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5年,廣東省佛山市以全面建成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為目標,以機構改革為契機,推動文廣旅體各項工作邁入融合發展、高質量發展新時代。如今,與「經濟佛山」相匹配的「文化佛山」形象逐步顯現,「近悅遠來,古今相宜」的「文化佛山」形象深入人心,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更足。
文化改革創新打開新局面
走進佛山市順德區杏壇逢簡水鄉旅遊景區,既能遇見嶺南最美民宿,也能用詩書升華旅途。在三層樓的民國老宅梁公館裡,有一家名為「民國書舍」的粵書吧,以民國時期文學作品為特色,舉辦「民國故事」品牌讀書沙龍,為居民和遊客帶來獨具民國風情的閱讀體驗。目前,全市已有6家各具特色的「粵書吧」試點建成並對外開放,開展文化活動42場,接待讀者8.63萬人次,打造了「親子悅讀」「國學經典」「民國故事」三大品牌活動。
「十三五」時期,特別是佛山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組建以來,佛山市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走深走實,探索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除「粵書吧」外,佛山市還先後通過「兩中心融合」(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和旅遊諮詢中心)試點建設、「旅圖·曉讀夜宿」文旅融合品牌建設、全市文旅體市場執法「同城一支隊伍」等改革舉措,不斷打開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新局面。
局長放權、館長讓權、理事會掌權,這是佛山市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改革的創舉。通過讓渡業務績效考核、班子任免建議、中層幹部競聘方案審議、業務經費預算審核、建設發展規劃5項重要權力,佛山市圖書館理事會不再是諮詢機構。「十三五」時期,佛山市穩妥有序推進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藝術創作院等20餘家文化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改革,打造一隻只「有牙齒的老虎」。此舉大大激發了文化機構的新活力,也成為佛山市創建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五大工作亮點之一。基於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與實踐,2018年7月,佛山市圖書館被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授予「最佳綠色圖書館」稱號。2020年7月,佛山鄰裡圖書館項目以創新的服務模式與營銷理念,獲得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國際營銷獎第一名。
改革推動發展,創新補齊短板。過去5年裡,佛山市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建設更具品質的文化導向型城市為目標,以「文城相融、文經相促、因文善治、因文立名」為路徑,加快推進文化與城市融合發展。自2017年4月「文化佛山」三年行動計劃開展以來,全市累計完成投資478.7億元,完成三年計劃投資的104.3%。
公共服務體系邁入新時代
佛山全民綜藝大舞臺
走進佛山新城文化中心,一座座文化地標比肩而立:國際體育文化演藝中心成為大眾電影百花獎頒獎典禮、金雞百花電影節閉幕式、國際籃聯籃球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CBA常規賽等重大文體活動的「集結地」,佛山市文化館成為藝術展覽中心、公共美育中心、文藝演出中心、創作研究中心,類似一個個方體錯位堆疊的仿塔——佛山大劇院每年舉辦至少80場高雅藝術演出……
「十三五」時期,佛山市以保障群眾文化權益為出發點,市、區、鎮三級持續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六館三院」「五館一院」「四館一院」配套格局建設,不斷織密公共文體設施網絡。禪城區文化館、南海智慧圖書館、北滘和園、高明凌雲山旅遊度假區、三水北江文化活動中心等一批文廣旅體公共設施項目建成,為群眾提供了家門口、零距離的公共文體活動陣地。目前,全市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室內面積1768.89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81平方米。
