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鎮以櫻花為媒 打造重慶旅遊文化新名片

2020-12-14 江津日報

正在打造的貓山櫻博園

正在打造的貓山櫻博園

正在打造的貓山櫻博園

正在打造的貓山櫻博園

正在打造的貓山櫻博園

正在打造的貓山櫻博園

正在打造的貓山櫻博園

本網11月22日17時29分電(記者 李紅霞)去年以來,蔡家鎮牢固樹立全域旅遊發展理念,以推進重大旅遊項目建設為抓手,堅持以點帶面,做好全域旅遊規劃編制工作,打造「貓山櫻博園」旅遊品牌,促進鄉村旅遊健康發展。

中國文化中一直有賞花的傳統,很多人都會在春天踏青賞花。近年來,到城市周邊地區或鄉村賞花,已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賞花熱」成為「賞花經濟」,其實質是「農業+旅遊」。把鄉村風貌變為旅遊資源,對遊客很有吸引力,也是對鄉村價值的再發現。蔡家鎮抓住這一時機,全力打造貓山櫻博園。

貓山櫻博園採用「櫻花+」的模式,以「花道文化,茶道文化」為核心內涵,以「茶山打底、櫻花潤色、紅葉點綴」為規劃設計基礎,運用不同規格、不同品種的珍稀櫻花和紅葉,打造一個集旅遊、觀賞、休閒遊樂、養生度假、親子互動為一體,規模最大、產品最多、景觀最美的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國家4A級櫻花主題景區。

該項目按照「一特、兩園、一帶、三核、五區」的思路分三期建設打造。一特,即打造成集茶葉生產、旅遊觀光、富硒康養、研學營地等多維一體的特色景區;兩園,即建設3000畝茶山櫻花園,1000畝紅葉園;一帶,即沿貓山公路打造長約10千米、花期60天的櫻花觀賞景觀帶;三核,即沿景觀帶布局3個以茶、花、禪為文化內核的體驗區;五區,即按照花期順序沿主景觀帶布局5個賞櫻區。

該項目從去年開始動工修建,一期主要建設的內容包括欣欣相「櫻」區、紅葉觀賞區、杜鵑園和三角梅園,計劃2020年3月一期開園;二期主要建設的內容包括「櫻」葉繽紛區、「櫻」姿颯爽區、「櫻」紅茶綠區,計劃2022年3月一期開園;三期主要建設的內容包括映「櫻」香雅韻區、禪意櫻花區以及全國單一道路最長的10千米的櫻花景觀帶,計劃2023年3月開園。目前,一期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已經種植好了10萬株櫻花,23萬株繡球花,6萬株三角梅。

除了花卉的種植,該項目還對景觀系統、道路、旅遊路線、服務設施、後勤環衛、項目用地等都做了前期規劃,其中規劃中有民宿、櫻花酒店、櫻花美食街、雲海摩天輪、櫻花隧道小火車等,項目規劃總產業用地115畝,其中一期用地42畝,建設生態停車場60畝,停車位1000個。

貓山櫻博園根據富士山的地形,主要種植臺灣阿里山的櫻花品種,並將以櫻花為媒介,打造「富硒康養+賞櫻文化+禪文化」的多維核心,建設全產業全域旅遊模式,預計建成後年吸引遊客120萬人,旅遊收入超過8000萬元,將建設成為西部地區第一櫻花觀賞和研發園區和重慶市旅遊文化新名片。

