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有想到,中國企業會在2020年遭遇一場突如其來的「成年禮」。
回望二十一世紀之初,中國企業身處社會責任和公益實踐早期,多半是被動的、帶著一種陌生感被推著走。隨著中國「入世」成功,全球化浪潮帶來的除了產業、技術和經驗,還有在勞工權益、環保問題和可持續發展上的深刻思考。
十多年前,我們對「命運共同體」還沒什麼概念。
彼時大多數媒體、企業和政府,仍將社會責任視為跨國企業設置的「社會責任壁壘」。從被動迎合到主動履責,中國企業走過了一條漫長而曲折的發展之路,最終,屢屢見證歷史的2008年,成為了中國企業CSR意識覺醒的轉折點。
這一年,歷經舉國歡騰的北京奧運和實現太空漫步的神舟七號,中華民族圓了兩個值得鐫刻的夢。年初的南方雪災、5.12汶川地震和三聚氰胺奶粉,則投下了公民社會的驚濤駭浪——中國企業開始在自省和反思中蹣跚學步,在大起大落之間扛起社會責任,在滿足人民對「有能者」的期待時,試著成為這個社會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2008年因此被定義為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元年。在此之後,中國企業篳路藍縷12年,在2020年迎來了猝不及防的考驗——新冠疫情席捲全球,抗疫成了這一年中人類社會最重大的公共議題與社會危機。
與12年前相比,中國企業不再如初出江湖的少年,而是在不斷的歷練之後表現出了更清晰和成熟的面目,從單純的捐錢捐物,逐步邁向結合企業特色與創新精神的「戰略性慈善」,充分利用自身在信息、業務、平臺和技術方面的優勢,在疫情中與社會各界攜手度過難關,在疫後繼續投入促進小康、扶貧攻堅的工作,與社會同行,與人民同溫,與發展同道,成為一股值得仰仗的社會力量。
8月21日,由廣東新周刊雜誌社有限公司主辦的「2020企業社會責任榮譽盛典」在深圳拉開帷幕。今年的活動主題,便聚焦在這股「同行的力量」上,學術界、企業界、媒體界與公益界代表齊聚一堂,回望這個特殊的年份,企業在CSR實踐中表現出的成熟姿態,探討基於開放、合作與共贏的企業社會責任未來。
同時,《新周刊》對外發布新周刊公益聯盟計劃,並頒發8項企業社會責任榮譽,為這一年與社會、與行業、與大眾同行的優秀企業和項目授勳。
當晚,經典組合水木年華受邀成為「年度公益推廣大使」並獻唱成名金曲《一生有你》,用他們的公益實踐和音樂作品,讓影響力和善意傳播到更遠的地方。
水木年華被授予「年度公益推廣大使」。
「成年」的企業,創造共生關係2020年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之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
正因如此,我們想像中的企業社會責任的「考場」,本應在鄉村振興、脫貧攻堅與可持續發展上——只是,新冠疫情的暴發打亂了原有的暢想和計劃,上半年的抗疫重任暫時取代了脫貧攻堅,成為了需要企業助力的頭等大事,也讓許多企業加速開拓了在企業社會責任中的路子。
許多企業積極投入「戰疫」陣線:及時調整生產線,開足馬力支援口罩供應;迅速打通物流網絡,保證抗疫物資運送的暢通;籌措錢物,為科研機構提供研發支持……企業的表現,不再停留在單純捐錢捐物的「做好事」思維上,而是各師各法,各有側重,各顯神通。
深圳國際公益學院代理院長黃浩明。
在當天下午的峰會上,深圳國際公益學院代理院長黃浩明、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教授周如南教授分別上臺,就2020年企業社會責任的新現象、新變化、新趨勢展開主題演講。
周如南認為,同行的力量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案,政府做不到的市場做,市場不願意做的社會做,社會做不好的政府再幫忙,這就是共建共治共享。黃浩明則表示,在公益實踐的過程中,政府和企業的關係應當相互共贏,共同協作。
中山大學副教授周如南認為,企業和政府可以共建共治共享。
作為企業社會責任的親身踐行者,騰訊公益作為企業代表,分享了在CSR領域的探索和經驗。騰訊公益高級公關經理於孟揚表示,騰訊不同業務線之間在疫情期間也打了一場「同行戰役」。騰訊健康、醫典、微視、課堂等產品均推出新冠肺炎內容和資訊平臺,免費開放企業微信、騰訊會議、騰訊文檔等多個協同產品,實現網際網路助力公益的雙重價值。
媒體、學界與企業代表展開圓桌對話。
正如廣東新周刊雜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社長孫波在開幕致辭中強調,疫情後中國經濟社會將再次經歷變革,網際網路行業與傳統商業的競爭邏輯已轉為共生邏輯,每個主體都是社會生態鏈的一環,是休戚相關的責任共同體:「我們需要以更開放的姿態,為責任共識注入新內涵,並以此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的持續踐行。」
社會責任仰賴同行力量在本屆盛典新周刊關注到,BottleDream將「行動創造意義」的理念貫徹成為「湖北籍同胞全國住宿指南」,華為雲踐行Cloud for Good行動則貫徹了「讓科技更具溫度」的理念,著力創造能讓更多人受益的價值,上汽通用汽車「綠動未來環保公益平臺」推出橫跨環保、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創新活動,讓「眾益」理念深入人心。這三個極具創新精神的案例,成為了今年的「年度企業社會創新」表彰的對象。
迪馬股份、恆大集團、可口可樂中國、沃爾瑪中國、中國平安人壽,在「抗疫」中發揮出企業的中流砥柱作用,被授予「2020年度特別榮譽——抗擊疫情卓越貢獻」的殊榮。
「2020特別榮譽——扶貧攻堅卓越貢獻」的榮譽,則頒發給為鄉村地區扶貧攻堅做出卓越貢獻的項目。阿里巴巴的「阿里巴巴脫貧基金」、華僑城集團「六大路徑精準扶貧」、微眾銀行「微粒貸金融扶貧」等項目獲得嘉許。
在當晚的盛典上,《新周刊》為表現卓越的企業和項目頒發了 「年度美麗鄉村貢獻」、「年度公益夥伴」、「年度企業社會創新」、「年度責任傳播事件」、「2020年度特別榮譽——抗擊疫情卓越貢獻」 、「2020年度特別榮譽——扶貧攻堅卓越貢獻」等共計8項榮譽。
新周刊公益聯盟計劃,將致力拓寬公益傳播壁壘。
作為盛典的發起人,《新周刊》是這個隆重的「成年禮」最重要的觀察者和同行者——12年前,《新周刊》還是創刊12年的「少年」,而今已是24歲的,開始擔負更多社會責任的「青年」。《新周刊》在2020年開啟「新周刊公益聯盟」計劃,通過全媒體的傳播方式,為首批聯盟成員——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深圳市中國慈展會發展中心、美麗中國、千禾社區公益基金會等提供公益版面與品牌傳播支持,以《新周刊》各產品線優勢,拓寬公益傳播壁壘,助力公益理念觸達。
無論是特殊時期下的快速成長,還是平靜歲月裡的穩步前行,企業的社會公益事業都將不斷邁入新階段,並惠及每一個人。
作者 | 新周刊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