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秋撞上國慶,雙節合一連休8天,有的人計劃出遊,有的人計劃歸鄉,有的人則計劃著摘鏡改變,成就更好的自己。記者從重慶市各大醫院了解到,長假到來之前,各醫院屈光科門診量大增,前來預約長假期間做近視手術的患者也非常火爆,預計將迎來今年繼高考結束後的第二波做近視手術熱潮。
看來,利用長假做近視手術成了不少年輕人旅行之外的另一選擇。愛爾眼科重慶南坪醫院彭豔麗副院長表示,為應對今年的第二波近視手術高峰,醫院已經做足準備,加開屈光夜間門診,全力滿足患者需求。
迎來今年第二波高峰手術預約激增10倍
目前全球近視人數約25億,中國近視患者人數多達6億,即全球每5個近視患者中,至少有1個是中國人。專家預測,到2050年,全球估計將有近50億人受到近視的影響。而目前手術是唯一的摘鏡矯正手段,因此近視手術成為越來越多近視患者提升生活品質和視覺質量的首選。
從1939年,日本Tutomu Sato的醫生採用放射狀角膜切開術矯正近視開始,到早期的準分子雷射(PRK)再到現在的全飛秒(SMILE)、人工晶體植入(ICL),近視手術的發展已歷經80年,並在近十年間飛速發展。隨著近視屈光手術越來越先進,屈光手術的群體在不斷「切換」。「除了參軍、報考公務員等傳統剛需外,越來越多近視患者,為了生活方便和高顏值,紛紛選擇手術矯正近視,手術摘鏡儼然已成當下現象級熱潮。」現行《準分子雷射角膜屈光手術質量控制行業標準》的牽頭起草人、愛爾眼科醫院集團廣東省區總院長、廣州愛爾眼科醫院院長王錚教授表示。
彭豔麗副院長認為,之所以出現長假扎堆做近視手術的情況,是因為大家對近視手術缺乏科學的認知,大家普遍認為,做完手術恢復期較長,因此全都選擇在假期進行手術。「但其實這是個認知誤區,現在的近視手術創口很小,恢復也很快,基本上術後第二天就可以達到標準視力,很多患者都是第一天做完手術,第二天就可以正常上班了。」
以南坪愛爾眼科為例,目前雙節假期期間預約手術和門診量是平時的10倍,迎來了今年繼高考後的第二波近視手術高峰。為滿足患者就診需求,南坪愛爾眼科醫院屈光科已加開了屈光夜間門診。
近視手術並非隨時可做術前檢查前要「停鏡」
「近視手術技術在國內外都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了,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近視手術,」彭豔麗副院長強調,近視手術最佳手術年齡是18-45歲,對於青少年而言,身體發育還在進行,眼睛也還在生長,這一時段主要以預防和控制為主。
「對於成年人而言,也一定要到專業的眼科醫療機構,進行全面、專業的術前檢查,近視手術的術前檢查至關重要,它將不適宜手術的人群攔截在手術外,為適宜手術的人群設計合適的手術方案。已確診的圓錐角膜、未受控制的糖尿病、明顯的白內障、單純皰疹性或帶狀皰疹性角膜炎病史、嚴重乾眼病等都屬於近視手術的絕對禁忌症,不能進行手術。」彭豔麗副院長指出。
彭豔麗副院長還提醒,手術並非人人可做,更不是隨時可做,開展術前檢查前,也需提前做好「停鏡」等系列準備。如軟性球鏡停戴1周以上,軟性散光鏡及硬鏡停戴3周以上,角膜塑形鏡停戴3個月以上。另外,近視度數需要在近一年內保持穩定,沒有出現明顯增長。
術後用眼要注意定期複查很重要
彭豔麗副院長表示,目前主流的手術方式,雖然術中體驗更好,術後恢復更快,但是仍有一定的用眼禁忌。例如,雷射類手術術後即可睜眼,ICL手術術後會用紗布遮住一隻眼睛。術後數小時之內,有少部分的患者會有一些畏光、流淚、眼睛異物感等輕微不適的症狀,通常術後1-2天就可以完全恢復。術後需佩戴護目鏡或者眼罩,請勿自行摘除,等複查時由醫生摘除。術後當天禁止揉眼,否則容易造成併發症。如果有眼淚流出,可用棉籤輕輕擦去。術後第二天複查,如果沒有異常情況,就可以正常地學習、工作。但要注意的是,近視手術後一個月內要避免髒水、沐浴液、洗髮水進入眼內,不可以按摩眼睛,儘量少吃辛辣食物,忌菸酒,不要夜間開車或者開長途車。在術後一個月內,少看電影、蒸桑拿、泡溫泉。
「很多患者以為術後不能從事任何運動,這是不正確的觀念,其實術後一周左右,參加一般的體育活動是完全沒問題的,包括慢跑、瑜伽等非劇烈運動,只要注意避免碰到眼睛即可。」關於很多運動族關心的問題,彭豔麗副院長也做出了權威解答,而對於劇烈運動則有一定的限制,需特別注意:半年內不進行拳擊、搏擊、球類等對抗性運動。遊泳建議手術3-6個月後進行,潛水建議手術1年後進行,具體情況需要根據術後複查情況詳詢複查醫生。另外,術後一個月內需避免汗水入眼。「在這裡也要特別提醒大家,術後定期複查非常重要,嚴格的術後複查可以有效減少術後感染,而維持長期穩定的視力效果。我們的術後複查標準是,術後1天,1周,1個月,3個月,半年,1年。以後每年必須過來複查一次。」彭豔麗副院長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