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島按】
今天凌晨,李光耀先生過世,一時間成為世界媒體頭條。俠客島(ID:xiake_island)聯繫上了在新加坡居住的一位島叔澹臺明滅,他給島叔談了談李先生過世的感受。以下是談話記錄。
俠客島:很不幸,李光耀先生還是沒能挺過去。作為新加坡的國民,你是怎樣的感受?
澹臺明滅(以下簡稱澹):消息來得有點沉重,仿佛一下子失去了一些精神支柱的感覺,感覺新加坡人民虧欠他太多了,還來不及償還,他老就撒手離去。
俠客島:這種虧欠感從何而來?
澹:我個人覺得他對於國家的假設規劃、基礎設施、制度法制等方面貢獻巨大,我們年輕一代是最直接受益的對象。例如meritocracy(精英政治)制度,任人唯賢,大家通過教育都會獲得平等的發展機會等等。
俠客島:從你自身的教育經歷談談,你是受的華文教育多還是英文教育多?
澹:我的履歷比較特殊,我一半華文一半英語,但在新加坡國內,應該是英文教育是絕對主流吧。但我又是在新加坡上的華校,華校的概念存在爭議(華僑中學)。
俠客島:新加坡對於華文教育的複雜態度,究竟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呢?
澹:主要是文化上的考慮,要保留根文化。講華語運動一方面也是在掃除方言之後推行,沒記錯的話是1979年開始。學華文熱,近年是很現實的目的:要搭上中國經濟崛起的順風車。內部看:母語(包括馬來語、淡米爾語)都是本族學生必修的科目,但明顯是低等於英語的文化政治地位。
俠客島:你應該不會馬來語和淡米爾語吧?
澹:我中學學校強制學了一年馬來語。還給老師了。
俠客島:華語之前一直不讓教育,主要力推英文教育,這個考慮也是為了反共麼?
澹:行政上的作用吧。李光耀在1963年主張與馬來亞合併後的2年應該看到馬來亞種族政治的危險性。所以主張英語為行政語言應該說是有政治、經濟建設的戰略選擇吧。純華校的消滅,當然是針對共產/懼怕親華的思想影響。個人看法。
俠客島:有人說新加坡是一個「有民主無自由」的國家,你怎麼看?
澹:自由是要責任作為承擔。很多人對自由的理解純粹是個人主義。個人的自由嚴重幹涉他人的自由。那不是我們理想中的自由。新加坡每5-6年都會有一次國會議員大選、總統大選,合格人民都是有行使選舉權力的。我認為所謂的沒自由是因為新加坡的法律震懾力太大、懲罰較多。就是「法制」方面太發達而讓一些人感到不自在。換個角度看,它這樣先天自然資源匱乏的島國,又有多元種族聚居的城市國家,如果沒有嚴厲的刑法來杜絕種族主義、歧視等滋生,下場就是上世紀60年代的種族暴亂重演。這些都是歷史血淋淋的教訓!
俠客島:李先生過世之後,PAP黨內的情況或者走向會有什麼變化嗎?有的觀察說有可能有分裂。另外,新加坡的年輕人,對政治還感興趣嗎?
澹:很多年輕或者我父輩一代,表面上不服李的那套強硬制度,甚至不懈人民行動黨(PAP),但是內心裡還是臣服的。因為該黨有實效,有實力。
政黨內我不了解,但是近屆大選,反對黨在集選區和單選區都有異軍突起之勢。一定程度上反映選民,尤其年輕選民的不同政治訴求活選擇。我們以前一直說新加坡年輕人政治冷淡,一方面是大家印象是沒什麼好談的,一方面是有些話題既然是禁忌,何必談呢。(我的感覺)。但是實際上,還是很多新一代的人對政治有看法,且尋求各種管道來抒發。PAP黨內的議員也在不斷年輕化。
我覺得李光耀開創的所有的制度已經成型、成效,接班人們要做的只是微調。實際影響方面不會太大吧。我想未來可能走向更「自由寬鬆」的經濟型社會。仍然穩定、具有競爭力和綠色智能型島國。
採訪/公子無忌
註:本文已獨家授權海外網刊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在與本島取得聯繫授權後,任何媒介轉載須註明來自微信號「俠客島」(xiake_island)與「海外網-俠客島專欄」,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