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島前線】一個新加坡年輕人眼中的李光耀

2021-02-19 俠客島

【俠客島按】

今天凌晨,李光耀先生過世,一時間成為世界媒體頭條。俠客島(ID:xiake_island聯繫上了在新加坡居住的一位島叔澹臺明滅,他給島叔談了談李先生過世的感受。以下是談話記錄。

俠客島:很不幸,李光耀先生還是沒能挺過去。作為新加坡的國民,你是怎樣的感受?

澹臺明滅(以下簡稱澹):消息來得有點沉重,仿佛一下子失去了一些精神支柱的感覺,感覺新加坡人民虧欠他太多了,還來不及償還,他老就撒手離去。

俠客島:這種虧欠感從何而來?

澹:我個人覺得他對於國家的假設規劃、基礎設施、制度法制等方面貢獻巨大,我們年輕一代是最直接受益的對象。例如meritocracy(精英政治)制度,任人唯賢,大家通過教育都會獲得平等的發展機會等等。

俠客島:從你自身的教育經歷談談,你是受的華文教育多還是英文教育多?

澹:我的履歷比較特殊,我一半華文一半英語,但在新加坡國內,應該是英文教育是絕對主流吧。但我又是在新加坡上的華校,華校的概念存在爭議(華僑中學)。

俠客島:新加坡對於華文教育的複雜態度,究竟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呢?

澹:主要是文化上的考慮,要保留根文化。講華語運動一方面也是在掃除方言之後推行,沒記錯的話是1979年開始。學華文熱,近年是很現實的目的:要搭上中國經濟崛起的順風車。內部看:母語(包括馬來語、淡米爾語)都是本族學生必修的科目,但明顯是低等於英語的文化政治地位。

俠客島:你應該不會馬來語和淡米爾語吧?

澹:我中學學校強制學了一年馬來語。還給老師了。

俠客島:華語之前一直不讓教育,主要力推英文教育,這個考慮也是為了反共麼?

澹:行政上的作用吧。李光耀在1963年主張與馬來亞合併後的2年應該看到馬來亞種族政治的危險性。所以主張英語為行政語言應該說是有政治、經濟建設的戰略選擇吧。純華校的消滅,當然是針對共產/懼怕親華的思想影響。個人看法。

俠客島:有人說新加坡是一個「有民主無自由」的國家,你怎麼看?

澹:自由是要責任作為承擔。很多人對自由的理解純粹是個人主義。個人的自由嚴重幹涉他人的自由。那不是我們理想中的自由。新加坡每5-6年都會有一次國會議員大選、總統大選,合格人民都是有行使選舉權力的。我認為所謂的沒自由是因為新加坡的法律震懾力太大、懲罰較多。就是「法制」方面太發達而讓一些人感到不自在。換個角度看,它這樣先天自然資源匱乏的島國,又有多元種族聚居的城市國家,如果沒有嚴厲的刑法來杜絕種族主義、歧視等滋生,下場就是上世紀60年代的種族暴亂重演。這些都是歷史血淋淋的教訓!

俠客島:李先生過世之後,PAP黨內的情況或者走向會有什麼變化嗎?有的觀察說有可能有分裂。另外,新加坡的年輕人,對政治還感興趣嗎?

澹:很多年輕或者我父輩一代,表面上不服李的那套強硬制度,甚至不懈人民行動黨(PAP),但是內心裡還是臣服的。因為該黨有實效,有實力。

政黨內我不了解,但是近屆大選,反對黨在集選區和單選區都有異軍突起之勢。一定程度上反映選民,尤其年輕選民的不同政治訴求活選擇。我們以前一直說新加坡年輕人政治冷淡,一方面是大家印象是沒什麼好談的,一方面是有些話題既然是禁忌,何必談呢。(我的感覺)。但是實際上,還是很多新一代的人對政治有看法,且尋求各種管道來抒發。PAP黨內的議員也在不斷年輕化。

我覺得李光耀開創的所有的制度已經成型、成效,接班人們要做的只是微調。實際影響方面不會太大吧。我想未來可能走向更「自由寬鬆」的經濟型社會。仍然穩定、具有競爭力和綠色智能型島國。

