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雲南的印象在很多人心裡都是風花雪月,蒼山洱海的浪漫,在雲南其實還有另一種感受,那就是古樸舒適,適合靜下心小住上一段時間的小鎮——沙溪古鎮。沙溪古鎮地處雲南劍川縣,屬於大理白族自治州,在當地叫做「壩子」,是山間的平原的意思。
鎮中至今還保存著馬幫留下的唯一一條茶馬古道街市,被稱為「寺登四方街」,與麗江的四方街齊名。唐朝開始,和沙溪隔著一座山距離的彌沙,挖掘鹽井,兩地距離很近,所以各地大量的販鹽馬幫都來到沙溪,沙溪逐漸形成了茶馬古道上非常重要的交易鎮,也就是在當時形成了寺登四方街。
寺登四方街位於古鎮的中心,四方街的形狀就好像一把「L」型的尺子,在一個足球場一樣大的空地上。四方街的路面都是採用的紅砂石板,為了保護這些路面,四方街是不可以行車的。當時的四方街經常會有街市,來自各地的馬幫人來人往。馬幫走過的道路還能看見馬蹄的痕跡,也見證了往昔輝煌繁榮。即使時過多年沙溪人依舊保持著這個習俗,每一周還會有一次集市,集市上有許許多多的當地美食。
走過寺登街就是三個寨門,唯一一座老宅門是東面的,其他兩座都是損壞後重新修建的,門樓都是泥土切成的,歷經千百年還是堅定地守護者小鎮。街道走到盡頭就是一條橫著的街道,很多古建築都聚集在這裡,古戲臺、歐陽大院、興教寺…… ,興教寺是四方街上最著名的建築,建於明朝時期,也是目前我國保存的規模最大,最典型和具有代表性的佛教密宗「阿吒力」寺廟。寺廟牆上還保留著二十多處壁畫,是明朝時的僧人創造的。
古戲臺與興教寺中間的空曠之地,有兩棵古槐樹,老槐樹下老人們會在那談談家常,傳說這是當時的山西馬幫在出門前,都會在口袋中裝一顆槐樹種子,趕馬的人思念家鄉時便會拿出來思鄉。戲臺早已不見了當年霸王的震撼,姑娘的深情,也成了一個清淨之地,兩棵槐樹在臺下訴說著古鎮的興衰。
歐陽大院是建於清朝末期的建築,大門是紅砂石砌成的,即使歷經多年但華麗依舊不減。大院的構造是由兩個花園,四合五井。院中的窗格已經些許破舊,正房的窗邊是可以欣賞到無限美景的地方,青山白雲和院落都收入眼底。大院中還有當年的廚房,百年前的石灶水缸如今還是可以使用的。
有人說:沙溪古鎮就像30年前的那個麗江。雖然不知道30年前的麗江是如何的,但現沙溪古鎮確實讓人舒服自在。時間在沙溪被重新定義,店鋪的老闆可以放下夥去賞一盆花,做手工的會放下針線活去和三五好友嘮嗑……這是一座適合慢生活的古鎮,哪怕是瑣碎的事情,在這裡也變得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