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袖珍國家來說,一個國家就是一個城市,比如新加坡,而對於一個陸地大國來說也有這樣的國家,而且面積還不小,全球國家之中排名第十七位,國土面積為156.65萬平方公裡,它就是蒙古,它有一個世界上最尷尬的首都--烏蘭巴託,它雖只是一個首都,卻以一城之力支撐著全國的發展,被戲稱為是蒙古唯一的城市。
烏蘭巴託
蒙古國人口非常少,約294萬。烏蘭巴託的城市人口140.8萬,以年輕人居多。一半的人口居住在首都,隨著烏蘭巴託的城市化建設和多元化開發使烏蘭巴託以外的人口大量移近,人口不斷增長。其中55%的人口生活在烏蘭巴託市區,其餘人口生活在烏蘭巴託市區周圍以及烏蘭巴託郊區。烏蘭巴託佔地面積僅佔全國人口的0.5%,但是人口超過35%的人口生活在烏蘭巴託。因烏蘭巴託較社會保障高的因素,蒙古國各省市的人口大量移進烏蘭巴託。已建設的住宅遠遠滿足不了烏蘭巴託人的需求,所以面臨著一系列的住宅樓盤開發問題。
首都對一個國家的作用,不言而喻,大部分國家的首都,都是其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的中心,蒙古國也不例外,烏蘭巴託就是蒙古國的首都,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工業,科技中心。
烏蘭巴託已由蒙古昔日的宗教中心變成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城市附近的礦產資源主要是煤。全國大部分工廠企業設在這裡,工業以輕工業、建築材料、金屬材料和食品工業為主,隨著基礎設施的建設烏蘭巴託重工業有所發展。全市工業總產值約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一半以上。烏蘭巴託市地毯廠生產的純羊毛地毯多次獲得萊比錫國際博覽會獎牌,還有裘皮服裝、山羊絨和駝絨製品,成了該市主要的出口創匯產品。
不過,雖說首都對國家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很少有國家會將發展全國的重擔都壓到一個城市上,像我國,說起發展速度較快的一線城市,我們有北上廣深,再之後有成都、杭州、重慶、南京、天津、廈門等,國家整體的發展還是比較均衡的。
烏蘭巴託是全國的交通運輸中心,以鐵路、公路為主,空運為輔構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北京—莫斯科鐵路幹線經過該市,貫穿全蒙南北。從烏蘭巴託向南北延伸的鐵路幹線,不僅在蒙古經濟建設中發揮著巨大作用,而且是連接中蒙俄三國並繼續延伸的亞歐「大陸橋」的重要組成部分。
烏蘭巴託蒙古人
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庫倫為烏蘭巴託,並定為首都,意思是「紅色英雄城」。城市附近的礦產資源主要是煤,全國大部分工廠企業設在這裡,工業以輕工業、建築材料、金屬材料和食品工業為主,隨著基礎設施的建設烏蘭巴託重工業有所發展。
這樣看烏蘭巴託還不看出有多大,蒙古第二大的城市與第一的差距,額爾登特: 人口 8萬6000人, 為蒙古國第二大城市;達爾汗: 人口7萬4000人, 為蒙古國第三大城市;喬巴山: 人口3萬8000人為蒙古國第四大城市。這樣一看就知道城市差距,為什麼蒙古只有一個大城市了,從第二位人口看比我們的縣城人口都少,在第四位後就是鄉鎮農村的水平。烏蘭巴託支撐一個蒙古不足為奇了。
從空中航拍烏蘭巴託會發現,很多的高樓建築群都分布在市中心,在城市外圍還是一望無垠的草原,只偶爾散落著幾個蒙古包,這和烏蘭巴託的地勢有關係,它的南北兩面是連綿起伏的群山,東西兩面則是廣闊的草原,這也決定了這個城市的發展走向。
在蒙古國當地有一個說法就是,蒙古國只有一座城市,那就是烏蘭巴託。從這句話中就可以知道烏蘭巴託的地位有多尷尬了,對這個壓力山大的首都,而蒙古除了要規劃國家城市布局,更主要的把人口夠上去,才會有更多大城市出現。這也是很尷尬的國家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