過去5年裡,佛山市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和體育健身設施覆蓋率達100%;累計建成社區體育公園281個;全市聯合圖書館成員館達345家,較2015年增加267家;新建、改建完工旅遊廁所396個,建成城市旅遊集散中心5個……這一個個耀眼的數據鑲嵌在佛山「十三五」文廣旅體事業發展的成績單上,成為佛山市有效推動文廣旅體公共服務補短板、強弱項、保民生的突出成果,為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適應新時代群眾對文體活動個性化、特色化的需求,佛山市探索了閱讀驛站、智能文化家、鄰裡圖書館、「祠堂+文化」等一批新型文化空間,嵌入式分布在房前屋後,不斷擴大公共文化的覆蓋面、提高適用性。到2020年底,鄰裡圖書館已發展至1170家,累計從圖書館借書23.8萬冊次,累計轉借圖書8.9萬冊次,舉辦活動達1027場,服務讀者2.96萬人次。「祠堂+文化」30個示範點已全部建成。
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已經從「有沒有」向「好不好」、從「求溫飽」向「求品質」轉變。適應這一變化,佛山市以文廣旅體公共服務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增加供給。「築夢佛山」文化藝術體育夏令營、「知書達裡」網上預借、「百千萬」佛山產業工人發聲行動、「舞動全城」第四屆廣場舞展演等惠民活動如火如荼,為人民群眾提供了豐富優質的精神食糧。2020「佛山韻律 幸福小康」佛山全民綜藝大舞臺暨「舞動全城」第四屆廣場舞展演自啟動以來,全市共有近2000個節目報名,參與市民超過5萬人次,真正成為百姓的舞臺、歡樂的海洋。
佛山市廣大文藝工作者還創作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的文藝作品,不斷豐富群眾的「菜籃子」。其中有6部作品獲得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10件作品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3件文藝原創作品獲「第四屆廣東省戲劇文學獎·劇本獎」。《闖廣東》《譚家菜》等劇作引起了廣泛關注。
為滿足疫情期間市民「宅」家的精神文化需求,佛山還積極探索發展「雲」上藝術。其中,佛山市粵劇傳習所開展「少兒粵劇線上培訓營」以及創建「雲劇院」線上大戲臺項目,佛山市演藝中心推出「藝遊佛山雲上音樂會」,佛山市藝術創作院和佛山市語言藝術研究會開設「魅力嶺南直播室」,為群眾提供指尖文化服務。
嶺南文化遺產煥彩彌新
讓佛山傳統文化連結世界——佛山非遺文化體驗交流活動
「十三五」收官之際,佛山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喜報頻傳: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第71屆國際執行理事會線上會議公布的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中,佛山桑園圍入選,打破了廣東在該領域零的記錄;文化和旅遊部公示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中,佛山詠春拳上榜;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的第四批全國博物館評估結果顯示,佛山有5個博物館榮升國家級博物館。
佛山「肇始於晉,得名於唐」,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是中國四大聚、四大名鎮之一。近5年來,佛山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推動嶺南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鄉愁更濃,讓文化遺產煥彩彌新。
作為陶藝之鄉、武術之鄉、粵劇之鄉、龍舟龍獅文化名城,佛山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十三五」時期,佛山市通過開展非遺代表性項目和傳承人評選、設立非遺保護專項資金、成立非遺傳承基地和傳習所、建立非遺專家庫、改造升級非遺項目展示館、舉辦非遺保護工作培訓班、為省級以上非遺傳承人建檔等工作,推動非遺保護利用上新臺階。目前,全市共有國家級非遺項目14項、省級非遺項目50項、市級非遺項目131項,國家級傳承人15人、省級傳承人58人、市級傳承人226人。
為打造更多優質平臺讓文物說話、讓歷史「活」起來,佛山市從2017年12月起,正式啟動博物館之城建設,推動博物館事業進入快速發展期。截至2020年12月,全市已有及在建博物館(紀念館、名人故居)145家、美術館(藝術館)93家,較上年度分別增加12家、10家。博物館之城建設重點項目70個,截至目前,65個項目已正式啟動(佔比約92%),33個項目已提前完成建設任務。
