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嘉昌隨戴安瀾入緬抗日
為了上陣殺敵而當了「逃兵」的陸嘉昌很怕被戴安瀾將軍「原地遣返」,但將軍的一句「軍隊缺人,你留下吧」打消了陸嘉昌一切的擔憂。留下的陸嘉昌還被升了一級軍銜,擔任了司令部的上尉參謀。隨後,他曾修書給獨山分校的韓校長,坦白出逃緣由。韓校長則回信道:上前線打仗義所當舉,但擅離職守違反軍令,必須緝捕懲辦。不過,我不抓你就是了……面對韓校長的寬大處理,陸嘉昌感激不已,他害怕被通緝的顧慮也因此煙消雲散了。校長的寬容、將軍的接納徹底點燃了陸嘉昌的那顆愛國心。1942年3月1日,他隨戴將軍入緬同古作戰。出徵前,戴將軍振臂高呼:「為民族戰死沙場,男兒之份也。」
「為國戰死,事極光榮」
在緬甸戰場,陸嘉昌在600團第一營任副營長,要殊死守護鄂克村三天,為後續部隊打頭陣。陸嘉昌說:「當時,我軍兵力與日寇相比懸殊,但在驍勇善戰的戴將軍帶領下,我方以犧牲了800多戰士的代價,擊退了五倍於己的敵軍,在同古戰役殲敵五千餘人。戴將軍在戰場上身先士卒的情操感染了所有人,戰士們士氣高漲,遇敵無堅不摧。」同古戰役能以少勝多不是靠運氣,全因戴安瀾上陣前已抱著浴血奮戰、死而後已的決心。「戰前,將軍曾給妻子留下遺書:『為國戰死,事極光榮』,放下了思想包袱,殊死一搏。戰時,遇上緬甸多雨季節,兼醫療條件落後,身負重傷的將軍在1942年5月26日下午不治身亡,年享38歲。」說到此,陸伯已眼眶含淚,至今對將軍英年早逝的事實仍無法釋懷。
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是什麼
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具有多方面,對廣大中國人民來說,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正義戰爭,同時抗日戰爭勝利意味著中國近代以來抵抗外來侵略第一次獲得了完全勝利。中國人民在這次抗日戰爭中,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同時,抗日戰爭的勝利洗刷了中國近代以來的屈辱歷史,中國人民在這場戰役中,重新收復了領土,並且捍衛了民族尊嚴。自從鴉片戰爭爆發以來,中國一直飽受外來列強的侵犯。此次抗日戰爭獲得勝利,它極大地推進了中國革命的發展進程,同時也促使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其次,對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來說,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非常重大。中國戰場是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戰場,在反抗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抗日戰爭起到了表率作用。中國抗日戰爭持續時間最長,並且抗擊的侵略勢力最多。
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民用鮮血換來了勝利,並且狠狠打擊了法西斯力量。同時,中國在抗日戰爭中取得的勝利讓半殖民地國家看到了希望,在中國取得勝利的鼓舞之下,他們積極地爭取民族解放和獨立。抗日戰爭的勝利,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擴大了中國對全世界的影響力。從另一方面來說,中國在抗日戰爭中取得的勝利,也為世界和平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所以,總體來說,抗日戰爭的勝利具備多方面的意義。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時期,是中國人民武裝力量主動出擊對抗侵華日軍的戰役,也是抗日戰爭中華北地區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戰役。百團大戰打出了在日軍後方努力抵抗的中華軍民的聲望,打出了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能夠勝利的希望和信心,更是在戰略布局上強而有力的遏止了國民黨想要妥協投降的想法、支持了國民黨抗日的戰場。此次戰役是在中國共產黨總部的統一指揮下,其晉察冀軍區、129師、120師在河北山西以破壞偷襲石家莊至太原的正太鐵路為重點的戰爭。
當時中國對於繼續抗日的戰爭立場正處於挫敗的狀態下,妥協投降的氣氛日漸濃重,人民和國民黨一些高層對於勝利已經不抱任何希望,百團大戰的打響是讓這些人用看笑話的態度欣賞著中國共產黨的垂死掙扎,當料定了的事情沒有發生,結局被翻轉後,那樣所得到的震驚或許才是動人心魄的,而百團大戰的勝利就是這般的動人心魄,它讓國民日漸走向妥協的心振奮了起來,它更是讓人民看見了勝利的曙光。百團大戰的勝利得到了國際反法西斯戰線的高度讚賞,減輕了在正面對待日軍的戰場上的壓力。百團大戰雖然振奮了民心,牽制住了日軍南進的腳步,但是日軍瘋狂的「清剿」、大肆反撲,使得敵後根據地的軍民受到了重大的創傷,也使得敵後根據地面臨的抗戰形勢更加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