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字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你看祖先們的方法有多巧妙

2020-12-12 虎虎講歷史

古代漢字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你看祖先們的方法有多巧妙

漢字是我們中國人的文化傳承的基礎,也是我們從小使用到大的文字,很常見也很重要,如今的漢字已經不僅僅是影響我們的文字了,它對全世界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比如聯合國早在數十年前就將漢語確定為聯合國的官方語言,可見漢語已經是影響全世界的重要語言了。

漢字博大精深,字形也千變萬化,可以用最簡潔的字講出最複雜的含義,比如成語,就是典故的集大成者,漢字雖然歷史悠久,可與它相伴的拼音可就不是這樣了,因為拼音是民國時期才逐漸發展的一種識別漢字的方法,既然如此,那民國之前的古人,究竟是如何識字的呢?

眾所周知,拼音共有26個字母,通過它們可以讀出幾乎所有的漢字,我們小學時期都是通過拼音來識字的,不過在古代,拼音並未被發明出來,那個時候的古人,用的發音方法十分巧妙,比如最簡單的,就是用「直音法」,所謂「直音法」就是通過已經知道的字來學習讀音,比如「王」是很常見的字,若是學習到「亡」,就可以用這種方法,不過它也有很大的缺陷。

後來有人發明了一種「讀若法」這種方法很巧妙,跟以前我們學習英語一樣,在漢字的旁邊標上它的漢字「諧音」,比如學習到「鑫」字的時候,會在它旁邊標上「心」,這種方法很直接也很簡單,但是缺點也很明顯,因為它失去了精準度,讀音究竟是重讀還是輕讀都很難分辨。

還有一種方法,叫做「譬況法」,它的意思很簡單,也就是用簡單的字來描述當時讀這個漢字的唇齒細節,比如「寶」字,就屬於口唇發音,用不到舌頭,也用不到牙齒,還有一種叫做「反切法」的「拼音」方法,這個方法是用漢字當拼音,比如讀「魯」的時候,就會標上注音「郎古」,古人讀著讀著,就能學會這個字,可以說是很巧妙了。

看來古人的智慧還真是無窮無盡,就連在漢字讀音上,也不例外,這樣的方法真是讓人讚嘆不已,不過這樣也導致了古人與我們現代的讀音有所不同,很多字都是古今不同的,比如現在的很多多音字,都是在哪個時候的影響下出現的。

