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著力打好工業經濟發展攻堅戰
近日,在新泰補天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環保型無氯氟聚氨酯保溫新材料項目現場了解到,這條耗資5.2億元引進的歐洲智能化生產線是目前國內最長、自動化程度最高、生產成本最低的板材生產線,它的建成投產為新泰市打好工業經濟發展攻堅戰提供了新的驅動力。
今年以來,新泰市以項目建設為依託,科技創新為引領,再造工業發展新優勢,聚力做強做優企業,跑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加速度」。今年1—5月份,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9%,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5.4億元。
「我們設立了2.3億元醫療創新投資基金,投向優質入園企業。目前深圳極簡派、上海伊明生物等企業已經入駐。」在新泰市大健康科技產業園,新泰市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賈夫軍介紹,該產業園總投資20億元,通過「騰籠換鳥」、產業升級,盤活了閒置土地600畝,採用「新藥研發合同外包+孵化器+產業園」的全產業鏈閉環運營模式,面向醫療創新創業企業提供審批手續代辦、基金投資、孵化平臺等產業服務。
近年來,新泰市強化投資關鍵作用,聚焦「四新四化」,推行一業一策、一業一班、一業一區「三位一體」招商機制,實施網上招商、產業招商、專業招商、合作招商和資本招商,著力引進優質項目,「雙招雙引」取得新突破,今年上半年共籤約41個項目。其中500強項目2個,過20億元項目4個。同時,新泰市搶抓「六穩」「六保」政策機遇,加強公共衛生、市政設施、應急物資儲備等領域項目策劃,儲備一批戰略性、全局性,具有引爆力、支撐力的大項目。今年上半年,新泰市共對上爭取項目142個,獲批無償資金25.48億元、專項債8.99億元,9個項目列入省重點和省優選項目。
為推動項目建設見實效,新泰按照「要素跟著項目走」要求,篩選確定5個重點任務工作小組、22個重點工作指揮部、4個重大專班、53個縣級領導包保重點項目,由縣級領導掛帥,集中資源要素,全程盯靠服務,高效推動項目早落地、快建設、見實效。
「我們建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先後完成各類技術創新項目43項,申請專利2項。其中,全國獨家小丸罐裝的消炎鎮痛緩釋膠囊處方填補了國內空白。」在魯抗賽特高端製劑產研中心項目現場,公司副總經理王峰介紹。
創新是厚植轉型發展新優勢的關鍵。近年來,新泰市緊抓創新型山東建設機遇,以創新新泰為引領,以創建省技術轉移先進縣為抓手,創新實施「項目+人才+資金」模式,加快構建以產業技術研究院為樞紐,連結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的技術轉移轉化新機制。同時,新泰市堅持把人才作為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第一資源,深入實施「人才提升」「靶向育才」「築巢引才」三大工程,建設人才服務中心、專家公寓、人才驛站,著力打造體現人本宗旨、體現溫度的留才「生態圈」。
今年以來,新建產業技術研究院、山東大學新泰工業技術研究院等科創平臺7個,獲認定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55家,申報高新技術企業10家,「啟迪之星」成功晉升國家級眾創空間,中關村創新示範基地開始運營,入駐高新技術企業近20家。與此同時,引進高層次人才47名、建立院士工作站1個。
「車間集精鑄與砂鑄於一體,採用節能環保新設備、新工藝,能耗降低30%以上,舊砂回收利用率達85%以上,廢水一體化無害處理率100%,產品耐磨、耐腐蝕性和使用壽命提高了7—8倍。」在山東明興金屬科技公司智能製造車間,技術員宋方玉介紹說。
明興的智能化改造是新泰市加快產業升級步伐的一個縮影。新泰市成立工業經濟發展攻堅指揮部,配套出臺《加快工業經濟發展十條意見》,突出「智能+技改」「優勢+市場」「基礎+未來」,深入實施「名家、名企、名牌」工程,著力打造「6+4+N」新型工業體系。
今年以來,新泰市潤德生物等5家企業躋身山東省高端品牌培育企業名單,獲得省專利獎2項;68家企業實施技改項目,成功申報省技術創新項目23項,國家級單項冠軍3家,納稅過千萬元企業達到2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