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搜狐城市 ,作者藍橋
搜狐城市
網羅城市熱點,解讀城市政策,給你另一種角度品讀城市。
近日,有關國家級新區的消息頻頻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
就在上周,全國第16個國家級新區——哈爾濱新區剛剛過完5歲生日。5年時間裡,哈爾濱新區引進千億投資,布局七大產業園區,GDP總量翻了將近一倍。
還是在上周,全國第5個、西北首個國家級新區——蘭州新區發布消息,截至11月底新區實有人口達到46.5萬人,較去年增長超10萬人,人口流入明顯加快。但即便如此,蘭州新區的人口仍與「2020年達到60萬」的預定目標相差甚遠。
截至2017年4月雄安新區獲批後,國家級新區的數量就達到並穩定在19個。在設立之初,它們被賦予了體制機制改革、帶動區域發展的使命。然而在實際發展中,它們的成績參差不齊,對當地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也大不相同。今天,我們就從多個維度出發,對比一下它們的發展狀況。
基礎條件:
浦東起步最早 金普面積最大
在對比19個國家級新區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它的概念。
國家級新區是由國務院批准設立,承擔國家重大發展和改革開放戰略任務的綜合功能區。與眾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不同的是,國家級新區更注重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注重對區域發展的帶動能力,打造區域增長極,而非僅著眼於產業發展。
這一點從國家級新區的布局也可以看出。1992年10月,全國第一個國家級新區——上海浦東新區成立,承擔「先行先試」的使命,對外接軌國際,對內輻射全國。14年後,天津濱海新區成立,成為北方的對外開放門戶。
在經過了兩個沿海直轄市的經驗積累之後,國家級新區開始了在其他地區的探索。2010-2012年重慶兩江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蘭州新區和廣州南沙新區相繼成立,2014-2015年更是密集批覆了西鹹新區、貴安新區等10個國家級新區,2016-2017年又批覆了長春新區、贛江新區和雄安新區。
至此,19個國家級新區全部成立,其中東部沿海地區8個、西部地區6個、東北地區3個、中部地區2個,基本上與全國區域政策調整的步調一致。
這些新區大部分都是從單個城市中劃出一片區域而形成,西鹹、貴安、天府和贛江4個新區是地跨兩市,舟山群島新區範圍是舟山全市。如果僅算陸地面積的話,大連金浦新區規劃面積達到2299平方千米,是19個新區中面積最大的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面積也超過2000平方千米,雄安新區遠期規劃也將超過2000平方千米,相當於一個深圳還多。
在常住人口方面,浦東新區已超550萬,是人口最多的國家級新區;濱海與天府人口超300萬,位於第二梯隊;兩江、江北、雄安等9個新區人口數量在100-300萬之間;南沙、蘭州、貴安、滇中、哈爾濱、長春與贛江新區人口數量則不足100萬。
獲批時間不同、基礎條件不同,19個新區在自身經濟建設和引領區域發展方面做出的成績也大不相同。
經濟發展:
浦東總量最高 濱海佔比最大
從經濟總量來看,東部沿海地區的浦東與濱海明顯位列第一梯隊。
2019年,浦東新區GDP總值達到12734億元,是19個新區中唯一一個破億的新區。濱海新區在2010-2016年GDP曾超過浦東位列第一,但在GDP統計口徑變更後,其2016年GDP由10002.31億直接縮減為6654億,退回第二。近年來濱海新區未公布具體GDP數值,我們從統計年鑑中粗略計算其2018年GDP約為7808億,2019年位居第二應該不是問題。
西海岸新區、兩江新區與天府新區2019年GDP相差不大,均在3000億元以上。江北新區、湘江新區、金普新區與福州新區GDP都超過2000億元,這7個新區位列第二梯隊。
還有8個新區GDP沒有破千億,基本上都位於西部和東北。除了剛剛設立3年的雄安新區外,GDP最低的蘭州新區設立已有8年,因距離主城較遠(70公裡)、常住人口較少、產業結構落後等原因,發展成績不如預期。同日獲批的西鹹新區與貴安新區均地跨兩市,因多方扯皮或財力不足等原因,發展成績也不如預期。
從經濟增速來看,新區增速普遍高於所在省份。蘭州新區、哈爾濱新區、江北新區、西鹹新區、南沙新區比全省高出4個以上百分點,天府新區、滇中新區、西海岸新區幾乎與全省持平,只有金普新區、兩江新區、貴安新區、雄安新區去年增速跑輸全省。
