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利村是在貴州黔東南地區一個有著600年歷史的侗寨,它基本上保持了傳統文化的原樣。古老的木製建築、河流和井,以及梯田,都反映了舊生活方式的和諧。」井上民宿」 是由工作室設計的一家全新精品酒店,旨在將自身定位在村莊的簡單而簡樸的生活方式中。項目的挑戰在於找到方法,更新傳統的建築方法與當代設施和演變的設計,同時不失去大利村傳統根源的完整性。
▼建築外觀
▼沿著碎石路到達建築
井上民宿座落在村子中很顯眼的半山腰上、一座古井的正上方,面向村落的中心-鼓樓坪,擁有非常遼闊的視野,同時三層樓的量體也對整體村落風貌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因此這次的增改建中,設計師謹慎地在傳統民居與新的旅社機能當中取得平衡,在保有室內良好視野的同時,也維持立面上村落原有的構造節奏。
▼從入口進入公共空間
在貴州黔東南地區,傳統的木結構建築已基本得到保護,現代性仍然設法通過各種方式悄悄進入。其中最常見的是使用混凝土地基。首層水泥框架結構上再搭建傳統穿鬥木構造是很常見的當代折衷形式,井上民宿這個改造項目也不例外,設計師面臨的關鍵挑戰是找到一種新的建築語言,可以更好地融合傳統木結構與下面更現代的混凝土框架之間的差異,在梁柱之間尋找傳統與現代結合的可能性。
▼豐富的傳統元素
▼從公共空間看向窗外
面對物理環境,傳統西南民居透過架高的竿欄與火塘、煙燻等方法去除冬日的溼冷體感,設計師進一步嘗試透過現代的方式將原有的單層拼板牆改造成具隔音防振與保溫隔熱等現代需求的多層牆體,並透過立面上外凸的飄窗與風板來捕捉平行於山脈的谷風,營造被動式通風,有助於夏季室內外的空氣對流,緩解室內的悶熱感。
▼開敞通風的臥室空間
材料上,除了大量使用杉木之外,建築師也大膽嘗試了當地帶有燒結黑斑的紅磚作為民宿一層空間的主要飾面材料,透過細心的安排,這個常見於豬舍牆體的磚材儘可能的展顯出了材料的本質與秩序,打造出屬於大利村的公共空間氛圍。
▼浴室與衛生間
▼細部
期待井上民宿能夠成為村內民宿的典範之一,藉由村民集體的環境意識,讓大利村朝著可持續發展的旅遊模式前進。井上民宿將成為一座通往未來的橋梁,帶動旅遊業,帶來改變,將舊與現代、傳統與現代融合在一起。並在村裡形成集體環保意識,植根於美學和物質文化,使大利村找到一條尊重和重視過去的前進道路。
▼夜景
▼首層平面圖
▼頂層平面圖
▼立面圖
▼剖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