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卡試駕瓦滋旅行者 哪兒都能去的麵包

2020-12-20 愛卡汽車

[XCAR 試駕 原創]

面對如今設計越來越炫酷,功能越來越豐富的新車,是否會有一些審美疲勞呢?今天我為大家所介紹的這款車型非常有意思,它並不屬於市面上常見的德系、日系、美系、韓系,嚴格意義上來說,它是一臺「蘇系」車。對,你們並沒有看錯,就是蘇聯的那個「蘇」。它與之前在「吃雞」遊戲中爆火的瓦滋獵人同門,它叫做瓦滋旅行者,蘇軍代號UAZ-452型。(為配合懷舊風格,本文圖片經過一定調色處理,需要查看原片的朋友可點擊文章上方「圖片」進行查看。)世界任何一強(大)國都會重視中國市場,唯獨沒有俄羅斯。

其實能試駕到這款車也是由於一個意外,那一天我朋友打電話給我說:「我這裡有一臺巨牛X的車,你要不要試試。」並且還非常神秘的告訴我:「這款車的名字是三個數字,第二個是5,另外兩個你猜猜。」

於是我懷揣著感受法拉利458的激動心情去了,沒想到我猜到了開頭,卻沒猜到結尾。

從外觀大家也能夠看出瓦滋旅行者身上瀰漫著一股歷史的味道,這款定型於上世紀60年代中期的車型至今也依舊沒有太大的變化,方正的車型輪廓以及大量圓弧設計都述說著它的年代感。但我怎麼都沒辦法想到的是,眼前的這臺車居然符合國六排放標準,可以合規合法上牌。

瓦滋旅行者是由前蘇聯烏裡楊諾夫斯克汽車製造廠於1966年開始生產,雖說設計時的需求是「讓蘇維埃社會主義聯盟國家公民享受美好生活的出行工具」,但無論是其技術參數還是各方面的設計細節來看,瓦滋旅行者都是嚴格按照蘇軍的輪式裝備標準去進行設計研發和標定測試的。

瓦滋旅行者的前臉看上去非常呆萌,前臉上幾乎沒有稜角線條,這樣的設計更利於在戰時進行大規模的生產。帽式的車頂採用了焊接工藝,與前擋風玻璃形成了一個較大的夾角,在高速行駛時會產生較大的風噪。

進氣格柵的造型可沒有設計語言這一說,完全就是從功用角度去做得設計,黑色的前保險槓為鋼製,非常符合蘇系裝備「傻大黑粗」的「設計理念」。

前大燈與轉向燈、霧燈的燈罩均採用了圓形設計,滿足蘇軍輪式裝備「不同功能單獨設定的燈具可以快速更換」的要求。燈罩材質採用了已經被大多數品牌拋棄的玻璃鋼材質,燈源方面自然全部採用的是滷素燈源。

前臉可小幅度活動的蓋板為前置換氣口,開啟後可輔助車輛發動機艙散熱,通過駕駛室內的推桿進行開關,大家可以將其看做是手動進氣格柵。

來到側面,瓦滋旅行者的側面線條依舊圓潤。車輛的長寬高分別是4390/1940/2064mm,軸距為2300mm。除了車身高度外,其他方面都不太顯著。

瓦滋旅行者的最大離地間隙為500mm,最小離地間隙為205mm,即使是以越野車的要求來看也是一個不錯的數據了。這樣的設計也是考慮到當時蘇聯較為惡劣的道路狀況以及作為輪式裝備所需要的戰時強通過性。

瓦滋旅行者擁有兩個油箱,主油箱容積為50L,副油箱容積為27L,加注口分別位於左右,通過中控臺上的按鍵進行切換。

相信剛剛大家也發現了,瓦滋旅行者的左側是沒有後車門的,後排車門只有車輛右側的這一個。車門的外合頁採用了塑料外殼包裹,比較影響美觀,但結構更為簡單,拆卸也更加方便。

瓦滋旅行者的兩側B柱頂部均設計有一個高位轉向燈,轉向燈的造型與建築中的警報燈非常相似,同樣也是能夠進行快速更換的。

後視鏡採用了豎式設計,畢竟它的車身高度實在不凡,後視鏡外殼也採用了塑料材質,工藝顯得比較粗糙。至於什麼電加熱功能,想想就得了。

全車僅有前排車門的玻璃能夠全部放下,方式也是手搖式。門板內的蒙皮無論是工藝還是材質都非常「感人」。另外需要提到的一點是,它的車門是比較難關的,具體程度不亞於奔馳G級。