採訪/公子無忌

註:本文已獨家授權海外網刊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在與本島取得聯繫授權後,任何媒介轉載須註明來自微信號俠客島xiake_island)與海外網-俠客島專欄」,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李光耀:新加坡年輕人的未來同中國息息相關
    東方網6月2日消息: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表示,政府會推出特別的獎學金,讓中學和大學每年培養一兩百名精通漢語和中華文化的精英分子。他還說,自己花了幾十年的心血學習漢語,不會輕易地放棄這一寶貴資產。      李光耀在接受記者曾月麗專訪時指出,再過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年輕人的將來,會同中國息息相關,學生和家長都必須明白這一點。
  • 《李光耀觀天下》中文版發布 新加坡總理來賀電
    《李光耀觀天下》中文版發布 新加坡總理髮來賀電  7月7日上午,《李光耀觀天下》新書首發研討會在北京大學舉行,新加坡駐華大使羅家良,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劉偉,北京大學出版社社長王明舟等來到現場並致辭。《李光耀觀天下》一書是首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的絕世之作,此書主要收錄了他對世界大國和國際趨勢的分析與見解。
  • 李光耀治理新加坡的「硬道理」
    李氏強調:「不論是公共秩序、個人安全或是經濟和社會的進步與繁榮,都不是從天而降,這一切都是一個誠實和有效率的政府專心致志,孜孜不倦地努力所換來的成果!」新加坡從一個只有二百多萬人的毫無經濟活力的殖民地,經過數十年的有效管治,成為今天人口近五百萬的亞洲經濟重鎮,長期主政的李光耀當然有許多寶貴經驗可傳諸後輩,《回憶錄》因此彌足珍貴。
  • 新加坡或突破常規允許民眾手持國旗告別李光耀
    原標題:新加坡或突破常規允許民眾手持國旗告別李光耀 據香港《文匯報》3月27日報導,李光耀將在29日舉行國葬,有民間人士建議政府在當天放寬法律限制,允許國民展示新加坡國旗以凝聚民心,並展示公眾對國家未來的信心。有政府官員對此建議表示認同。
  • 國父李光耀離開的第5年:新加坡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強大~
    《請回答1988》的一句臺詞曾說:上帝無法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母親;而對於新加坡,也有一個人,他也是被上帝派來,無所不能地滲透在島上的每一寸土地
  • 李光耀:新加坡必須支持美國!事關新加坡的未來?
    作為一個小國的領導人,李光耀對新加坡的國土安全問題一直非常擔憂,88年李光耀訪問紐西蘭時說了一番話:「100年後紐西蘭必定還是綠草如茵,但100年後的新加坡,我甚至不確定它還能不能存在…… 紐西蘭具有較為封閉的地理環境,任何覬覦紐西蘭的人,都必須穿越塔斯曼海,澳大利亞是他們需要越過的第一道屏障
  • 新加坡被馬來西亞趕出去後,為什麼李光耀對未來如此悲觀?
    到了近代,馬來半島以及加裡曼丹島北部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但是由於地理的天然分離,使得這裡並不是像印度那樣被整合。二戰後英國國力衰退,無力維持龐大的殖民帝國,開始對殖民地放手了。和印巴分治不同,英屬東南亞的殖民地竟然被整合了。
  • 在李光耀時代的尾聲,新加坡普通人都抱怨些什麼?
    但直到2013年,這塊緊鄰牛車水、佔地只有0.94公頃的街心花園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新加坡「政治特區」。       不過,2015年3月23日,李光耀去世的消息公布之後,新加坡公園管理機構發布公告稱,鑑於李光耀先生離世,目前暫不受理公民和團體在芳林公園集會的申請。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我對日本的未來十分悲觀,日本註定走向平庸
    而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論斷和人們的期待相符,他給出了「日本註定走向平庸」這樣的論斷,他為何會對日本的未來這樣悲觀?他的論斷是帶著自身的偏見還是真的有見地呢?日本的未來又真的會像李光耀所希望的一樣嗎?
  • 李光耀:西方式自由民主不適合新加坡
    李光耀:西方式自由民主不適合新加坡 2008年06月26日 22:49 來源:中國新聞網 :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二十五日說,如果新加坡由反對黨執政,五年內會將富裕的新加坡所獲成就全部破壞殆盡。
  • 李光耀晚年為何走向悲觀,預言新加坡未來進入動蕩期,甚至沉淪?
