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紅樓夢》裡的大觀園是明末清初封建社會的一個縮影,那牟氏莊園則是清朝晚期封建社會的一個寫照。這座古建築,在歷史的車輪裡,歷經無數風雨,承載著道不盡的往事舊憶。
牟氏莊園,座落於山東省棲霞市區,始建於清雍正元年,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封建地主莊園。牟氏莊園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有著「中國民間小故宮」的美譽,198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牟氏莊園規模恢宏,文化濃厚,以其建築文化、農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冠絕於世。
人間瑰寶建築文化
在牟氏莊園遊覽,感受著歷史悠久的古建築散發的獨特魅力,一種莊重感油然而生。牟氏莊園建築古樸壯觀,內涵深沉,六個大院沿南北中軸線依次建為南群房、堂房、客廳、大樓、小樓、北群及東西群廂多進四合院落,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典型北方民居建築特色的古建築群落。莊園建築工藝獨特,雕刻砌鑿,工藝細膩精湛,明柱花窗,文採斐然,美妙絕倫,具有「三雕」、「六怪」、「九絕」之藝術特色,被譽為「傳統建築之瑰寶。」
獨具特色農耕文化
牟氏莊園的農耕文化獨具特色。莊園正門書有八個大字:「耕讀世業、勤儉持家」,這是牟氏族人淡泊名利、追求寧靜、積攢家業的精神寫照。與當時「學而優則仕」的社會風氣相悖,牟氏家族卻選擇了歸隱田園、置地農耕的道路,可見,牟氏家族有著自己的堅守。
源遠流長民俗文化
牟氏莊園的民俗文化源遠流長。棲霞民俗文化的地域性、多樣性以及傳承性,在牟氏莊園可窺得一斑。花餑餑、剪紙、拋繡球、迎親娶親、發大殯、民間燈展等等,生動地反映了膠東地區的農業生產俗、家族俗、衣食住行俗、人生禮儀俗、節慶俗等古老的民俗事項。為傳承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牟氏莊園每年都在「五一」、「十一」黃金周舉辦「民俗文化旅遊節」,再現牟氏家族盛世時期的歷史文化生活。
在牟氏莊園體驗大餑餑的製作是一件樂事。看彩色的麵團在巧手的揉捏之下,變成惟妙惟肖的各種形態,一抹歡愉與成就感也會不覺漫上心頭。
觀賞牟氏莊園,感受多樣文化的交織,為自己的人生旅途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圖文:韓春義 王大利 文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