尾部的造型也非常方正,尾門採用了對開設計,車門造型也非常方正,這樣的設計便於容納標準尺寸的不同技戰術模塊。

尾燈集成了示廓燈、剎車燈以及轉向燈,燈殼的採用採用了塑料材質。倒車燈為獨立設計,位於左側尾門上。

瓦滋旅行者的車門能夠以180°的大角度開啟,便於車內人員能夠更快速、方便的進出車廂。試駕車採用了9座布局,所以自然也就沒有行李廂設計了。

兩側尾門上的凸起部件與旁邊的膠套是便於在車門開啟時能夠進行固定,以防止由於地形或是其他方面的因素導致尾門關閉,因為在戰場上的情況實在太過複雜。

尾門的開啟方式比較特別,從外部只能開啟右側車門,而從車門內部可以同時開啟兩扇尾門。

尾門下方還提供了一對可收放的腳蹬,以方便上下車。踏板中間的後牽引鉤可以拖拽蘇軍的85mm口徑及以下多種火炮。

試駕車配備了16寸鋼製輪圈,輪胎方面採用的是俄羅斯本土品牌KAMA的輪胎,規格為225/75 R16。

小結:瓦滋旅行者的外觀無不展示了蘇聯武器裝備的「暴力美學」,造型與工藝都追求的是簡單並能夠快速大規模製造,以適應戰時的快速消耗。用今天的眼光來看,瓦滋旅行者的前臉也不失呆萌可愛的一面。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試駕車所採用的軍綠色塗裝在俄羅斯是被禁止使用在民用版車型上的,且在之前的對日銷售車型中也沒有這一配色。

外觀設計:純正的蘇式風情  打開車門,那股「蘇式風情」的味兒就更為濃鬱了,其定型時期的「冷戰」背景以及蘇軍裝備的一貫傳統,讓瓦滋旅行者的內飾顯得非常的簡陋。而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基本裸露在外的轉向杆、換擋杆、玻璃水壺等又無不給人硬核的感覺。

瓦滋旅行者的中控臺採用衝壓鋼板材質,同樣也談不上什麼設計,相比如今家用車常見的搪塑材質可謂真「硬」核。相信也有不少朋友發現了,這樣的內飾與早期的BJ212非常相似。

雙輻式方向盤近些年已經非常少見了,發泡材質的方向盤也沒什麼手感可言。方向盤的尺寸較一般家用車要大不少,結合較平的角度和較高的視野,坐上去之後會給人一種開貨車/公交車的感覺。

儀錶盤位於中控臺的正中央,並且只有時速表,轉速只能憑感覺了。下方的液晶屏能顯示一些簡單的行車信息,錄入油亮、水溫等。功能按鍵從左到右依次是車內照明燈、主副油箱切換、後霧燈、前排鼓風機、後排鼓風機。右側還提供了一個12V電源接口。

瓦滋旅行者雖然配備了空調,但製冷效果並不理想,出風口的設計同樣簡單粗暴,兩根簡單的橡膠管便是出風口,與鼓風機的連接方式也是直接用抱箍一緊就完事。

儀錶盤的左側有一個小型儲物格,可以加裝收音機來豐富一下車內的娛樂活動,但我並沒有在車內找到預留的揚聲器位置。

儲物格下方為遠近光燈的切換開關,做工以及手感都讓我感覺它在向我哭訴對那曾經強大繁榮的「紅色帝國」的思念。

手套箱的打開方式也足夠復古,這一設計也是車內眾多異響的來源之一。

手套箱內的空間還是不錯的,並且它也是車內最大的一個儲物空間,如果加裝了收音機,那麼手套箱就是車內唯一的儲物空間。

這個推桿便是前置換氣口的開關,頂部的膠頭已經有些破損,但並不妨礙使用。

一開始看到手套箱下方直接裸露在外的玻璃水的水壺真的有嚇到我,用綁帶進行固定的方式也非常符合我們對蘇系裝備的一貫印象。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這樣的設計能夠讓我們在車內就可以直觀的看到玻璃水的使用程度。

車廂的中部與後部車頂均提供了一盞照明燈,開關的樣式也極為復古,但我個人非常喜歡。

看到這裡,我想大家不會對瓦滋旅行者的駕乘舒適性有很高的期望了吧,不過它的駕乘空間表現還是比較出乎我意料的。瓦滋旅行者目前有7座版和9座版兩種座椅布局,9座版採用2+2+3+2的座椅布局方式,7座版車型則取消了第四排座椅。

