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鄉村留守兒童的夢想,教育改變幾代人的命運

2020-12-25 學習是一種責任

今天在頭條上又看到一位年輕美麗的鄉村女教師辭職了,既讓人羨慕,又讓人心酸。年輕人真好,年輕就是資本,年輕就是實力,年輕人就應該有勇氣做出選擇,人生有多條路可以走,趁年輕,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當自己的理想和成就感不值得一提時,當工作不能改變家庭生活現狀,當面對年邁的父母,上有老下有小,當我們在盡職盡責教育別人的孩子,而自己的孩子卻無人照看。當自己的優秀和付出無法改變家庭的困境,內心深深的自責痛心時,真的就要考慮一下這條路還有必要走下去嗎?假如時光可以重來,我也毫不猶豫的選擇這條路。

我在鄉村當老師已經25年了,人生能有幾個25年,自己工作這麼多年,除了能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囊中依然羞澀,更多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成了一個三無人員,無時間,無親戚,無朋友。除了認真和死板,還有哪點可憐的成績和分數,再也沒有任何可以自豪的了。回想自己25年來辛酸的成長經歷,甚至有時到了外面從來不說自己是一位鄉村老師,心中的痛只有自己知道。

鄉村教師的辭職,也不算什麼新鮮事兒了,但是從一個側面反應了鄉村教育中鄉村教師艱難的生活處境。當了鄉村老師就得紮根鄉村教育,當了老師,就很難改變自己的命運了,要改變命運只有選擇放棄。當年陝西的顧少強,為了浪漫的愛情而辭職,世界真的很大,他要出去走走;深圳的熊芳芳將退休前七年的時間,為追求自由發展的空間而辭職,認為放棄是值得的;湖南的唐浪,辭職回家種田,覺得種田比當老師更適合自己。

辭職需要巨大的勇氣,辭職是為了重新選擇更好的生活,生活的路不止一條,既然選擇離開熟悉的校園,就要義無反顧地調整新的人生航向,開始全新的生活。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飛速發展,鄉村學校人數急劇減少,有的鄉村小學合併了,有的鄉村小學已關門甚至消失了。鄉村教育發展的路在何方,要振興鄉村教育,就必須有一支穩定的鄉村教師隊伍,還要有留得住鄉村教師的一系列綱領性的人性化的政策和文件,而不僅僅靠「縣管校聘」的「末尾淘汰制」就能解決問題的。

鄉村教師守護著無數個渴求知識的留守兒童和家庭的人生夢想,鄉村教育改變著幾代人的命運,只有留住鄉村教師,才能振興鄉村教育。

首先,要加大鄉村教師薪資待遇力度,尤其是偏遠、落後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教師隊伍中待遇相對較低的群體。

其次,改善鄉村學校男女教師的比例,幫助年輕教師及時解決婚姻問題。

第三,將鄉村教師的實惠政策落到實處,同時增加鄉村學校的教師配置,不能再按照師生比例配置師資力量,要想方設法改善鄉村教師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積極幫助鄉村教師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只有這樣,鄉村才能留得住人才,有了穩定的鄉村教師隊伍,才會有鄉村教育的大發展和大繁榮。

