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行情不好,甘藍卻斷貨
經濟新常態給我國的花木產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園林苗木行業進入工程量劇減、回款困難、市場需求下降、行情下跌的「低潮」期。像雪松、國槐、法桐、白蠟、美國紅楓等產品,甚至出現了同規格的產品,價格只有去年一年一半的現象。
如何在競爭激勵的苗木圈做好突圍工作顯得異常重要。
在經濟新常態下,花木經營者更需要認真做好品種的選擇與設計,做「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人新我全」的系列產品,這樣才能實現花木產品的商業價值,花木企業才能掌握定價權和客戶選擇權。
今年冬季大蓬徑羽衣甘藍提前斷貨,常州夏溪市場大蓬徑羽衣甘藍根本沒有,青州小規格的羽衣甘藍供不應求,這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
今年羽衣甘藍提前斷貨主要原因如下:
1、綠地大幅增加,甘藍需求增加
2005年,全國城市規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8平方米左右;到2018年我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11平方米/人,2019年大約為14.4平方米/人。在廣大北方城市新增的綠地,冬季栽植什麼花卉?可選的品種少之又少,羽衣甘藍獨領風騷。
2、花境蓬勃發展,冬季甘藍緊俏
生態、綠色、美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反覆強調,我們以前是解決溫飽問題,現在是要追求美麗、休閒,這是新時期的新變化、新需求,這對花卉業的發展是一個大好時機。目前花鏡行業蓬勃發展,但是花境植物材料,尤其是冬季的花境植物材料很是匱乏。
由於氣候原因,很少有花卉能在北方的室外越冬,冬季綠地景觀相對單調。羽衣甘藍是一種非常好的冬季觀葉花卉,並且有越冷長勢越好的特性。
在寒冷的冬季,顏色豔麗、色彩豐富的羽衣甘藍,通過起伏的微地形而營造出立體的景觀效果,顯得格外美麗。
3、夏季水災影響,甘藍產量較少
羽衣甘藍與苗木銷售明顯不同。樹苗今年不賣,明年還可以賣;羽衣甘藍和大白菜一樣,基本上是訂單式生產。今年冬季如果產品沒有成為商品,等到過了年,一分錢不值,只能爛在地裡。
沒有銷路的農戶,根本不敢隨意種羽衣甘藍;種植羽衣甘藍的的企業,也是根據大致訂單,確定種植面積。
同時,2020年夏季,許多地方連續40多天暴雨不斷,影響了羽衣甘藍的播種,今年羽衣甘藍種植的面積較去年有所減少。
4、控制冬季揚塵,甘藍獨領風騷
北方地區,冬春多風,十分容易產生揚塵現象。
栽植大蓬徑羽衣甘藍,不僅景觀效果好,環保效果更好,蓬徑可達40釐米左右的羽衣甘藍,可以很好的覆蓋裸露的地面,對於控制城區冬季揚塵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