試駕車配備的是織物座椅,座椅採用的是一體式設計,頭枕無法進行調節,填充物較為單薄,舒適性有限。座椅提供了手動四向調節功能,但座椅靠背向後調節的幅度非常小。

主駕座椅配備了座椅加熱功能,這點是讓我意想不到的,畢竟這種人性化配置實在是和整車的風格不搭。

第二排座椅採用了與第一排座椅背靠背的方式放置,座墊的長度較短,使得乘客坐姿會非常端正,靠背無法進行調節,長時間乘坐就比較容易疲勞。第二排座椅採用了的是兩點式的安全帶。

第二排座椅中間還提供了一個比較大的桌板,不過桌板的位置並不太適合第二排乘客放置手肘,且桌板上也沒有凹陷設計,放置水杯等物品難以固定,但也算是後排位數不多的配置了吧。

第三排與第四排座椅造型與第二排座椅一致,值得一提的是瓦滋旅行者的後三排座椅均採用的是獨立設計,可單獨拆卸,但都無法前後調節。另外,三四排座椅均配備了三點式安全帶。

體驗者身高175cm,體型寬、大,在進入駕駛位後,頭部有一拳的剩餘空間。

體驗者進入第二排座椅,頭部有三指的剩餘空間,較為侷促,腿部空間寬敞。

而在滿載的情況下,第二排與第三排乘客這樣面對面坐著就顯得稍微有些尷尬了,特別是如果你想要伸展一下腿的時候。

在對面不坐人的情況下,還能夠將腳放在對面座椅上讓自己更舒服一些。

體驗者進入第四排,頭部有一拳的剩餘空間,腿部剩餘空間也為一拳。

小結:單從駕乘空間來說,瓦滋旅行者在4米多長的車身中塞下了9個座位,並且每個位置的駕乘空間還能夠接受,這空間利用率已經算不錯了,但其犧牲的是舒適性與儲物方面的能力。至於內飾方面(如果這些能夠稱之為內飾的話),也完全是蘇式的實用主義——夠用就行,能用就行。

內飾空間:能用就行 能坐就行  瓦滋旅行者的動力組合採用了一臺2.7L自吸發動機,匹配5速手動變速箱,四驅系統採用的是帶有後橋差速鎖的分時四驅系統,採用手動切換。它在設計之初的最高時速僅為95km/h,畢竟在當時它的夥伴可是T-72坦克、BTR輪式步兵戰車等輕重裝甲部隊,不過我們所試駕的這臺出口版車型的最高時速可達127km/h。

發動機位於主副駕中間,外部配備發動機隔熱罩,頂部的凹陷設計可以用來放置一些質量較輕的物品。

這臺2.7L自吸發動機最大功率83kW(112Ps)/4250rpm,最大扭矩198Nm/2500rpm,數值上並不出色。巨大的全鋁加厚散熱器會且僅會出現在這樣的蘇系車型上,也使得瓦滋旅行者能夠適應零下30°到零上40°的複雜環境。

5速手動變速箱的擋杆底部是暴露在外的,除了方便更換維護以外,實際操作後我發現這樣的設計也方便觀察是否掛進了擋位。

瓦滋旅行者配備了雙杆四驅分動器,與早期BJ212相同。一根擋杆控制聯通前驅動橋,一根擋杆控制車輛在4L和4H模式之間切換。

後差速鎖的開啟按鍵位於方向盤左下方,周圍的塑料部件工藝感人。據了解,瓦滋旅行者可供客戶需求加裝最多前、中、後三把差速鎖,和奔馳G級相同。

機械式手剎的造型也極為「樸素」,且需要非常大的力氣才能手下手剎。

瓦滋旅行者採用了梯形車架整體橋式結構,縱置發動機、變速箱與分動器採用一體化設定,結構簡單可靠。

懸掛方面前後均採用的是板簧加減震器的非獨立懸掛,整個架構與BJ212完全一致。

簡單、粗糙、技術含量不高,這便是瓦滋旅行者的動力與底盤系統,但簡單粗糙的東西更容易維修,技術老舊的東西在可靠性上也有著更為充足的保證。調校保守的發動機強調的是無論在任何時間、地點、海拔,都能夠「一把就著」,能夠快速投入戰鬥。這些種種都體現出當時蘇軍基於實戰化背景研發的可靠性為牽引的設定,畢竟軍用輪式裝備與民用車之間的區別還是非常大的。