相關焦點

  • 視頻| 學習改變命運 閱讀點亮夢想 ——安康圖書館助力兒童快樂成長
    視頻 | 學習改變命運 閱讀點亮夢想 ——安康圖書館助力兒童快樂成長 2020-12-22 17: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淳安威坪:打造鄉村教育,關愛留守兒童
    寒冷並未驅散陽光,淳安縣威坪鎮中心幼兒園黨支部的老師們來到橫塘村,走訪慰問了當地的留守兒童,給孩子們送去了書包、檯燈、玩具等精美大禮包,還為老人們準備一份溫暖的禦寒禮物。威坪鎮地處淳西北。橫塘村是該鎮西部一個偏遠的山村,離安徽僅有十分鐘的車程。當地幼兒園的幾十位孩子,多為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多由爺爺奶奶照看,家庭條件一般。
  • 百姓故事|從留守兒童到留守兒童的「心靈慰藉師」
    這句話戳中無數留守兒童父母的酸楚和無奈。李光敏也曾是重慶的一名留守兒童,飽受分離之痛的青少年時光,讓她在從事公益事業後致力於關懷無數個「曾經的自己」,成為一名留守兒童「心靈慰藉師」。
  • 守望草原·關愛留守原創蒙古少兒劇《草原之聲》
    原標題:守望草原·關愛留守原創蒙古少兒劇《草原之聲》齊魯晚報7月7日訊:導語:守望草原·關愛留守原創蒙古少兒劇《草原之聲》即將在2016年7月下旬登陸北京,首度亮相中華世紀壇劇院。這部劇首度將蒙古族草原留守兒童的悲歡與成長搬上戲劇舞臺,以質樸情深的故事與表演帶領觀眾關注草原兒童的現狀。
  • 隆德縣留守兒童有了「鄉村媽媽」
    21歲的社區工作者楊婷今年大學剛畢業就當起了「鄉村媽媽」,她清點完人數,隨時為孩子們答疑解惑。大學時取得小學語文教師資格證的她,沒想到這裡成了自己第一個「教學實踐點」。  竹林社區是寧夏固原市隆德縣最大的「村改居」社區。「我們之前入戶摸排發現,社區有不少留守兒童。」楊婷說。
  • 鄉村螢火蟲閱讀館 公益服務留守兒童
    放暑假後,農村留守兒童的安全教育一直是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在黃泥鎮大村村,在外地成功人士、愛心志願者共同組建了鄉村螢火蟲閱讀館。免費為貧困留守兒童提供學習閱讀、心理輔導、親情陪伴、安全教育等服務。8月2日,平日寧靜的小山村飄蕩著朗朗書聲,40多名大村村留守兒童在授課老師的領讀下,朗誦著詩詞。雖然天氣有些炎熱,課堂也有些擁擠,但授課老師風趣、幽默的講課方式,讓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學生 曹晶:「我覺得我們老師講的非常有意思,既簡單又生動有趣,讓我們聽故事的時候,就學到了知識,我很喜歡。」
  • 關注留守兒童生存困境 鄉村「野草莓」怎樣有春天
    倘若任由留守兒童在鄉村「野蠻生長」,缺少父母關愛、缺乏安全感的他們,可能引爆接踵而至的各種社會問題  「六一」兒童節,孩子們的好日子。  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已經十餘年了。兒童節在即,這樣的憂困不斷跑上報紙的版面,跑進電視新聞的畫面,逼視著我們:還能繼續漠視留守兒童的生存困境嗎?兒童節一過,「野草莓」們會不會繼續散失天涯,走出公眾視野?  在談到孩子的話題時,媒體通常更熱心關注的是,小升初拼搶、小胖墩兒現象、高校自主招生等,集中於城裡孩子「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而不是農村「野草莓」們的基本生存困境。
  • 放飛夢想 揚帆遠航——經開區實驗初中開展關愛留守兒童主題教育活動
    為了更好地引導留守兒童全面健康成長,積極落實立德育人的教育目標,11月27日,經開區實驗初中開展了「放飛夢想,揚帆遠航」主題教育活動。會議由團委書記許雅主持,團委宣傳委員王江峰作報告,留守兒童負責人吝庚戌參加。
  • 守護童年守望成長——監利市開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主題活動
    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與其他兒童一樣是祖國的未來與希望,更需要全社會共同關心與愛護。為了認真落實中央省市關於「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愛體系建設」「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系列工作」部署,進一步關愛我市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健康成長。
  • 留守兒童長大後成了留守兒童的老師 他從不給孩子的作業打叉
    2015年,陳偉放棄了城裡的教師工作,回到了兒時的母校教英語,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這些山裡娃的命運。5年間,積極探索,勇於實踐,為孩子們做好英語啟蒙教育,引領他們飛向更高的天空。近日,他被評為2020年重慶市「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
  • 都昌縣西源鄉: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攜手伴你成長」主題活動