相關焦點

  • 江津蔡家鎮打造特色農旅融合產品讓村民富起來
    一條條新修好的步道縱橫交錯,一棵棵紅楓樹、櫻花樹隨著微風輕擺,遊客或駐足欣賞美景,或拍照留念。「貓山是蔡家的青山,正在全力打造櫻博園。」蔡家鎮黨委書記刁福久介紹,櫻博園由福建企業家和本土企業家聯合打造,項目分3期建設,計劃投資3億元,在貓山栽種櫻花10萬株,建5000畝茶綠櫻紅觀景區、1000畝紅楓觀賞區、400畝極致梅花園、400畝三角梅園等,將茶文化、花文化、禪文化相融合,打造中國第一櫻花園。同時,櫻博園還種植了牡丹、藍莓、杜鵑等,力爭形成四季有花開、天天有美景的「茶綠櫻紅」新景觀。
  • 山城巷品牌推介會舉行 打造重慶文化旅遊新名片
    原標題:山城巷品牌推介會舉行 打造重慶文化旅遊新名片  9月29日,「重慶最後的街頭巷裡」山城巷品牌推介會在重慶市渝中區山城巷歷史風貌區舉行。  據了解,山城巷,是以「山城」命名的百年老巷,也是重慶山城市民生活文化的天然展示區。山城巷負責人黃衡表示,下一步,山城巷將堅持文化產業化,用IP力量輻射更廣的消費者。
  •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與重慶貓山櫻博園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籤署...
    6月24日,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與重慶貓山櫻博園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在江津區蔡家鎮貓山櫻博園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校企雙方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雙贏、共同發展」的原則,將圍繞人才交流和培養、企業營銷和推廣、科技研究和項目開發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合作。
  • 江津蔡家鎮:櫻博園花開如海 冬遊貓山正當時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4日6時30分訊(通訊員 侯祥)大雪節氣過後,寒意更濃,冬風瑟瑟,萬物蕭條,人們大多在家裡不太想出門。但在重慶市江津區蔡家鎮貓山上的貓山櫻博園裡,卻是另外一番景象:佔地1500畝櫻博園裡,八萬株三角梅開得正旺,紅色的、白色的、紫色的、黃色的、粉色的,五彩繽紛,遠遠看去,一片花的海洋。
  • 佛光花海音樂節 打造樂山文化旅遊新名片
    樂山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同時也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文化」與「旅遊」一直是樂山對外交往發展的兩大名片。作為成功入選首批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樂山,如何在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長、旅遊體驗不斷豐富的今天,實現文化、旅遊的雙重效應?樂山正在探索,以音樂為「媒」, 打造文化旅遊嶄新名片。
  • 嘗「新」祈福:9月5日江津蔡家鎮邀你來「吃新」
    「吃新」習俗意寓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對「吃新」這個詞可能大多數人還很陌生。「吃新」也稱「嘗新」,是蔡家鎮一帶由來已久的習俗,意在感謝上蒼的賜予,祈福來年豐收,飽含著敬畏自然、敬愛尊長、崇尚勤儉等豐富內涵。
  • 蔡家鎮:貓山櫻博園裡花如海 冬遊正當時
    本網12月13日電(通訊員 侯祥)大雪節氣過後,寒意更濃,但在蔡家鎮貓山上的貓山櫻博園裡,卻是另外一番景象:佔地1500畝櫻博園裡,八萬株三角梅開得正旺,紅色的、白色的、紫色的、黃色的、粉色的,五彩繽紛,遠遠看去,一片花的海洋。
  • 西南商報:成都錦裡牽手重慶巴國城合作打造巴蜀文旅融合新名片
    4月率先達成戰略合作後,近日,成都武侯祠錦裡旅遊文化經營管理有限公司與重慶龍力巴國城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在重慶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錦裡」以川西民風與傳說、三國文化元素、明清建築風貌為依託,兼及文創開發、文化產業和文旅融合,是成都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產業項目和成都最負盛名的文化地標之一
  • 渝中區下半城大變樣,打造重慶未來的旅遊名片
    實際上,從傳統網紅景點升級改造,到下半城建設復興,這幾年渝中區一直在為打造「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進行努力,為重慶旅遊的人氣持續儲備熱能。渝中區升級,打造全域旅遊示範區今年國慶期間,超過三千萬人湧入渝中,可以說是重慶旅遊價值的體現。
