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C銀翹片含毒雖被證偽,但是公眾圍繞維C銀翹片的質疑遠沒結束。
記者在採訪廣州多家藥店發現,雖然多家國內藥企生產的維C銀翹片已經重新上架銷售,但卻鮮有顧客購買。
在近年來維C銀翹片屢現問題的大背景之下,「含毒門」對於整個維C銀翹片行業的衝擊短期難以消弭。截止到目前,包括廣州藥業、貴州百靈等多家生產維C銀翹片的上市公司均出現了股價下跌。
長久以來,維C銀翹片被當成「國民藥」,其宣稱因添加中藥成分,對治療或緩解抗感冒病毒感冒頗佳。「添加的中藥對治療效果意義不明,很可能只是一個增加藥品附加值的概念。」一位不願具名的藥劑專家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道。
含毒「烏龍門」
6月18日,香港衛生署稱對深圳同安藥業有限公司(下稱「同安藥業」)生產的維C銀翹片進行檢測之後發現,該藥品含有兩種禁用的有毒西藥成分,並呼籲市民勿用維C銀翹片。消息一出,國家藥監部門反應迅速。並開展調查,部分城市維C銀翹片下架。隨著調查的深入,香港所檢驗的產品樣本被指不是同安藥業的產品,其來源並不清楚,這意味著香港衛生署鬧了一個「大烏龍」。
香港衛生署局長高永文坦承,「此次個案中的藥物,確是來源不明。」其後,維C銀翹片允許恢復銷售。自此,維C銀翹片含毒被完全證偽,但風波並未平息。
「香港衛生署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同安藥業副總經理梁明鑄對記者表達著憤怒,「公司的信譽受到了很大損失,我們將保留法律訴訟的權利。」
維C銀翹片是同安藥業最大的品種,此次烏龍事件很可能讓「公司在短期內難於恢復元氣」。與此同時,整個維C銀翹片行業一片風聲鶴唳。佛慈製藥、廣州藥業、康緣藥業、修正藥業等企業紛紛對外表明其生產的維C銀翹片符合國家相關標準。雖然貴州百靈在第一時間發布澄清公告,但18日以來,貴州百靈股價跌幅已超過10%。
「國民藥」問題頻出
作為中西醫複方藥的典型,維C銀翹片問世30多年來一直是居家必備的「國民藥」,目前全國每年使用者超過1億人。但近年來維C銀翹片卻屢屢成為醫藥醜聞主角。據通報,2004-2010年,在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病例報告資料庫中,有關維C銀翹片的病例報告共計1885例。
2010年9月份,國家藥監局提醒社會關注維C銀翹片安全問題。除去多發的不良反應報告,維C銀翹片也經常在各地藥監系統的抽查中,登上「藥品質量不合格」的黑榜。
「維C銀翹片的生產工藝簡單,市場上有300多家企業在生產,且大多是小企業。」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他看來,維C銀翹片行業門檻低,造成了質量的參差不齊。而在業內的藥品專家看來,維C銀翹片的問題根源還是在於藥品的本身。據藥物不良反應專家孫忠實教授對記者介紹,維C銀翹片屬於中西藥複方製劑,患者用藥時往往不清楚其具體成分,可能會對某種成分過敏或誤用。
揭秘維C銀翹片成分
維C銀翹片成分表顯示,其成分包括金銀花、連翹、荊芥等13種,主要功能是「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用於外感風熱所致的流行性感冒 」。但據專家介紹,實際起療效作用的是氣解熱鎮痛藥對乙醯氨基酚和抗過敏藥馬來酸氯苯那敏這兩種西藥成分。
經過多項臨床對比試驗,在學界早有共識,服用維生素C對預防或治療普通感冒沒有效果,而過量服用維C還可能引起嚴重的副作用,維C銀翹片中的維C成分可謂畫蛇添足。
而相比於維C成分,藥品中的10種中藥的地位更加尷尬。據記者了解,由於沒有經過大樣本隨機試驗,也沒有做長期生物醫學基礎研究,目前沒有確鑿的試驗數據和證據表明維C銀翹片中的10種中藥成分能夠起到抗感冒病毒或幫助緩解感冒症狀的作用。而這些中藥成分除了增加藥物成本和價格外,還可能引起不必要的不良反應。
按照傳統工藝,從中藥中提取有效成分,再與西藥成分相混合,很容易引起藥品變質。由於維C銀翹片產品價格便宜,生產企業又大多為小廠家,更易出問題。「為了防止山銀花在存放過程中發黴變質,有些廠家會反覆用工業硫磺蒸燻,從而使藥材殘留砷、汞等有害物質」,前述專家對記者表示。
而在監管環節上,維C銀翹片也存在諸多難題,據了解中西藥複方製劑歸由中藥管理,但添加的西藥成分,無法按中藥方式去監管,從而導致維C銀翹片問題頻發。對此,維C銀翹片的最初研發者張榮對記者喊冤,「維C銀翹片一直是人人吃得起的百姓藥,而單純從藥品來說,中西藥成分只有協同作為,沒有衝突作用」。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覃碩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