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日幾時過 清風無處尋

2020-12-21 騰訊網

赤日幾時過,

清風無處尋。

經書聊枕籍,

瓜李漫浮沉。

蘭若靜復靜,

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許,

那更惜分陰

(宋)曾幾《大暑》

二十四節氣

大暑

關於大暑

今年的大暑時間為

2020年7月22日 星期三

農曆庚子年 六月初二

大暑

農曆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二個

夏天的最後一個節氣

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

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

大暑養生

大暑時節氣候炎熱而生機勃發,陽氣最為旺盛,陽氣外發,氣血運行亦相應活躍,根據養生原則應重在養心。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01

靜心養生

大暑高溫酷熱,易動肝火,常常會覺得心煩意亂、食欲不振、急躁焦慮等,我們稱之為「情緒中暑」。此時宜心態清靜,俗話說「心靜自然涼」,越是天熱越要「心靜」,以避免不良刺激。

02

藥食同源

選擇具有清心降火、養心安神效果的食物,如:茯苓、麥冬、菊花、金銀花、荷葉、大棗、蓮子、百合、小米、冬瓜、苦瓜、西紅柿、西瓜、香蕉、蘋果等食用。

03

調整起居,保證充足的睡眠

中午應小睡會兒,因睡眠與情緒和免疫力密切相關,睡眠不足則抵抗力差。

如果夜晚睡眠不佳,可以在睡前喝一杯五加棗仁茯苓茶,用五加葉、酸棗仁各2g,茯苓、大棗、百合各1g,紅參0.5g。煮茶飲即可,睡前一小時飲用,可安神助眠、提高免疫力,改善失眠多夢。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大暑
    盛夏時節,真是熱得無處逃避。柴能燃出火,湯能熬成膏。鳥都嫌棄自己的羽毛,獸也嫌棄自己的皮毛。唐代詩人李群玉《文殊院避暑》有言:赤日黃埃滿世間,松聲入耳即心閒。有人甚至恨不得夢想著,一生一世都居住在雪山之中。
  • 赤日炎炎清風藏 靜心調養防暑熱
    本報訊(記者 許嵐)「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22日,「大暑」節氣隆重登場,雖因梅雨少了幾分炙熱,但自此可知,酷暑驕陽已成為了這個時節的霸主。若能靜心而坐,品一盞仙草,嘗幾片西瓜,正是無上的享受。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二個節氣,一年中最熱的時期。
  • 35首大暑詩詞:何以銷煩暑,詩中尋清風
    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何以銷煩暑,詩中尋清風。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赤日炎炎,亂蟬嘶叫。
  • 今日大暑:炎炎夏日長,詩中尋清風
    在這個炎熱的季節,不妨跟著詩人們一起過大暑哦。《六月十八日夜大暑》【宋】司馬光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人情正苦暑,物怎已驚秋。《大暑》【宋】曾幾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經書聊枕籍,瓜李漫浮沉。蘭若靜復靜,茅茨深又深。炎蒸乃如許,那更惜分陰。
  • 7月22日16時37分迎來「大暑」節氣,桑拿天將成常態
    新華社天津7月20日消息,「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7月22日16時37分迎來「大暑」節氣。「大暑」即大熱,此時節熱浪滾滾,酷暑難熬。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說,每年陽曆7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20度時「大暑」開始,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今年的7月22日至8月6日為「大暑」節氣,正值「三伏」裡的「初伏」和「中伏」。「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
  • 【流年之愛20190729】天地一大窯,清風哪裡尋
    哪裡尋 凌晨暴雨,如傾如潑。過十點,又如蒸籠一般。幸虧昨個兒已把肉肉們都搬進了屋。明天就要出門了,沒人照顧,不敢任他們露養在外,他們雖不怕淋雨,但很怕雨後的曝曬。肉肉們要獨自面對接下來的半個月,沒有空調和冰塊降溫,不能適時澆水曬陽,也不能放在外面通風,不知回來後長成啥熊樣。能活著就好吧。對它們還是有信心的。
  • 關於大暑的詩詞,這一票詩人都寫過
    2018年7月23日,正式迎來大暑。夏天的命是空調給的。古人沒有空調,如何消暑?我們從其詩歌裡可以發現端倪。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心靜自然涼,老先生自然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的消暑方式就是:端坐院中,什麼都不想。
  • 「清風不肯來,烈日不肯暮」大暑,宜養心,4首古詩詞
    大暑節氣過完就要到秋天了,聽到山林中傳來的鐘鳴聲覺得心清淨了不少。桂花在午夜盛開,螢火蟲的光亮在夜晚一閃一閃。我備好了瓜果,邀請朋友前來做客,洗墨池邊長了很多的菰蒲。《大暑》宋代:曾幾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經書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 最熱夏天來了,安居靜養過「大暑」,警惕高溫天,消暑先靜心!
    大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2020年7月22日16:36即是大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