相關焦點

  • 古代漢字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你看祖先們的方法有多巧妙
    古代漢字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你看祖先們的方法有多巧妙漢字是我們中國人的文化傳承的基礎,也是我們從小使用到大的文字,很常見也很重要,如今的漢字已經不僅僅是影響我們的文字了,它對全世界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比如聯合國早在數十年前就將漢語確定為聯合國的官方語言,可見漢語已經是影響全世界的重要語言了。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這法子,厲害了!
    古人的智慧到底有多厲害?今天我們又領教了「一招」!大家都知道,在中國古代是沒有漢語拼音的,不止是很早以前沒有,就連清朝都沒有!也就是說,在中國長達5000年的文明裡,雖然有漢字存在,卻一直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識字」的?並且還能寫出那麼多膾炙人口的詩句。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是如何認識漢字的?老祖宗的方法讓人佩服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都中國的漢字種類很多,比如多音字、形近字、近義字等等,想要徹底的區分他們實屬不易。現在的人們基本上通過拼音來認識漢字,這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從我們求學開學,進入學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認字母,比如聲母表、韻母表。因為所有的拼音都是由字母組成,只有認識了字母,才能夠拼拼音,這是人們認識漢字的第一步。但是在我國古代並沒有拼音,那時候的人們是如何認識漢字的呢?老祖宗的方法讓人佩服。
  • 古代有漢字卻沒「拼音」,古人如何識字?
    古代有漢字卻沒「拼音」,古人如何識字?老祖宗的方法絕了如今的漢字不僅僅對中國影響深遠,對全世界的影響都越來越大了。漢字博大精深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也是傳承文化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與漢字一樣重要的還有漢語拼音,也就是發音的方式,但是漢字和漢語拼音的關係卻不是那麼親密,因為漢字的歷史時間遠遠超於其拼音,而拼音卻是從清朝才有了雛形,到了民國時期才真正出了方案。
  • 古代有漢字卻沒「拼音」,古人如何識字?老祖宗的方法絕了
    古代有漢字卻沒「拼音」,古人如何識字?老祖宗的方法絕了如今的漢字不僅僅對中國影響深遠,對全世界的影響都越來越大了。漢字博大精深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也是傳承文化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與漢字一樣重要的還有漢語拼音,也就是發音的方式,但是漢字和漢語拼音的關係卻不是那麼親密,因為漢字的歷史時間遠遠超於其拼音,而拼音卻是從清朝才有了雛形,到了民國時期才真正出了方案。那麼沒有拼音的時候古人在讀書識字的時候是怎麼學習漢字發音的呢?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這法子,厲害了!
    古人的智慧到底有多厲害?今天我們又領教了「一招」!大家都知道,在中國古代是沒有漢語拼音的,不止是很早以前沒有,就連清朝都沒有!也就是說,在中國長達5000年的文明裡,雖然有漢字存在,卻一直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識字」的?並且還能寫出那麼多膾炙人口的詩句。
  • 古代沒有「拼音」是如何「識字」?古人的法子你不得不服
    古代沒有「拼音」是如何「識字」?古人的法子你不得不服大家小時候剛進學校的時候,首先會學習拼音,之後再開始識字,所以說拼音才是我們最開始認識的字符。眾所周知在古代是沒有拼音的,但是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道中,文字卻一直在流傳,那既然沒有拼音,古人是怎麼來認字的?
  • 古代沒有拼音,那古人如何識字發音?有4種方法,有的至今仍在用
    記得當初自己學習漢字的第一課,便是學習漢語拼音,然後根據拼音再去一個字一個字地學習。然而漢語拼音這種東西,是在近代才產生的,在古代根本是沒有的,那麼在古代的時候,我們的先人又是如何識字發音的呢?雖然古代沒有漢語拼音,但是我們的祖先的智慧可是很高的,為了方便學習文字,他們發明了4種讀音識字的方法,分別是直音法,讀若法,形聲字,反切法。
  • 古代沒有拼音,該如何識字認字呢?原來我國有這麼多語音
    文字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載體,文字的演變中也蘊藏了歷史的興衰,我國的文字從象形文字到如今的漢字歷經了數千年的演化,作為歷史文化傳承的核心,文字對中的發展影響深遠。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是如何認識漢字的?老祖宗的方法讓人佩服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都中國的漢字種類很多,比如多音字、形近字、近義字等等,想要徹底的區分他們實屬不易。現在的人們基本上通過拼音來認識漢字,這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從我們求學開學,進入學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認字母,比如聲母表、韻母表。因為所有的拼音都是由字母組成,只有認識了字母,才能夠拼拼音,這是人們認識漢字的第一步。但是在我國古代並沒有拼音,那時候的人們是如何認識漢字的呢?老祖宗的方法讓人佩服。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老祖宗的法子真讓人佩服!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老祖宗的法子真讓人佩服!