    「村兩委」黨員幹部和駐村工作隊自發籌集資金1000餘元購買書包和學習用品,送給塘口村小學貧困學子,對留守兒童學生提出希望,希望他們認真努力的學習,不要辜負家長和老師的期望;要懂得感恩,感恩自己的家人,自己的老師,自己身邊的同學和朋友,要學會自理和自立,生活上學會自理,思想和品德上要自立,做一個有理想有前途的好少年,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
  • 陝西永壽縣:扶貧瞄準「靶心」改變貧困學子命運
    想要從根本上改變貧困地區孩子的命運,讓學生樹立起對生活的信心,教育扶貧就成為影響整個家庭激發改變貧困面貌的重要因素,是那把催生貧困人口內生動力,穩固脫貧成果、實現鄉村振興的「金鑰匙」。為此,永壽縣教育局成立「送幫扶促」活動領導小組,各學校、幼兒園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在充分徵詢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印發《永壽縣教育系統「送幫扶促」活動實施方案》。通過印製資助政策宣傳單、縣電視臺、永壽之窗、學校電子屏、板報、校園廣播和教職工進村入戶宣傳等形式,大力宣傳教育資助政策。鎮不漏村、村不漏戶。
  • 「同行者」留守兒童互助成長小組
    「同行者」留守兒童互助成長小組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群體近年來被社會廣泛重視,父母監護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隔代教育」問題在「留守兒童」群體中最為突出。駱仙街道杉山嶺村留守兒童之家,為了讓這些缺失親情關愛的孩子們感受家的溫暖,駱仙街道社工站社工們積極開展各項關愛留守兒童活動,讓他們有地方受教育、長見識、交朋友,讓他們課餘之外的生活也豐富起來。近日,駱仙街道社工站社工策劃在杉山嶺村兒童之家開展一場「同行者」留守兒童互助成長小組。
  • 全校唯一的鄉村英語教師,希望能有外教給「留守兒童」上堂課
    從去年年底開始,曹瑞參加了一項針對鄉村英語教師的線上培訓項目——完全利用課餘時間和寒假,她不但學完了所有在線課程,還參加了在線口語班。在吳忠70名參加培訓的鄉村英語教師中,她成為完成進度最高的老師之一。4月中旬,曹瑞和一百餘名來自甘肅、青海、寧夏、四川、雲南五地的優秀鄉村英語教師齊聚成都華陽中學,參加由英孚教育中外教學團隊提供的英語教師培訓之旅。
  • 重慶一美女教師辭職,留住鄉村教師必須解決三個問題
    她的離職,將一個嚴峻的問題擺在大家的面前,那就是如何穩定鄉村老師?我國幅員遼闊,農村依舊佔有很大的面積。無數的鄉村老師,分布在偏遠的農村、貧困的山區,他們含辛茹苦,堅守著教育陣地,守護和教育著無數個渴求知識的留守兒童,幫助無數個輟學兒童少年重返校園,繼而飛出農村、飛出大山,改變幾代人的命運。
  • 「螢火課堂」點亮留守兒童 校寶公益助力教育普惠
    近日,全校六個年級共46個學生,卻聚在一起上了一堂難得的藝術課。來自杭州點睛藝術的美術老師,帶領孩子們以稚嫩的筆觸描繪對太空的美好想像。據悉,由國內深受歡迎的教育信息化綜合服務提供商校寶在線發起的這項公益行動,將聚焦次發達地區教育,攜手校寶合作的8萬多家專業教育機構和全日制學校,讓優質教育資源普惠於廣大的留守兒童。
  • 「陽光相伴 愛心相隨」關愛留守兒童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動
    每年的暑假,由於高溫天氣的原因,都會有發生青少年、學生(特別是留守家庭)因遊泳溺水的不幸悲劇。
  • 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小鎮青年的前路漫漫
    《口書》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小鎮青年的前路漫漫這兩天朋友圈被這篇文章刷屏了,《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許多人都是看哭了,我想轉發這篇文章的大多數人,都是和祿勸一中的這些農村學子一樣的,有一樣的身份,一樣的體會!教育從來不是公平的!
  • 跟拍北京貴族國際學校學生VS湖南留守兒童的一天,命運差在哪裡?
    原創:說姐精英說今天當田間地頭的辛苦勞作無法支撐起家庭的正常運轉,甚至連孩子的教育需求都無法滿足,農民扔下鋤頭,騎上摩託車,大舉進軍城市,留下了還在山溝溝裡野蠻生長的兒童。這些留守兒童的成長痕跡似乎刻上了城鄉二元結構、家庭分割之類的烙印。中央美院畢業的葉雲導演拍攝的紀錄片《對看》獲得了第二十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
  • 留守 來自杭州淳安鄉村小學的溫暖故事
    「我們改變不了大趨勢,但只要我們在這裡,就努力讓留下的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15位老師最終選擇了用責任和愛心,溫暖而有力地書寫「堅守」二字,這個普通的山村小學也從此變得生動別樣。「一種家的氛圍,當了這麼多年的老師,從來沒有感受到過,所以這兩年幹得很開心,而且是越幹越開心,」方春生說,留在鄉村小學就讀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再就是家庭條件確實比較差的孩子,老師們無微不至如家人一般的關愛,對孩子的影響非常之大。「所以我常跟學生們說,你們是『宋小』最幸運的一批學生,你們得到了鄉村學校最好的教育和最好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