為做好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工作,佛山市先後舉辦、承接了「佛山韻律 秋醉嶺南」廣東(佛山非遺周)暨佛山秋色巡遊、「5·18國際博物館日」廣東主會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暨「廣東非遺購物節」佛山分會場活動等活動。尤其是10月26日在南海區大瀝鎮開幕的「物以載道——中國非遺數字展」,以「科技+非遺」打造沉浸式實景展廳,再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佛山建設了文化遊徑,其中,佛山功夫歷史文化遊徑、佛山桑園圍歷史文化遊徑、佛山粵中抗戰歷史文化遊徑被列入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南風古灶遊徑、佛山老城武術文化遊徑分別被納入首批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舉辦「讓佛山傳統文化連結世界——佛山非遺文化體驗交流活動」,邀請德國、西班牙、日本等5個國家領事館官員及家屬到佛山,現場體驗佛山非遺技藝,感受佛山傳統文化,在廣州總領事界產生轟動效應。
此外,佛山還加速推進世界功夫之城、粵廚粵菜名城建設。2020年,佛山建成了100個功夫角,禪城區佛山功夫中心、南海區西樵山飛鴻館項目、順德區均安鎮功夫小鎮、高明區東洲鹿鳴體育小鎮武術產業項目及中國武術散打職業聯賽比賽訓練基地正加速推進。同時,啟動電視劇《譚家菜》拍攝,開展「佛遊味勁」「吃遊在佛山」美食專題營銷,吸引八方食客。
文旅產業發展提質增量
展翅行動
2020年12月18日,「展翅——佛山市初創文創企業扶持行動」啟動。這是該活動連續第4年舉辦,旨在助力初創型文創企業做大做強。經過3年的努力,「展翅行動」已經成為集投融資、溝通交流、宣傳展示等功能於一體的平臺,為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佛山十分注重文化在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中的支撐作用,致力於將文化產業打造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十三五」期間,佛山先後出臺了《佛山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佛山市加快文化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不斷夯實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石,鼓勵文化創意企業做大做強。
特別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為幫助廣大文旅企業應對衝擊,增強市場信心,佛山市積極開展援企扶持行動。針對文旅體企業流動資金不足、實物抵押缺乏、市場融資風險大等難題,與中國農業銀行佛山分行、佛山市文化金融服務中心籤訂「山河無恙 文旅同春」佛山市文化金融戰略合作暨100億元「文旅e貸」框架協議,為文旅體企業量身定製9個個性化金融產品,助力文旅體企業渡過難關全面復工復產,共95家企業獲得貸款24.2億元。同時加強宣傳推介,對接馬蜂窩、攜程、同程等大型OTA平臺宣傳推介優質旅遊資源,啟動「首屆線上旅遊惠民月」活動,開展「廣東人遊佛山」「佛遊味勁·十大精品旅遊線路」和「我要去佛山的十大理由」評選活動,舉辦雲遊佛山——「嶺南味 佛山品」文旅復甦直播活動,強力推動市場復甦。
近5年來,佛山的文化和旅遊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質量不斷提高,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顯著增強。據統計部門核定,2018年,佛山市文化產業增加值達357.89億元,較2016年年均增加6.2%;旅遊業總收入5年累計3537億元,共接待遊客2.57億人次,分別是「十二五」時期的1.66倍、1.36倍。
融合發展、集聚發展是佛山市文化和旅遊產業的顯著特徵。近年來,在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效應」和新發展理念的推動下,佛山市文化和旅遊產業的示範性、帶動性、競爭力明顯增強,形成了以石灣中國陶谷為中心的陶瓷創意產業集聚區、以張槎新媒體產業園為中心的數字文化產業集聚區,以平州玉器街為中心的玉器產業集聚區等九大文旅產業集聚區。目前,佛山市共培育了4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6個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23個市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15個特色小鎮。同時,投資超20億元的「粵港澳大灣區電競文創產業中心」、順德華僑城歡樂海岸PLUS項目、三龍灣澳門城文化創意產業園、佛山嶺南文旅小鎮、宋城·佛山千古情景區等重點文旅項目陸續建成。
全面優化旅遊發展環境
2020年前三季度,佛山市旅遊市場逐漸回升,全市接待國內外遊客2553萬人次,同比恢復57.77%,其中,過夜遊客804萬人次,同比恢復58.9%;全市旅遊收入266.37億元,同比恢復39.03%。數據顯示,受到疫情嚴重影響的旅遊市場正逐步復甦。這既得益於佛山推動市場復甦的強力舉措,更得益於佛山全域旅遊發展「久久為功」開創的良好局面。
