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搜索軟體上輸入「上海最美的馬路」,很容易就找到「思南路」的名字。這條修築於百餘年前的道路,名字幾經更替卻依然韻味十足、芳跡可尋,是上海特色街景的代表之一。而從2017年起,這片地靈人傑的土地又多了一個新的地標——中國第一座永遠開放、永不落幕,卻又日日更新的百年人文露天博物館。
從復興路向西走,穿過重慶南路,便是赫赫有名的思南路了。馬路兩側坐落著各式各樣的花園洋房,最為集中的莫過於思南公館。
而在這幾日,思南公館有了一個新的身份——中國第一座露天博物館。這座博物館由51幢獨立式花園洋房組成,一磚一瓦、一石一木乃至於一個煙囪、一個扶手、一個門鉤都是當年模樣,保留百年歷史感,堪稱城市活化石。
世界創立了第一露天博物館——斯堪森露天博物館
露天博物館是將城市有影響力的不同風格的歷史建築集聚,以此傳頌建築中不同時代的名人故事,傳承城市文化民俗和歷史文明。
作為衡山路復興路歷史文化風貌區的經典建築群,思南公館露天博物館天然集聚了上海百年歷史的老洋房,有51幢獨立式花園洋房,包括聯立式花園洋房、聯排式建築、外廊式建築、新式裡弄、花園裡弄和現代公寓等多種建築樣式,博覽了上海近代居住類建築,充滿百年歷史感。更有原生態的百年梧桐、毗鄰原生態百年園林的復興公園。
「應該就在這裡附近啊,你們再找找看!」好幾隊年輕人正興致頗高地捏著手機,比對著屏幕上的電子地圖,左顧右盼,似乎在尋找下一個目標。
「這裡這裡,我又找到一個!」隨著一聲驚呼,幾個年輕人「呼啦啦」都聚集到一個角落,紛紛舉起手機對準外立牆面上的盾行標誌開始「掃一掃」。隨後,屏幕上便顯示出了所在展品「鵝卵石牆」的詳細解讀。
遊客董小姐花了一整個下午的時間泡在思南公館裡,找遍每個角落,聽遍每一個故事:「以前覺得來這裡就是拍拍照、喝喝茶,就算真的對個別建築起了好奇心,其實也不知道去問誰。但現在的博物館模式,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了解、解讀過去的機會,比如紅磚道、鵝卵石牆、還有思南文學之家、『一個弄堂』等等。」
據了解,思南露天博物館首批展示的20件展品,包括老洋房、街燈、古樹、紅磚道、鵝卵石牆面等每一件展品的外牆上都設有一個盾牌形的標誌,上面印有專屬二維碼。
而每個人的手機則成為了博物館的語音說明機和導覽器,參觀者掃碼就可以聽到由普通人錄製的關於這個展品的語音介紹,如「文人與將軍的故事」、「民國的史密斯夫婦傳奇」、「老佛爺與梧桐樹」等等。而遊覽博物館的散步路線,又也可以因個人興趣愛好的不同而各異。
在這個「博物館」沒有圍牆、沒有玻璃櫥窗與圍欄,不收門票,也沒有設置一米線,每位遊客都可以走近展品,觀詳展品,觸摸展品,體味那由歲月塑造出的暖和涼,走入百年的人文歷史。
據思南公館品牌總監鄭毅介紹,思南露天博物館的「展品」主要是名人故居,但絕不僅限於此:「一個城市的文化名片,不應該只是形式上的文藝生活大雜燴,而是可供集體去抒寫時代情懷的碑塔。思南路和它的起源故事、通過匠人精神重現真相的牆體工藝、甚至於法國梧桐樹,我們都為它們鄭重掛牌,成為了一件件展品。」
值得一提的是,思南露天博物館的語音全部採用普通人錄音,而每一位參觀者也都有機會獲得思南露天博物館嚮導選拔資格。
本文來源:新聞晨報、新民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