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頭條上又看到一位年輕美麗的鄉村女教師辭職了,既讓人羨慕,又讓人心酸。年輕人真好,年輕就是資本,年輕就是實力,年輕人就應該有勇氣做出選擇,人生有多條路可以走,趁年輕,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當自己的理想和成就感不值得一提時,當工作不能改變家庭生活現狀,當面對年邁的父母,上有老下有小,當我們在盡職盡責教育別人的孩子,而自己的孩子卻無人照看。當自己的優秀和付出無法改變家庭的困境,內心深深的自責痛心時,真的就要考慮一下這條路還有必要走下去嗎?假如時光可以重來,我也毫不猶豫的選擇這條路。
我在鄉村當老師已經25年了,人生能有幾個25年,自己工作這麼多年,除了能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囊中依然羞澀,更多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成了一個三無人員,無時間,無親戚,無朋友。除了認真和死板,還有哪點可憐的成績和分數,再也沒有任何可以自豪的了。回想自己25年來辛酸的成長經歷,甚至有時到了外面從來不說自己是一位鄉村老師,心中的痛只有自己知道。
鄉村教師的辭職,也不算什麼新鮮事兒了,但是從一個側面反應了鄉村教育中鄉村教師艱難的生活處境。當了鄉村老師就得紮根鄉村教育,當了老師,就很難改變自己的命運了,要改變命運只有選擇放棄。當年陝西的顧少強,為了浪漫的愛情而辭職,世界真的很大,他要出去走走;深圳的熊芳芳將退休前七年的時間,為追求自由發展的空間而辭職,認為放棄是值得的;湖南的唐浪,辭職回家種田,覺得種田比當老師更適合自己。
辭職需要巨大的勇氣,辭職是為了重新選擇更好的生活,生活的路不止一條,既然選擇離開熟悉的校園,就要義無反顧地調整新的人生航向,開始全新的生活。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飛速發展,鄉村學校人數急劇減少,有的鄉村小學合併了,有的鄉村小學已關門甚至消失了。鄉村教育發展的路在何方,要振興鄉村教育,就必須有一支穩定的鄉村教師隊伍,還要有留得住鄉村教師的一系列綱領性的人性化的政策和文件,而不僅僅靠「縣管校聘」的「末尾淘汰制」就能解決問題的。
鄉村教師守護著無數個渴求知識的留守兒童和家庭的人生夢想,鄉村教育改變著幾代人的命運,只有留住鄉村教師,才能振興鄉村教育。
首先,要加大鄉村教師薪資待遇力度,尤其是偏遠、落後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教師隊伍中待遇相對較低的群體。
其次,改善鄉村學校男女教師的比例,幫助年輕教師及時解決婚姻問題。
第三,將鄉村教師的實惠政策落到實處,同時增加鄉村學校的教師配置,不能再按照師生比例配置師資力量,要想方設法改善鄉村教師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積極幫助鄉村教師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只有這樣,鄉村才能留得住人才,有了穩定的鄉村教師隊伍,才會有鄉村教育的大發展和大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