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廈門市交通運輸局的消息,繼廈門站、廈門北站之後,廈門將新添又一個大型的鐵路客運站——福廈高鐵廈門北站。它是福廈高鐵的一個重要站點,該站房計劃於近期動工,2022下半年將與福廈高鐵主線同步建成。
福廈高鐵設計時速350公裡,建成後,福州至廈門將實現一小時通達。
效果圖。
一、福廈高鐵廈門北站的規模與建設內容
福廈高鐵廈門北站(以下簡稱「新北站」)位於集美區後溪鎮,用地面積約10公頃,選址於現有廈門北站的北側,與廈門北站平行布置。
新北站主要由兩部分組成:
一是新建站房工程,總面積約13.92萬平方米,其中主站房面積為4.93萬平方米,站房附屬設施、新舊站房連接大廳及站臺雨棚等建築面積約8.99萬平方米。新北站站場規模為7臺15線,其中基本站臺1座,島式站臺6座。
二是新建綜合交通配套設施工程,含計程車、網約車、BRT、公交及地鐵等城市換乘通廊等,面積約7.33萬平方米。
效果圖。
二、新北站房設計特色:延續廈門北站站房
主站房是新北站的重頭戲,設計主要延續既有廈門北站站房的空間布局和建築風貌,使兩者形成統一的整體,同時又體現個性和特色。
一是均衡布局,形成一體。在空間關係上,延續傳統建築中軸對稱的布局,新老站房南北並列設置,中間設立兩個場站(BRT和公交場)。在站內布局上,新北站房採用動車北站高架站房模式,旅客進出站同樣是採用「上進下出」,延續老站房空間尺度比例,各樓層標高也與現有北站一致,候車大廳相互貫通無縫銜接,方便旅客出行和換乘。
二是文化傳承相互呼應。在站房外觀上,設計體現「文化傳承,絲路遠航」的設計理念。採用「坡屋面、立面柱廊、拱頂」等形式傳承老站房閩南及嘉庚建築風格:一是燕尾脊,在屋脊處加固起翹,與燕尾脊呼應;二是柱廊,在落客平臺處強化結構柱,呼應傳統柱廊,提供舒適的簷下空間;三是立面採取經典三段式處理,將嘉庚風格與站房形象相融合,與既有廈門北站外觀上相互呼應,整體造型氣勢恢宏、美觀大方,既體現對傳統歷史呼應,又包含對未來城市發展的展望。
效果圖。
三、打造「四合標準」的綜合交通樞紐
新北站不僅僅是一個高鐵車站,還注重交通組織設計,實現了為旅客出行提供最大便利的理念,即利用新老站房交匯空間與周邊區域,按「四合標準」中的「交通綜合、站城融合、功能聚合、綠色集合」要求,配套公交、地鐵、BRT等多種交通工具,建設無縫對接的綜合交通樞紐。
那麼,高鐵新北站房建成後,能給乘客帶來哪些出行便利?
一是位置便利,新建高鐵廈門北站選址在現有廈門北站的北側,與廈門北站平行布置。
二是設施便利,站房附屬設施、新舊站房連接大廳及站臺雨棚方便乘客出行。
三是換乘便利,高鐵新北站房將新建綜合交通配套設施工程,含計程車、網約車、BRT、公交及地鐵等城市換乘通廊等,面積約7.33萬平方米。
效果圖。
Q&A:已有廈門北站,為何還要再建一個廈門高鐵車站(新北站),功能與廈門北站有何不同?
現有的福廈線列車運行時速為200公裡左右,也是全國最繁忙的城際鐵路之一,上座率常達100%,現有的線路難以擴容增加運力,因此要建一條更高速的鐵路客運專線,福廈客專按照350公裡的時速設計,而從福州到漳州全程也只有約300公裡,屆時從福州直達廈門的時間將縮短至50分鐘以內。這將是省內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高鐵,而且福廈高鐵將接入合福高鐵,將極大的提升沿線城市交通出行效率。
責任編輯:鍾自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