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他中國文化中心主任楊曉龍接受採訪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殷欣):耳他中國文化中心是我國宣布在歐洲成立的首家文化中心。十多年來,中國文化中心通過舉辦各類文化旅遊活動,讓大量馬爾他民眾在這裡與中國相遇,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時至今日,中國文化已經成為馬爾他多元文化中一抹不可忽視的亮色,中國文化中心也成為中馬兩國文化交往乃至多國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定居馬爾他的法國人尚塔爾女士和女兒萊雅、兒子尼古拉斯每周都會到中國文化中心學習中文
今年10歲的馬爾他女孩萊雅已經學習中文兩年了,她演唱中國民歌《茉莉花》的時候,吐字清晰,發音標準,完全聽不出是外國人唱的。現在每周三,她都會跟著媽媽到馬爾他中國文化中心學習中文。萊雅的媽媽尚塔爾女士是一名定居馬爾他的法國人,對中國歷史文化非常感興趣。她認為這裡是學習中文和了解中國的最佳場所。尚塔爾說:「馬爾他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生活著來自很多國家的人,這裡是一個海島,對外部十分開放。中國文化中心為那些想要探索中國的人提供了一個很棒的機會。就我來說,這裡給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人提供了場所,因為這裡有很多活動,我家三個人就在這裡學中文。」
馬爾他中國文化中心是在中馬兩國領導人共同倡議下成立的,也是我國宣布在歐洲建立的首個文化中心。自2003年9月建成以來,已經發展成為在馬爾他擁有較大影響力和較高美譽度的少數幾家外國文化機構之一。由中心舉辦的文化活動,每年都吸引了大批馬爾他民眾以及世界各國遊客。文化中心主任楊曉龍說:「從這些年的發展來看,這個中心很好地完成了兩個方面的工作,一個方面就是促進中國文化在當地的展示和傳播;另一方面就是加強了雙邊合作的文化交流,也就是目前習主席提出的文明互鑑的角度。中心經過16年的發展,不僅是中國的文化中心,也是被當地政府和民眾廣泛認同和喜歡的文化機構。」
位於馬爾他首都瓦萊塔市中心的中國文化中心正門
有的人是因為被文化中心舉行的活動所吸引而成為中國鐵粉,而有的人則更進一步,發揮自身的優勢和文化中心聯合搞起了文化活動。馬爾他人馬丁·阿佐帕爾迪就是後者中的一員。他目前是一所中學的科學系主任,已經有25年的教齡。2010年從中國旅遊歸來後,他藉助中國文化中心的幫助,在學校創辦「中國角」,把中國文化和教學結合起來,以自己的方式分享他了解的中國。馬丁·阿佐帕爾迪說:「我感到需要分享我收穫的、學到的中國文化知識。比如教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時候,我不會用元素、物質這樣的詞彙作為開場白,而是把學生帶到中國角那裡,觀察中國瓷器,看上面的藍色和白色,了解中國是怎樣燒造瓷器的。當他們看到這些的時候,除了喜歡上中國文化、中國圖案,欣賞中國瑰寶之外,他們可以更好地學習科學。」
馬爾他教師馬丁·阿佐帕爾迪在當地學校創辦「中國角」,把教學與傳播中國文化結合起來
目前,阿佐帕爾迪創辦的「中國角」每年都會組織6個研究項目,學生們還會到中國文化中心展示他們完成的項目。據中國文化中心主任楊曉龍介紹,類似的和馬爾他各界共同組織的活動還有很多。因此在馬爾他當地舉辦的各類國際文化活動中展示中國的同時,中國文化中心逐漸成為當地媒體關注的焦點。過去是他們找當地媒體提供報導線索素材進行推廣,但現在是當地媒體定期找上門來尋問是否會有哪些活動。這讓中國文化中心在當地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至於中心今後進一步的工作,考慮到旅遊是馬爾他的支柱產業,每年有數百萬歐美遊客前來度假,文化中心主任楊曉龍認為有必要加大對遊客的文化推介力度。楊曉龍說:「還有就是從文化和旅遊融合方面,其他遊客到馬爾他本身就是為了旅遊,如果遊客在這個地方看到中國的旅遊推廣,就能夠激發他到中國去旅遊的願望。我們要積極地做旅遊推廣,特別是促進中國的入境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