    晚年的李光耀在自己的遺作《李光耀觀天下》中講述了自己對未來世界的一些看法,其中,令人較為詫異的是,李光耀對新加坡的未來做出了很悲觀的預言,李光耀主要是從政治、人口和經濟這三個方面來闡述自己的觀點的。首先從人口上說,新加坡的人口問題嚴重,一個是生育率下降的問題,一個是人口老齡化的問題。這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對小小的新加坡來說尤其嚴重。李光耀說:沒有國家能夠在人口萎縮的同時保持經濟上的繁榮。如果新加坡政府不採取強有力的措施,那麼新加坡的華人和印度人會一代代減半,而馬來人的會每隔一代減少1/5——如果國民都沒有了又何談國家?
  • 李光耀為何說:如果將華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將會是一個錯誤
    在「新馬泰」三國之中,新加坡是最為特殊的一個國家,新加坡中近75%的人都是華人,其開國元首李光耀的祖籍也是屬於我國的。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卻並沒有選擇漢語,而是選擇英語作為了自己國家的第一語言。李光耀更是聲稱如果選擇漢語,那麼將會是新加坡的一大錯誤。為何李光耀會發出這種言論,其中有著什麼隱情嗎?
  • 李光耀為何說:如果將華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將會是一個錯誤
    在「新馬泰」三國之中,新加坡是最為特殊的一個國家,新加坡中近75%的人都是華人,其開國元首李光耀的祖籍也是屬於我國的。 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卻並沒有選擇漢語,而是選擇英語作為了自己國家的第一語言。李光耀更是聲稱如果選擇漢語,那麼將會是新加坡的一大錯誤。為何李光耀會發出這種言論,其中有著什麼隱情嗎?
  • 李光耀為何推廣華語?因為,用普通話對新加坡非常有利
    但後來,新加坡為提高在國際經貿中的競爭力,大力推行英語教育,中文淪為小學和中學的一門單獨學科。李光耀當初把英語列為「第一語言」是出於文化和經濟上的考慮。因為新加坡只是一個國土面積只有719.1平方平方公裡的國家,而山西的省會太原的面積是6999平方公裡,新加坡只有太原的1/10左右。
  •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還會重新合併嗎?李光耀的這番話道出問題關鍵
    1965年8月,新加坡被迫脫離了馬來西亞,對於當時的新加坡和李光耀來說,這是一個天大的壞消息,24年後,也就是1989年,當時的新加坡已經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在面對《新聞周刊》的採訪時,李光耀依然將此事列為自己自從政以來所遭受的最大挫折。
  • 李光耀:我為什麼寧願得罪華人,也不將華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祖籍廣東梅州市大埔縣,是一位華人後裔,不過他對祖國的情感就要淡化很多。1965年,新加坡獨立建國之初,中華總商會的兩位華人董事康振福和郭佩弦就找到李光耀,希望能將華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遭到了李光耀的嚴詞拒絕。李光耀曾在其著作《李光耀觀天下》一書中這樣記錄當時的場景:「新加坡於1965年獨立時,中華總商會的一組代表向我遊說希望將華語選為國語。
  • 李光耀文物在新加坡國家博物館展出
    李光耀文物在新加坡國家博物館展出/7) "← →"翻頁 3月26日,新加坡國家博物館正在舉行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紀念展
  • 時代背光裡的李光耀
    其中幾位居住在阿裕尼集選區的朋友就有一位是將選票投給工人黨的選民,她認為李光耀時代已經過去了(即使李光耀先生可以活到100歲),因為他在年輕人中的影響力已經非常弱,畢竟未來都是年輕人的。但是,她也明確指出他們這些年輕人對於李光耀的那份敬意,並不會消失,因為是他領導這個國家實現了第一波的騰飛,是他給新加坡注入了正能量。而這一觀點自然得到了其他幾位人民行動黨支持者的極力贊同。
  • 李光耀中文老師:新加坡為何學簡體字
    與香港不同,新加坡學生從小學習簡體字,為何他們要學簡體字,他們又是以什麼樣的態度去學習中文的呢?記者專訪前南洋理工大學孔子學院創院院長、曾任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中文老師的許福吉。他認為,李光耀當年重視中文教育具有遠見性,而教育制度保障了新加坡這個小國能夠在國際舞臺上佔據重要的位置。
  • 新加坡獨立為何令李光耀「抱憾終生」
    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曾表示,如果馬來西亞能夠給予華裔和印度裔人民公平的教育機會,新加坡可能考慮重新加入馬來西亞聯邦。其實,早在1996年,李光耀就曾提出過重返馬來西亞聯邦的建議,前提是馬來西亞放棄偏袒馬來人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