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學蘭的吳觀大局
新鮮熱辣的時事評論
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香港街頭有隻猴
這不是
標題黨!
是我到香港第一天,在香港新界街頭親眼見到的情景— 一只猴子在路邊悠閒溜達,身邊不遠處就是滾滾車流。
在香港並非動物園的地方,居然有猴子?!後來,我常常行山,見識多了,才知道在香港,見到猴子是小意思,見到野豬才能算大件事。更大的事則是同時看到野豬與猴子。
麥理浩徑沿途的野豬
2020.6.9
一度,網上流傳過一則據說是實況的視頻:一條巨蟒正在吞噬野豬,事情就發生在麥理浩徑西貢段。在離繁華市區車程不過幾十分鐘的地方發生這一幕,真是令人難以想像。(巨蟒吞噬野豬見視頻)
這麼多野生動物活動在香港,可想而知,這裡的生態環境相當宜人!
香港森林
2020.6.9
公開資料顯示,香港森林覆蓋率超過70%,所以,香港不僅有鋼筋水泥的叢林(當地人習慣稱之為「石屎森林」),也有許多原始森林。
我多次從香港的「脊背」向下望,見到不少建築被大片濃蔭包圍。在香港這樣一個寸土寸金的國際化大都市,在城市裡便能開窗見綠,香港政府與市民對環境保護的態度便可窺一斑而知全豹。
城市與森林
2020.6.9
其實,香港也曾缺少綠色。11、12世紀的時候,隨著大量移民湧入,香港成了石灰生產中心,大量樹木被砍伐用來燒窯。
一些山地也被農民看中,把大片土生土長的先鋒樹種砍掉,種上茶樹賣錢養家。戰爭更是讓香港迅速褪去綠色—二戰中,日軍侵佔了大片森林,隨意砍伐,好好的木頭被拿去夥房燒火做飯。結果二戰結束時,香港的森林覆蓋率只有不到4%。那時如果我從山上遠眺,香港定像是斑禿的腦袋。
森林是許多野生動物的家,家沒了,動物流離失所,品種和數量越來越少。更糟的是,森林是水土保持的重要體系,隨著它漸漸消失,香港的水資源愈發短缺。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港府開始興建飲用水水庫,同時大面積複種森林,呵護城市的「肺」。
香港的飲用水庫之一 城門水塘
2020.6.5
1976年,港府劃定香港大約41%的土地作為國家公園和限制規劃區域,由漁農自然護理署管理。目前,香港有24個郊野公園和十多個特別地區,分布全港各處,為市民提供融入自然的便利之所。
香港郊野公園
2020.6.9
這些郊野公園不僅免門票,而且沒有過度商業化,既有清楚的路標和基礎的休閒設施,又儘量保持原生態,深得民心。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都有上千萬市民光顧各郊野公園。
休閒設施 燒烤場
2020.6.9
說回猴子。
我看香港漁農署的數據,2019年香港的野生猴子大約有1800隻,品種主要是獼猴、長尾獼猴和它們的「混血兒」。猴子們主要集中在麥理浩徑第六段一帶,金山郊野公園尤其多,這裡簡直可以改名為「猴山」了。
思考中的「猴哥」
2020.6.9
這些猴子不輕易攻擊人,但如果誰手中拎著塑膠袋,那可就麻煩了。
我親眼見到一隻猴子從遠處迅速過來,從一個遊客沒有拉上拉鏈的雙肩背包裡扯出一個塑膠袋,這猴子的偵查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讓我目瞪口呆。還好那個遊客也不是吃素的,生生搶回了那袋食物。人猴大戰最終人勝猴溜。
爬樹的「猴哥」
2020.6.5
金山郊野公園的猴子還真不是專門陪人玩兒的。它們有特殊使命!公園附近的城門水塘附近栽種了一些保持水土的植物,但後來發現這些植物的果實有毒素,人吃了有危險,但猴子吃了卻一點兒問題沒有。
於是有關部門就「請」猴子們遷居於此,讓它們吃掉毒果,保障水源安全。後,來猴子漸多,這裡也園憑猴「貴」,成了香港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代表地。
要抱抱的「猴哥」
2020.6.9
但是,大家一定要記得,看猴可以,不要餵猴。一來這樣會讓猴子失去野性,二來習慣被餵食之後,一旦沒人喂,猴子就會去搶人的食物。人猴大戰,人不是總能贏的哦。
禁止餵猴的公告
2020.6.5
人與猴和諧共處,香港做到了。好!
但更好的是,人與人能和諧共處!
香港,希望你也能早日做到。
吳學蘭的吳觀大局
呔!
「猴哥」來也!
吳學蘭的吳觀大局
吳學蘭的吳觀大局
wuxuelan_720229
@吳學蘭的吳觀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