佛山擁有豐富的人文歷史、自然景觀以及古村、非遺、民俗活動等人文旅遊資源。「十三五」時期,佛山市委、市政府將旅遊業作為重要的支柱產業和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幸福產業加快培育,出臺了《佛山市發展全域旅遊投資和消費實施方案》《佛山市全域旅遊發展扶持政策》《佛山市民宿管理暫行辦法》等政策措施。佛山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站在新時代的新起點上,加快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全面優化旅遊發展環境。
經過近年來的努力,佛山全域旅遊發展取得新突破。目前,全市對外開放的旅遊景區(點)達70多家,其中共28家A級景區,較2015年增加12家;有紅色景點(革命遺址)95處、星級飯店37家、民宿190家;有145家旅行社,較2015年增加37家,其中有5家躋身於全國百強旅行社行列。禪城區、高明區被評為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南海區、順德區、三水區入選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松塘村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
此外,佛山還完成了對50個古村落的活化升級,成功創建3個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4個省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鎮、11個省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2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9個廣東省文化和旅遊特色村,6條廣東省鄉村旅遊精品線路、2條廣東省工業旅遊精品線路,1個國家級港澳青少年內地遊學基地、1個國家級研學旅行基地、10個省級研學旅行目的地、10個市級研學旅行基地。通過大力發展夜間經濟,佛山評選出「嶺南天地」等首批十大夜遊地,湧現出三龍灣夜間遊船、「旅圖·曉讀夜宿」和「禪城旅遊·宵夜節」等一批夜間經濟項目。
「十三五」以來,佛山市各級文廣旅體部門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加快布局休閒灣區旅遊目的地名城,走出了一條全域旅遊發展新路子,讓豐富的全域旅遊資源不僅滿足了廣大群眾對幸福生活的美好嚮往,更逐漸成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產業。
文旅交流講好佛山故事
文化因交流而精彩,因互鑑而豐富。近年來,佛山市依託非遺項目、民俗活動、歷史名人等佛山歷史文化資源,積極開展文旅交流活動,搭建文旅交流平臺,多媒體、全方位宣傳推廣佛山文旅及城市形象,講好佛山故事。
「十三五」時期,佛山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斷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及灣區城市的文化與旅遊合作交流。通過開展「歡樂中國年」「荷蘭日」「遇見·非遺——外國領館官員及配偶體驗佛山非遺文化」等活動,使對外文旅交流工作呈現出形式多樣、多元發展、繁榮有序的發展態勢,進一步擴大了嶺南文化的影響力。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極點城市,佛山連續3年舉辦「香港·佛山節」,集中展示佛山美食、非遺、功夫等特色元素,充分展現獨特的城市魅力和豐富的文旅資源。佛山還攜手灣區城市開展「一程多站」文旅宣傳推廣,開展10萬港人遊佛山活動,與大灣區城市開展粵劇創作、藝術演出等交流合作。
疫情的影響並沒有阻礙佛山對外開展文化旅遊交流的步伐。2020年,佛山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受邀參加了「亞太城市首腦視頻會議」「亞太城市視頻會議」和「2020年TPO(亞太城市旅遊振興機構)中國區域會議」,同與會各方交流疫情防控措施及振興文化旅遊行業的計劃。同時,積極開展與荷蘭、葡萄牙、德國、衣索比亞等國家的文化旅遊交流,加大佛山旅遊在線上OTA平臺的專題營銷,製作完成新版旅遊宣傳片。
為提升城市影響力,吸引客流,佛山還到全國多地舉辦旅遊推介會,策劃舉辦「最嶺南之佛山過大年」、中國高鐵經濟帶旅遊博覽會暨佛山(禪城)旅遊文化周、佛山(禪城)陶藝·建陶設計周暨陶瓷藝術周、佛山(順德)美食文化周、創意城市博覽會、國際設計大會(IOD)等大型活動。2020年下半年,佛山先後參加在寧夏銀川、青海西寧舉辦的「魅力廣東·多彩廣佛肇」旅遊主題推介活動,在黑龍江雙鴨山舉行的「2020廣東佛山 雲浮文旅聯合推介會」,進一步拓展客源市場,共商區域文旅發展大計。
責編: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