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人蘇東坡在他的《於潛僧綠筠軒》詩中有這樣幾句:「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老先生的話雖然有些誇張,但從中足見竹子在中國傳統文人心目中的地位。在揚州,有一個鹽商營造的私園,擁竹萬竿,可謂竹的世界,這就是有「揚州第一園」美譽的個園。
個園按照清人劉鳳誥在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撰寫的《個園記》中:「個園者,本壽芝園舊址,主人闢而新之。」的說法,其前身應為明代的壽芝園。關於壽芝園,史載不多。文中所說的「主人」叫黃至筠,是清嘉慶、道光年間兩淮地區著名的鹽商。黃至筠營造個園始於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歷數年乃成。黃至筠,字韻芬,又字個園,是當時兩淮地區八大鹽商之一,是一名官商通吃的「紅頂商人」。從他的名和字來看,這是位酷愛竹子的人;園子造好之前,名字其實早就有了。
個園自南而北由三個部分構成:住宅區、園林區和賞竹區。住宅區分東、中、西三路,每路又分前、中、後三進。按照風水學的說法,這種九宮格「井」字形布局,可以「藏風聚氣」,是聚財之形。園林區以池水為中心,環池以石筍、湖石、黃石和雪石分別築成春山、夏山、秋山和冬山及相應的亭、臺、樓、榭,構思巧妙,為我國古典園林疊山之孤例。賞竹區面積廣大,竹筠品種繁多,實有「 過江千尺浪, 入竹萬竿斜。」之盛。
清頌堂是個園住宅部分最重要的廳堂,也是揚州古民居中最高的廳堂。堂名「清頌」是歌頌高潔之意。清頌堂是黃家聚會、接待貴賓、商議重大事項、祭祀的地方。太師壁上的六條屏刻錄的是《易經》上的一段話,核心內容是謙虛、謙和、謙遜。
個園的四季假山以春山開篇——高低不一的石筍在翠竹中間似雨後破土而出的春筍,預示著春天的到來。從某種意義上說,個園中的春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假山,更像是春景。
宜雨軒臨水而建,面闊三間,四面虛窗,單簷歇山頂。宜雨軒為園主人宴飲賓客的場所。軒前抱柱上的一副對聯:「朝宜調琴暮宜鼓瑟;舊雨適至新雨初來」頗有韻味。
夏山以太湖石堆疊,峰秀、洞幽、水碧,一派「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裡芰荷香。」的秀美景色。
夏山之巔,聳立著一座四角攢尖頂小亭,曰:鶴亭。鶴亭與旁邊的一株百年老柏共同構成一幅「松鶴延年」圖。
與夏山隔池而望的是以黃石砌築的秋山,相傳出自疊石大家石濤之手,是揚州園林中不可多得的疊石精品。全山廣植秋天變色之樹,深秋遊此,實為最美。
在秋山最高處,建有一亭,四角、單簷、卷棚頂,稱拂雲亭。
冬山以雪石依牆而築,背陰中,即使是在夏秋之際,也會感受到絲絲涼意。左近的臘梅,在真正的冬天到來時,則是寒冬中的一絲暖意。
抱山樓是個園園林部分的核心建築,兩層,面闊七間,單簷歇山頂,左右有遊廊與夏山和秋山相連,似以兩臂攬山入懷,故稱抱山樓。樓上所懸」壺天自春」匾額,語出前文提到的《個園記》中「以其目營心構之所得,不出戶而壺天自春,塵馬皆息。」之句,意思是個園空間雖不及名山大川,但其景象堪稱世外桃源。
《個園記》在描述個園景象時,特意提到」園內池館清幽,水木明瑟,並種竹萬竿。"據統計,個園內現有各類竹子超過兩萬竿,品種多達60多個,其中不乏龜甲竹、斑竹、金鑲玉竹、玉鑲金竹等珍貴品種。
個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並稱中國四大名園。個園之所以能與這三座規模宏大的園林相提並論,就在於個園的精巧、別致和韻味。
遊覽個園,一定要細酌慢品,仔細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