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研究會會長鄧穗參觀彭德懷紀念館

2020-11-19 三湘視點

11月17日,開國上將鄧華之子、抗美援朝研究會會長鄧穗一行來到彭德懷紀念館,深切緬懷革命先輩。館黨組書記、館長李日方陪同。

一行人首先來到銅像廣場,向彭德懷元帥銅像敬獻花籃並深情三鞠躬,表達對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彭德懷元帥的無限緬懷之情。

鄧穗(中)與彭德懷侄孫彭宇(左二)一行在銅像廣場合影

李日方同志匯報烏石景區發展情況

隨後一行人來到《百戰垂青史 忠誠鑄豐碑——彭德懷生平業績陳列》參觀。在展廳裡,對彭老總有著深厚感情的鄧穗認真細緻地聆聽講解員的講解,對展示的照片、文物背後的故事進行了深入交流;在音像廳,一行人就紅色資源的挖掘與整合、紅色教育的深入發展、偉人故裡的發展規劃等方面進行了探討,並就彭德懷紀念館作為會員單位加入抗美援朝研究會進行協商,氛圍愉快而熱烈。

最後,一行人參觀了彭德懷同志故居。

來賓百科:鄧華,開國上將,曾與彭德懷元帥共同完成了平型關戰鬥、百團大戰,參與了被稱為人類歷史上偉大奇蹟的長徵;並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員兼第一副政治委員、代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瀋陽軍區司令員,協助彭德懷指揮抗美援朝第一至第五次戰役。鄧華之子鄧穗,現任中國戰略管理研究會、抗美援朝研究會會長。