  • 政企合作掘金千億市場 重慶武隆打造研學新名片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6月24日14時05分訊(首席記者佘振芳)研學助推旅遊轉型升級,重慶武隆區率先做出嘗試。近日,武隆區政府、武隆喀斯特集團、重慶探程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探程研學)籤訂合作協議,正式啟動武隆區「研學旅行」項目。
  • 金堂:以龍舟賽為媒 打造成都近郊休閒旅遊目的地
    原標題:以龍舟賽為媒 打造成都近郊休閒旅遊目的地  這個周末,連續兩天,金堂縣鐵人三項賽場人聲鼎沸,「金馳杯」2015中國龍舟公開賽開戰。這是繼2014年中國龍舟公開賽總決賽舉辦後,中國龍舟公開賽第五次走進金堂。
  • 五常市衛國鄉:打造農耕文化旅遊新名片
    +旅遊」相結合的活動。旨在以民禮地、以食敬天、尊重自然、回歸傳統、傳承文化,秉承純潔誠信敬畏之心,為生產出國內頂級大米,助力打造五常大米品牌,為耕者謀福利,為食者送健康。搭建百姓綠色餐桌和農戶的互信平臺,促進現代農業與鄉村旅遊融合,讓「詩和遠方」結伴,推進稻米文化傳播,叫響五常衛國鄉大米品牌,展示當地現代化大農業發展成果,突出衛國鄉農業特色,以實際行動弘揚傳統文化,以文化帶動當地旅遊業的發展,打造衛國鄉「農耕文化旅遊」新名片。
  • 打造城市新名片!重慶江湖菜斬獲「金鼎獎」中國餐飲好品牌
    行千裡致廣大、山水之城美麗之地,作為熱辣美食之都的重慶、如何更好打造城市新名片?辣子雞、水煮魚、蓮藕養生湯……這些麻辣鮮香的重慶江湖菜,如今正走出重慶、走向世界。日前,來自重慶江湖菜協會消息,為進一步擦亮「重慶江湖菜」金字招牌,由該協會副會長單位出品的「周蓮藕養生湯」,在參與中國飯店協會2019行業最高獎「金鼎獎」角逐中、斬獲「金鼎獎」中國餐飲好品牌,受到廣泛關注。
  • 重慶白象街: 一條百年歷史老街,一張城市旅遊新名片
    6月29日,重慶白象街以愛情為主題打造的「甜愛GAI」,一經亮相就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打卡。「甜愛GAI」以其獨特甜蜜的場景,結合百年老街中重慶的愛情記憶,讓遊客全方面體驗不同的情感輸出,為遊客提供一個為愛歡聚的互動場所,重慶白象街也再一次成為「網紅」打卡地。
  • 丹鳳打造「龍駒古寨」文化旅遊名片
    ,將「旅遊業」與「歷史文化」相聯姻,用「歷史文化」包裝「旅遊產業」,依託「旅遊產業」彰顯「文化特色」,以「龍駒古寨」為中心,整合挖掘各旅遊景點的文化內涵,並以此吸引遊客推進旅遊產業發展,強力打造「龍駒古寨」文化旅遊新名片。
  • 蘇馬蕩:以「新」為媒,打造富美「電商村」
    >電商示範村位於利川市蘇馬蕩,這裡有「中國最美小地方」之稱,2019年被批准為省級旅遊度假區為主線,採用新推廣、新融合、新培訓等方式對電商元素進行升級,用新電商加速蘇馬蕩產業與旅遊的融合發展,放大資源價值,打造富美鄉村。
  • 新名片讓重慶人更自豪 讓外地人更了解重慶丨S.活動
    商報熱線966965接線員說,市民推薦新名片的熱情很高,昨日全天就接到316個電話。  通過本報微信、微博參與的市民也熱情高漲。據統計,有關探尋重慶新名片的微博閱讀量已突破2.2萬人次,商報微信徵集到的新名片已超過100餘個。  「重慶歷史人文豐富,特別是近年來發展快速,重慶我為你自豪!」
  • 玉龍文體產業園:打造右玉生態文化旅遊新名片
    7月13日,省委書記樓陽生在玉龍文體產業園,察看賽場、馬舍、場館設施,勉勵企業立足特色優勢,延伸產業鏈條,將運動和觀光融為一體,發展國際化賽馬產業,打造右玉生態文化旅遊新名片。在了解產業園努力打造「生態+賽馬+低空觀光」新興產業情況後,樓陽生勉勵他們依託通用航空打造市場、打造品牌、吸引客源,進一步提高右玉旅遊目的地的影響力。
  • 一線 | 撫松:「以路為媒」 打造全域旅遊「新坐標」
    撫松縣交通運輸局充分挖掘地域優勢,積極構建交通新格局,助力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今年,該局加快推動國道504線撫松至新城段公路景觀提升工程,該項目總投資4773萬元,於2019年開工建設,今年完工後將成為撫松縣旅遊風景帶景觀提升建設項目的「新坐標」。
  • 以博物館為媒 打造全域旅遊新亮點
    在發展全域旅遊的進程中,上饒故事,有了更多動人的音符。這個歷史悠久的「信美之郡」,正以博物館為媒打造全域旅遊新亮點。目前,上饒市博物館——一個展示我市歷史和文化的平臺與窗口,正在火熱建設中。  上饒旅遊資源豐富,博物館多姿多彩,將博物館串珠成鏈,與旅遊深度融合,開發文旅融合的新線路,會使上饒全域旅遊綻放出更絢爛的光彩。  暢遊博物館 打開城市的一扇窗  「來婺源看田園風光、看小橋流水人家,也想了解一下婺源的歷史和文化。婺源博物館館藏豐富,博物館的建築也很特別,體現了婺源徽派的建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