一個人從呱呱墜地到牙牙學語,都在父母的庇護下!不過從進入學校的那一刻起,我們就需要自己面臨一切,記得初入學校我們首先就是要識漢字,這個時候老師會交給我們拼音,只要把拼音學會了,漢字自然也就認識了!從a、b、c開始,我們學得了聲母韻母等等。不過在我國的古代是沒有拼音的,甚至在距離我們很親的清朝也是沒有的,不過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卻是有漢字的。那古人又是如何「識字」的呢?不得不說老祖宗的法子真讓人佩服!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老祖宗的方法現在還在用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老祖宗的方法現在還在用小時候我們剛剛踏進學堂,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學會識文辨字,尤其是老師們教導一定要學會漢語拼音,這樣即便是再怎麼複雜深奧的詞彙,都能夠辨認出來。不過說到這就有人好奇了,拼音是近代才發明的呀?要知道中國古代可是沒有什麼拼音,為什麼漢字卻能夠一直的延續下來,古人們究竟是怎樣識文斷字的呢?據說中國人學習拼音的歷史還是民國時期,當時的梁啓超等人學習了西方先進技術這才發明了漢語拼音的雛形,後來更是經過盧戇章的幾次修訂,這才在1918年的時候正式的公布了出來。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老祖宗的智慧你不得不服
    相信大家上學的時候都要學習漢語拼音,它對於咱們學習漢字的讀音有著巨大的幫助。事實上漢字的讀音一直都在變化,清朝的時候就開始有標註漢字讀音的「拼音」的雛形了,到了民國時期正式推出了拼音方案,1958年新中國政府正式公布了現行的漢語拼音方案,但是在古代中國並沒有拼音這種東西,那時候古人都是怎麼學習漢字讀音的呢?
  • 中國古代沒有拼音,如何認字發音?其實古人辦法很多,至今在用!
    中國古代沒有拼音,如何認字發音?其實古人辦法很多,至今在用!要學好漢語,首先要學好拼音,這就如同我們現代學習英語,要學好英語音標一樣,只有熟練掌握各種拼音技法,才能打牢認字的基礎。然而,中國古代並沒有漢語拼音,那麼在中華五千年的漫長歷史長河中,文字卻始終伴隨著我們,那麼古人靠什麼辦法來認字發音呢?據史料記載:清朝末年,為挽救民族危亡和振興中華的熱情,很多愛國知識分子紛紛提出了教育救國的主張,一些學者認為漢字的繁難複雜是教育不能全面普及的重要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場「切音字運動」。
  • 古人沒有拼音,又是如何識字的呢?古人的辦法你不得不服呀!
    我們看書識字,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使用拼音來幫助我們學習,認識更多的字,豐富自我。但是拼音也是在1955年-1957年被制定出來的,那麼在古時候,肯定就沒有拼音了,那麼我們的古人又是如何學習漢字,弄懂讀音的呢?
  • 古代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識字的呢?難怪讀書人都愛搖頭晃腦
    古代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識字的呢?難怪讀書人都愛搖頭晃腦曾有多少的回憶在今天都成為了歷史,你說歷史離你很遠,但其實,她就在熱鬧的集市,她也在孤獨的山間。但是很多人並不清楚的是,漢字和拼音並不是和現在一樣的緊密關係,兩者的誕生間隔將近千年,從倉頡造字開始算,到清朝年間拼音才有了苗頭,民國時期確定了基礎。這就引出了一個疑問:在拼音沒有誕生之前,古代人都是如何發音的呢?首先咱先看現在的教學步驟,上了小學就得先學認拼音,聲母韻母要分的清,平舌翹舌也得讀的準,畢竟學好拼音不愁認字。
  • 古代沒有拼音和字母,古人怎麼學習漢字的讀音?這些方法太高明了
    從小到大,我們都學習過古文典籍,認識和掌握了大量漢字,而使之得以實現的工具就是漢語拼音。然而,中國古代沒有字母,也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學習漢字讀音的呢?對於生僻字,又是以何種方式標註讀音的呢? 漢語是非拼音語系,從來未曾有過外來工具輔助,但這並不妨礙它發揚光大,因為古人早就創造了高明之法來為其注音。
  • 拼音直到清朝才出現,古人沒有拼音怎樣識字?具體方法有3種
    拼音直到清朝才出現,古人沒有拼音怎樣識字?具體方法有3種在現在社會上漢字對人們越重要了,人們慢慢的開始重新重視漢字起來了,漢字甚至有很多外國人們都開始學習漢字了,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都會在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都會教我們學習拼音,這樣會方便我們學習漢字,我們看見不認識的漢字,就可以根據拼音讀出正確的漢字,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就是,我們國家的拼音直到清朝才出現,那古人在沒有拼音的情況下,他們是怎麼認識字的呢。
  • 古代沒有「拼音」,人們如何識字?老祖宗的智慧讓人佩服
    拼音是學習漢字的基礎,有了它,我們才能認識到更多的陌生的字詞。大家進幼兒園做的第一件事應該就是學習漢字吧,學漢字肯定需要學拼音的用法吧,因為學會了拼音的用法,我們認字認起來也會比較輕鬆、容易。所以,拼音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大家可能也都知道,中國古代其實是沒有拼音的,就算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清王朝,都是沒有拼音的。那麼古人是怎麼來認字的呢?大家可別小瞧了古人的智慧,就算是沒有拼音,他們也一定有方法去認識、教授這些字的讀音。那麼這些方法又是什麼呢?其實在歷史上,我們國家曾經出現過拼音運動。
  • 古代沒有拼音,該如何識字認字呢?原來我國有這麼多語音
    文字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載體,文字的演變中也蘊藏了歷史的興衰,我國的文字從象形文字到如今的漢字歷經了數千年的演化,作為歷史文化傳承的核心,文字對中的發展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