瓦滋旅行者的這臺2.7L發動機參數上確實不太拿得出手,離合器的結合點較高,油門反應也較慢,起步比較笨重。發動機的輸出對於一臺整備質量超過1.9噸的車型而言也顯得較為不夠用,至於百公裡加速時間,官方並未公布。而最高時速127km/h我們也沒有技術與膽量去論證一下是否屬實。

這臺手動變速箱則向我展示了傳說中「蘇聯坦克換擋靠錘」的事實,換擋非常艱澀,吸入感什麼的完全沒有,特別是1擋很難入。不過擋位之間的換擋行程並不算長,熟悉之後也不算難操作。

方向盤兩側的虛位較大,液壓助力的方向盤也顯得較沉,操控稍顯笨拙。並且由於重心較高,車輛在過彎時的側傾是比較明顯的。

車輛的隔音相信大家在看到內置的發動機以後也大致能夠猜到了,而像是前門上做工感人的膠條也進一步讓風噪對於車內的影響增大。

瓦滋旅行者的公路表現可以說是我試駕過的車型中最難開的一臺了,但我依然開得非常開心,畢竟在國內你還能找到第二臺可以合法上路的上世紀60年代的車型嗎,特別是它現在還是不少國家的現役裝備?

當然,作為一臺越野麵包,怎麼能不去非鋪裝路面上看看呢。於是我們前往了附近的一個簡易露天停車場,打算簡單的試一試。在進入停車場時,看門的師傅仔細打量過我們之後認定我們打算把這臺車遺棄在他的停車場,在我們再三保證過之後才放我們進去。

得益於出色的離地間隙,我們在場地中並不用擔心託底等情況。而面對一般的地面隆起或是小坑,直接碾過去就成。

而板簧和減震器間減震效果實際上對於瓦滋旅行者的效果並沒有反應在駕乘舒適性上,這也是蘇聯裝備一直以來的特色——裝備能用就行,舒適性是什麼東西?

機械差速鎖對於車輪打滑的抑制效果還不錯,雖說技術老舊,但關鍵性能的可靠性這一指標一直都是蘇系裝備比較看重的。

而虛位較大的方向盤以及駕駛時的坐姿,搭配高視野與短車頭,在越野時的優勢就非常明顯了——更方便駕駛者觀察車身周圍的情況,以調整駕駛方式與路線。

在我眼中,這臺瓦滋旅行者的身份是一臺蘇聯紅軍的輪式裝備,「鋼鐵洪流」中的一員,而非常規意義上的乘用車。它開著坐著都不舒服,但看到它就能讓人覺得非常開心,或許這就是「蘇式暴力美學」的魅力吧。

瓦滋旅行者15.88萬元的售價和糟糕的駕乘舒適性也註定了它的小眾屬性,但如果大家有較強的經濟能力,並且熱衷于越野或是房車改裝的朋友,倒是不妨待國內代理商的改裝方案出來後買上一臺試試,畢竟相比滿大街的日美系越野車而言,這臺蘇系越野麵包的吸睛程度不可同日而語。

圖片源自瓦滋中國官網:

總結:如果要用當下的設計感、科技含量、人機工學甚至車聯網等方面去評價瓦滋旅行者無疑是不合時宜的。在我看來,這樣一臺誕生於上世紀60年代的蘇軍輪式裝備如今還能合法上牌,並且還滿足國六排放標準,這本身就是一件堪稱奇蹟的事情。

就像上面說到的一樣,如果你想要一臺足夠拉風切足夠小眾,並且還哪都能去的汽車,瓦滋旅行者一定是一個不錯的選項。達瓦裡希,你難道不想開著它來一次漫長的旅行嗎?