從新區GDP佔主體城市比例來看,除了舟山群島新區這個全市範圍都是新區的特例外,濱海新區、浦東新區、西海岸新區一騎絕塵,佔比都超過30%。金普新區、福州新區、湘江新區緊隨其後,佔比超過20%。贛江新區、蘭州新區等6個新區佔比不足10%,對主體城市經濟總量貢獻較小。
從經濟密度來看,浦東新區又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也是唯一一個地均GDP超過10億的新區。僅成立5年的湘江新區以490平方公裡的土地,創造了2468億元的經濟總量,地均GDP達到5億,位居第二。還有江北、濱海、兩江、福州、天府、南沙6個新區地均GDP超過2億,西鹹、蘭州、貴安新區地均GDP不足1億。
總體來看,浦東新區與濱海新區是當之無愧的「龍頭」,無論是自身經濟發展還是在對區域經濟的貢獻度上,都可以說是一騎絕塵。當然,這與它們設立時間最早、獲得了最多的國家優惠政策不無關係。
優惠政策:
浦東濱海獲最多財稅支持
現行政策已由扶持轉為賦權
目前為止,國家級新區中設立最早的浦東、濱海新區已轉為行政區,設有區委區政府,其他大部分新區都是功能區,設立管理委員會。它們都擁有部分省級管理權限,擁有各種政策先行先試的權力,和落到實處的金融、財稅、土地、海關、產業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比如同樣具有特殊政策的自貿試驗區和綜合保稅區,很多都在國家級新區中率先落子。繼首個自貿區落子浦東後,濱海、南沙、金普、舟山群島、兩江、天府、西鹹、西海岸、江北等多個國家級新區均獲此利好。具有特殊稅收、外匯政策的綜合保稅區,更幾乎是國家級新區的「標配」。
不過,只有最先設立的浦東、濱海和兩江新區獲得了最為全面的政策支持。比如最直接的財政補貼方面,浦東新區設立之初得到國家財政每年3億元開發資金支持,濱海新區2005-2014年獲得國家財政每年10億元的專項財政資金支持。此後密集設立的新區,極少得到國家財政直接補貼,一般都由省、市政府酌情補貼。
再比如稅收政策方面,浦東新區生產性質的外資企業、濱海新區高新技術企業、兩江新區符合國家鼓勵發展條件的產業、舟山群島新區涉海高新技術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均減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但此後國家在制定新區規劃時更加重視區域平衡發展,從直接的財稅支持轉變為賦予先行先試權力,國家級新區的「含金量」大幅降低。
在今年年初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支持國家級新區深化改革創新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下文稱《指導意見》)中,國家對19個新區的支持也更多地傾向於「先行先試」,例如:
推動有條件的新區按程序開展行政區劃調整;
有針對性地引導外資項目和國家重大產業項目優先在新區布局;
支持新區率先複製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經驗;
支持新區探索更加開放便利的海外科技人才引進和服務管理機制;
支持在確有發展需要、符合條件的新區設立綜合保稅區;
……
雖然國家級新區的「含金量」已不比當初,但目前仍有鄭州鄭東新區、合肥濱湖新區、武漢長江新區等10多家新區在申報國家級新區。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長秦尊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分析,獲批國家級新區一方面可以凝聚人心,因國家認可而充分調動地方積極性;一方面可以獲得更多的經濟管理權限,在體制機制上進行一些探索,吸引社會投資。
不過目前,從19個國家級新區的對比來看,它們的經濟發展參差不齊,大部分新區對於區域經濟的引領作用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國務院年初發布的《指導意見》中也曾直言,現有新區不同程度地面臨規劃建設不夠集約、主導產業優勢不夠突出、管理體制機制不夠健全等問題。此前掀起的這輪國家級新區熱,或許該冷靜一下了。
參考資料:
[1] 國家級新區面面觀.曾全紅
[2] 我國國家級新區的類型劃分與政策導向.魏中胤
[3] 國家級新區發展階段及思考.馮奎
[4] 國家級新區財稅政策共性與個性研究.熊海珍
[5] 武漢、合肥、鄭州、杭州……國家級新區「爭奪戰」,誰將勝出?劉曉博說財經
[6] 含金量降低國家級新區爭奪戰仍盛 全國至少8省9地申報.長江商報
原標題:《19個國家級新區大比拼:浦東GDP總量一騎絕塵 蘭州GDP增速遠超全省》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