多礦業地景,自然而然形成觀光景點。位於十分車站附近,前身為新平溪煤礦的臺灣煤礦博物館,以及菁桐車站附近的石底煤礦,是前往平溪必遊的景點。
在平溪車站下車後,沿街行走在山丘上看到一處防空洞,為日本佔領臺灣時期所建,用於二戰中躲避轟炸,共有五處山洞組成,內部都是相通的。在高處還有一座報鍾亭,亦是日據時期所建,內尚有一掛鍾,用於警報預警之用。沒想到,在平溪能發現二戰遺蹟。也算是意外收穫。隨後遊覽觀音巖和八音洞。站在高處,山巒之中雲霧繚繞,細雨霏霏。天燈隨風飄起,帶去人們美好的祝願。
十分車站
放飛天燈的人們
之後乘小火車到達十分車站。這是平溪線最熱鬧的車站,也是十分愉悅的車站。臺灣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很多場景就是在這裡拍攝的。雨一直在下,打著雨傘遊十分老街,靜安橋觀瀑布,看遊客在天燈上寫下自己的祝福,站在小鐵道上點燃天燈裡的蠟燭,歡笑聲中高飄而去。
隨後乘小火車到瑞芳,轉乘大巴車到九份。此時已是傍晚時分。
根據《臺北縣誌》的記載,由於在清朝初期的時候,這地方的村落住了9戶人家,每當外出到市集購物時都是每樣要「九份」,到了後來九份就成了這村落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九份之夜
九份街巷的夜晚
早期因為盛產金礦而興盛,礦藏挖掘殆盡後從而沒落。上世紀80年代後期,臺灣著名導演侯孝賢所執導的一部電影《悲情城市》,在九份附近取景拍攝。這部獲得威尼斯大獎的電影,令人再次留意到這個特別的小鎮。
九份的房屋順應山勢,鱗次櫛比地蓋在一起,狹窄的街道和陡直的石階,高高低低,彎彎曲曲,是九份最具特色的景觀,行走時,你感覺像是走在住家的屋頂上。
九份的街道都是窄窄小小的,其中的基山街是最熱鬧的一條。這條頗有味道的老街,體現了臺灣特有的食文化,是九份最繁華的商圈。街兩邊是百餘家小店面,傳統小吃、飲食店、民藝店,吃喝玩樂住全都包了。
街上熙熙攘攘,叫賣聲此起彼伏,打著雨傘的人們不時停下腳步,選購自己中意的物品和小吃。溼漉漉的石板街上留下遠去的背影。
在九份入住的民宿,很乾淨。清早用過店裡為旅客備下的簡餐,沿街漫步。來到半山腰的霞海城隍廟。金碧輝煌,很有氣勢。
掃描二維碼 關注公眾號
以國之名!華北軍第五十九軍抗日陣亡將士公墓入列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我推薦的古北口長城抗戰七勇士入列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體名錄
元良:銘記歷史 建立國家級抗戰勝利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