駕駛體驗:駕控一般 越野出色

相關焦點

  • 瓦滋旅行者首批配額 數量有限 預購從速_易車網
    今日,我們從瓦滋中國官方網站了解到,俄產的瓦滋旅行者將進入到國內市場,該車總計在國內限量發售300臺,其中普通版的預售價15.88萬元,紀念版預售價16.88萬元。外觀方面,瓦滋旅行者的外觀從上世紀60年代發布至今從未發生實質性變化,車身依然保留著原汁原味的老式風格。
  • 愛卡旅行社 淺談澳大利亞本土汽車文化
    [XCAR 愛卡旅行社 原創]        說起澳大利亞,人們不由會想起袋鼠、考拉、羊毛、雪梨歌劇院、澳網、大堡礁、艾爾斯巖等等……2012年年初,我們因工作需要有幸前往這塊土地,這也是愛卡旅行社第一次針對澳洲做報導。
  • 行走的「概念車」 愛卡試駕高合HiPhi X
    [愛卡汽車 試駕 原創]在今年9月的北京車展上,哪臺車讓你印象最深刻呢?我想,如果我說是「高合HiPhi X」,想必沒有人會反對吧?作為高合品牌首款量產車型,高合HiPhi X在北京車展正式上市,售價區間為:68-80萬元,價格上的確足夠震撼了。
  • 多拉快跑才是硬道理 愛卡試駕東風御風
    [愛卡汽車 試駕 原創]從去年開始,我國法律法規對於貨車入城有了更為嚴格的規定,「兩證」取消、1類客車高速收費調整等政策出臺,促進了商用MPV在城市物流和營運客車市場的增長。我們所試駕的後驅版車型沒有配備踏板,這是因為國家法規規定車身長度超過6米的車輛需要懸掛黃牌,而我們所試駕的這臺後驅車型車身長度已達到5950mm,如果再裝上踏板的話,長度就超過6米了,有些得不償失。兩款車型在這一位置均沒有拉手一類的設計,所以上下車時稍有不便。
  • 越野麵包車配大G同款四驅,瓦滋旅行者16萬值嗎
    你們看它海報上的標語有多豪橫:「能輕鬆到達世界各個角落的越野四驅麵包車。」就算奔馳G都不敢口出如此狂言吧? 這樣看來,能在其實上和瓦滋旅行者叫板的也只有烏尼莫克了。像豐田LC76、途樂Y61等這樣的越野圈活化石,在它面前都得禮讓三分啊。
  • 越野麵包車配大G同款四驅,瓦滋旅行者16萬值嗎?
    不過俄羅斯並沒有想要放棄來華淘金,最近一臺來自俄羅斯的麵包車-瓦滋旅行者,宣布正式引進中國。普通版預售價為15.88萬元,紀念版預售價為16.88萬元,有趣的是,這臺車在國內僅限量300臺!網友估計聽完都想吐槽了:一臺麵包車也需要這麼傲嬌嗎?是我們五菱宏光不夠香嗎?
  • 15.88萬起的俄羅斯車,純進口配四驅,瓦滋旅行者是你的菜嗎
    提起麵包車,大家都非常熟悉,但如果給麵包車下一個定義,估計就有很多人不知道了,下面我們先對麵包車做一個定義,然後給大家介紹一款來自俄羅斯的硬核麵包,足以驚掉人的下巴。而這6大要素,任何單一的元素都不是麵包車,而6大要素齊全的車才是麵包。雖然麵包車在人們的心目中是拉人拉貨的廉價車,但其出色的使用性能卻無法取代,比如神車五菱宏光。相比於這些面和心善、主流時尚還搭配科技功能的國產麵包車,最近引入國內的俄羅斯硬派麵包車時間完全凝固,作為一個老古董,要尺寸沒尺寸,要科技沒科技,要舒適沒舒適,但還售價15.88萬,是賣情懷呢還是買俄羅斯的風景?
  • 21世紀蘇式暴力美學,售價15W的四驅微面丨俄羅斯瓦滋旅行者
    它就是來自俄羅斯的UAZ品牌的"越野麵包車"——瓦滋旅行者。這臺造型復古的MPV誕生於1966年,到目前為止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了,想必大家對於這輛車還是鮮有耳聞,但是在俄羅斯卻備受歡迎,在俄羅斯幾乎就是"神車五菱宏光"一般的存在。那麼它到底怎麼樣?一起來看看吧!
  • 國Ⅳ陣營三好生 三陽悍將S愛卡試駕體驗
    悍將S外形更加年輕化,從外觀到動力部分都是全新的設計,提供寶石紅、翡翠白、冰海藍、金剛黑四種顏色。  三陽悍將S試駕體驗  三陽悍將S試駕體驗:配合28°前傾角為駕駛者提供了更加寬裕和舒適的駕駛姿態,740mm車座高度能適應大部分消費者。
  • 免費移動唱吧 愛卡試駕君馬MEET3 1.5T