來源:中國民生新聞網

相關焦點

  • 參觀抗美援朝紀念館
    9.30日東北之旅第十五天下午遊覽抗美援朝紀念館。紀念館是免費開放,但必須提前預約。9月30日是革命烈士紀念日,全國各地來緬懷英雄的人眾多。我們網上預約失敗,但緬懷革命的心情很迫切,進不去博物館內部大廳參觀,那我們就在紀念碑前默哀致敬。
  • 赴丹東參觀抗美援朝紀念館斷想:我們熱愛和平
    近日,我和雷鋒雜誌遼寧採訪團一行赴丹東參觀抗美援朝紀念館。聽丹東市委宣傳部的同志介紹,該館已經連續6年閉館,即將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日來臨之際正式開館。走進紀念館大廳,正面的「抗美援朝 保家衛國」浮雕群像栩栩如生,毛澤東和彭德懷的巨型雕像巍然屹立,兩側分別是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命令和各民主黨派聯合宣言。這個場景立刻將人們帶回那個難忘的歲月。隨著解說員的講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志願軍118師的入朝第一仗。2010年11月17日,我在南京見到張玉華將軍。
  • 今天,抗美援朝紀念館重裝啟幕!
    抗美援朝紀念館始建於1958年,是全國唯一全面反映中國人民抗美援朝戰爭和抗美援朝運動歷史的專題紀念館。序廳正中,是毛澤東主席與彭德懷司令員的大型鑄銅雕像《臨危受命》,真實還原了70年前的歷史瞬間。正上方「抗美援朝、保家衛國」8大個字,高度概括了抗美援朝紀念館的重大主題。改擴建後的抗美援朝紀念館新館展陳面積7879平方米,是舊館的近5倍。闊大的序廳,營造出氣勢恢弘的氛圍,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在色調上,新館更注重突顯主題。
  • 今天,抗美援朝紀念館重裝啟幕
    推開抗美援朝紀念館新館厚重的大門,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空間更加開闊。步入序廳,眼前首先呈現的,是一片明亮的曙光色,而後,色調逐漸變暗,仿若戰爭的陰雲正在逼近。序廳正中,是毛澤東主席與彭德懷司令員的大型鑄銅雕像《臨危受命》,真實還原了70年前的歷史瞬間。正上方「抗美援朝、保家衛國」8大個字,高度概括了抗美援朝紀念館的重大主題。改擴建後的抗美援朝紀念館新館展陳面積7879平方米,是舊館的近5倍。
  • 市領導赴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參觀
    (記者 李鑫)11月18日下午,市委副書記徐聞仲一行赴紅色江城丹東,參觀抗美援朝紀念館,重溫抗美援朝歷史,銘記偉大勝利。丹東市抗美援朝紀念館外,抗美援朝紀念塔氣勢恢宏,上書鄧小平同志題寫的「抗美援朝紀念塔」七個大字。
  • 彭德懷紀念館景區全方位攻略
    (彭德懷紀念館)彭德懷紀念館位於湖南省湘潭縣烏石鎮烏石村石峰下。故居始建於1925年,座西北朝東南,磚木結構,粉牆青瓦,具有典型江南風味的普通農舍。1958年1961年,彭德懷曾兩次回鄉,1961年回鄉調查時在此居住34天,接待來訪的幹部、群眾2000多人次,並在此擬寫5份農村調查材料供中共湖南省委參考。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彭德懷平反昭雪,湘潭縣人民政府撥出專款對故居進行維修,並闢西南端為輔助陳列室。1982年鄧小平為故居題名,1983年故居被列為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同年8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 李長傑|秋遊丹東—參觀抗美援朝紀念館
    抗美援朝紀念館位於鴨綠江畔的英華山上,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新義州市隔江相望,是全國唯一全面反映中國人民抗美援朝戰爭和抗美援朝運動歷史的專題紀念館。抗美援朝紀念館園區總佔地面積18.2萬平方米,由紀念館、紀念塔、全景畫館、國防教育園組成,館藏抗美援朝文物2萬餘件。
  • 參觀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之事
    下午還有時間,遂同友人一起去抗美援朝紀念館(簡稱「抗館」)。知道進館需預約門票,但抗館官網進不去,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抗館。到抗館免費停車場泊好車,就直接到服務臺。進門一男性工作員很嚴肅問:做什麼?一聽這話就有點不悅,但還是很謙和的問到: 沒有網約上門票,能否進館參觀?因是臨時來能否通融?男工作人員說沒七十歲不行!
  • 「十一」,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火」了
    抗美援朝紀念館重裝啟幕後的首個國慶黃金周便聚焦無數目光,「十一」期間日均接待遊客4500人,眾多本地和外地遊客都是得知開館消息後慕名而來。在抗美援朝紀念館外的廣場上在網上訂票的遊客,佩戴口罩,有序走進紀念館參觀
  • 探訪偉人彭德懷故居和紀念館
    趁著婚宴喝喜酒之時,10月7日,我們來到了湘潭縣烏石鎮烏石村,探訪偉人彭德懷故居。一條公路是直接通故居圍牆大門前。典型的古式圍牆門頭風格,門楣上是鄧小平題寫的「彭德懷同志故居」橫額門匾。門頭頂部用稻草蓋著門頭屋頂,圍牆全部採用黃泥牆粉刷一色,青瓦蓋牆頂,非常具有江南當地農家特色。
  • 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致敬中國人民志願軍
    丹東之行,一定要去抗美援朝紀念館,向中國人民志願軍致敬,也向老一輩革命家們致敬,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離不開他們的付出。是中國建成開放的一座全面反映中國人民抗美援朝戰爭和抗美援朝運動歷史的專題紀念館。18.2萬平方米,由紀念館、紀念塔、全景畫館、國防教育園組成,館藏抗美援朝文物2萬餘件。
  • 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天天爆滿
    10月3日,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延續了國慶長假前兩天的人氣。紀念館正門前,等候參觀的人排起了一條長長的隊伍。「室內的展館一個也沒落,非常值得一看,不虛此行!」90歲的周玉銀老人告訴記者,他們祖孫四代一大早就來了,兒孫們用輪椅推著他轉了1個多小時,「一件件文物,讓我感受到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來之不易,也對我們祖孫進行了一次紅色教育,讓我們度過了一個特別有意義的國慶節」。記者了解到,今年9月,抗美援朝紀念館新館開館後免費開放,觀展採用線上預約。
  • 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經改擴建後重新開館
    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9月19日,改擴建後的抗美援朝紀念館舉行了開館儀式。始建於1958年的抗美援朝紀念館位於遼寧省丹東市,是全國唯一全面反映中國人民抗美援朝戰爭和抗美援朝運動歷史的專題紀念館,館藏抗美援朝文物2萬餘件,各類抗美援朝資料3萬餘份。
  • 彭德懷提三年大西北振興計劃,因抗美援朝戛然而止,現在全實現了
    1950年韓戰爆發,這場戰場讓彭德懷的西北夢戛然而止,因為他在我黨決定出兵援朝之後,將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統帥百萬志願軍踏上朝鮮戰場,抗美援朝,為新中國的未來贏得安心發展的時間。1950年10月4號這一天,彭德懷正與西北局幹部開會,討論接下來的西北經濟改革。正在大家熱烈討論之時,彭德懷的軍事秘書楊鳳安悄悄走進會議室,低聲在彭德懷耳邊說了幾句話。
  • 抗美援朝中的湖南力量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彭德懷、陳賡、鄧華、楊得志、楊勇曾相繼擔任或代理過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他們都是湖南人。  湖南湘潭人彭德懷,是中國人民志願軍首任司令員兼政委。面對黨和國家的召喚,他毅然挺身而出,掛帥出徵。
  • 抗美援朝兩水洞:彭德懷指揮,鄧嶽作戰,1個小時完美結束戰鬥!
    這年10月,毛主席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戰略決策,並決定組織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10月19日,聯合國軍佔領平壤。此時,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的麥克阿瑟則繼續揮師北上,向鴨綠江邊蜂擁而來。可令他沒想到的是,他眼中不會參戰的中國,正派了志願軍入朝,且已經秘密渡過了鴨綠江,向著龜城等地開進了。
  • 抗美援朝指揮權的歸屬:中朝雙方爭執不下,彭德懷提出建議被採納
    在關於抗美援朝戰爭的決策階段,不贊成出兵和主張保守政策的人佔了絕大多數,甚至雄才大略如毛主席都閉門思考了一個月,仔細思考、反覆權衡,最終力排眾議,幾乎以前所未見的魄力決定出兵朝鮮,用毛澤東自己的話可謂是「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並最終決定由彭德懷掛帥,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 遼寧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新館開館 軟硬體升級 真實還原歷史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9月19日,經過改擴建,我國唯一全面反映中國人民抗美援朝戰爭和抗美援朝運動歷史的專題紀念館、位於遼寧省丹東市的抗美援朝紀念館新館開館。 在抗美援朝紀念館新館正式開放之前,來自社會各界數百名幹部群眾,在抗美援朝紀念塔前舉行了簡短而莊重的紀念儀式,表達他們對抗美援朝英烈的敬意,以此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 抗美援朝時,鄧華、韓先楚主攻方向不一致,彭德懷難以抉擇
    在危急關頭,彭德懷肩負著黨中央和毛主席的重託,統領部隊踏上了硝煙瀰漫的戰場。 當局勢處於關鍵時期時,韓先楚、鄧華兩位戰功赫赫的志願軍副司令員所主攻方向的不一致,讓彭德懷在做決定時,猶豫不定、再三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