    [XCAR 試駕 原創]    MEET3是君馬汽車自主設計生產的第二款車型,繼首款s70之後,他們向國內市場再次推出SUV車型,也是看中了SUV市場持續火爆的時機,想從中分得一杯羹。
  • 愛卡試駕黃海N7改裝版 原廠竟如此霸氣
    [愛卡汽車 試駕 原創]  喜愛自駕遊和越野的朋友一定都不會對皮卡這種車型感到陌生,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國,皮卡代表了一種生活方式,不僅可以拉上家人去露營,還能和朋友一起裝滿物資去冒險,簡直是美國人民的「神車」。然而皮卡在國內的地位就要差上不少,但未來的發展空間相當廣闊。
  • 瓦滋獵人進入中國 大吉大利,今晚吃雞!
    瓦滋獵人分動器可切換高速兩驅、高速四驅以及低速四驅。鋼製的儀表臺,沒有任何的搪塑材質包裹,連地板都是覆蓋著一層金屬,方便在野外環境中,直接用水衝洗地板。除了前後大燈,你幾乎找不到一絲電氣元件,因為任何電氣元件對於瓦滋獵人而言都仿佛是多餘的。儀錶盤也是最普通的圓形,而中控臺中間也的四個圓形從左到右則分別代表了燃油油量、水溫表、機油壓力表、電瓶電壓表。
  • 愛卡旅行社 美國加州一號公路自駕之旅
    機場租車 [XCAR 旅行社 原創] 「每一對愛人都應該有一次畢生難忘的旅行!」還記得這是我第一次去美國時在路途中偶遇的一位八旬老奶奶送給我的話,回到國內後每次和人談到旅行,我總是能想起這句話,但真的很迷茫,不知道目的地。
  • 迅速走紅為哪般 愛卡試駕吉利博越1.8T
    [愛卡汽車 SUV頻道 原創]博越作為吉利的一款戰略性產品,從最初的驚豔亮相到現如今步入「兩萬臺俱樂部」,吉利博越在一年半的時間內確實獲得了市場以及消費者的認可。下面不妨讓我們回顧一下,吉利博越究竟是憑藉什麼樣的本領,能在短短時間內獲得這樣的成就。吉利博越採用了最新的家族化設計,「回」字型漣漪式中網是新一代吉利車型最為典型的特徵之處。
  • 適合商旅兼顧家庭 試駕歐尚科尚自動擋
    [XCAR 試駕 原創]  在車市寒冬到來之際,各主機廠都格外重視細分市場的發展,希望通過細分市場的份額擴大,來彌補主版塊的低迷,MPV市場就是其中之一。日前,長安歐尚的第二款車型科尚新增了自動擋車型。
  • 別只知道「瓦滋獵人」,看看這款紅場閱兵車!俄系車豪車媲美紅旗
    別只知道「瓦滋獵人」,看看這款紅場閱兵車!俄系車豪車媲美紅旗在中國汽車市場當中,海外品牌真不少,因為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汽車市場,足以讓海外汽車品牌引起重視,從市場佔有率來看,大眾為代表的德系表現不錯,日系豐田本田日產也有很強的存在感,通用和福特旗下的品牌也能分一杯羹,就算是存在感不強的法系品牌標誌雪鐵龍,依然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但是你能想起來什麼「俄系車」嗎?
  • 可以穿西裝開的跑車 愛卡試駕前途K50
    [愛卡汽車 新能源頻道 原創]這是一臺可以用來通勤的跑車,它在公路上的回頭率不亞於任何一款我們熟知的超跑。說它價值一百萬或是三百萬,相信也不會立即獲得旁人的白眼。前途K50,造車新勢力前途汽車的首款量產車。可以說它有點另類。
  • 內升級為主愛卡試駕2018款東風風行CM7
    2018款CM7在外觀上僅改用了新設計的進氣格柵,更粗的三根鍍鉻橫向幅條取代了原有的四根幅條,同時也在車標外圍增加了U型鍍鉻裝飾;此次試駕的旗艦型配備全景影像,前攝像頭位於車標下方。前大燈的設計與光源配置都不變,遠、近光燈為滷素光源,其中近光燈配有透鏡;下方的轉向燈與日間行車燈則保持了LED光源。
  • 冰鎮凱旋1664 試駕進口大眾蔚攬舒行版
    [愛卡 試駕 原創]    無疑,夏天註定是啤酒的季節,但喝不慣精釀啤酒的人總是不喜歡那股子純糧食嚴重發酵的味道,而當有一天你喝了口凱旋1664,你會發現原來啤酒這個玩意兒還能有這麼清新怡人的口感。回到今天的主角蔚攬(參數|詢價),可能有些人會覺得即將上市的國產全新邁騰(參數|詢價)商務氣息發酵的太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