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在黑龍江省博物館奇妙夜活動中,在講解員的講解下興致勃勃地參觀展覽。
德國柏林的「博物館之夜」活動,講解員為前來參觀的孩子們介紹館藏展品。
在黑龍江省博物館奇妙夜的恐龍組裝活動中,孩子們都躍躍欲試。
「同學們知道什麼是乾冰嗎?在舞臺上的乘雲駕霧的效果是怎麼製造出來的?」「豬、雞、魚,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小動物,你了解動物身體的奧秘嗎?」近日,黑龍江省博物館首次舉行「奇妙夜科普活動」,在夜間面向公眾開放「首秀」,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積極參與,帶給不同人群不同的奇妙感受,受到了廣泛關注和好評。
由此也引發了觀眾的特別關注:博物館的夜間開放能否成為常態;在開放的同時,除了觀看展覽,能否增加更多的互動體驗和有吸引力的公眾服務項目?讓夜遊博物館成為市民的一種文化休閒新選擇,無疑為我省博物館以及各類文化展館提出了一個新課題。
遠離白日喧囂夜遊博物館有獨特魅力
首次舉行「博物館奇妙夜」活動,又不是周末,省博物館曾一度擔心是否會有觀眾「捧場」。但是大大出乎意料,17時許,就陸續來了200多位觀眾,而且絕大多數是小觀眾。他們多是放學後就興衝衝趕來的。由於第一次夜間參觀體驗博物館,博物館又提前做了充分的準備,組織了參觀展覽、恐龍挖掘、恐龍組裝、觀看實驗、新科技AR體驗等豐富多彩的科技互動活動,孩子們都感覺特別神秘,參與起來特別投入。
哈爾濱市第156中學的學生曾欣然說,以前都是白天來博物館,基本就是看看展覽。這次的參觀感覺特別新奇,和白天的體驗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在這裡做乾冰實驗,特別有趣,和在學校的感覺完全不一樣。很多家長也表示,這種方式很新奇,可以說是寓教於樂,而且能夠在下班後陪同孩子一起來參加,親子的感覺非常幸福。
當晚,除了孩子們,還有一些聞訊而來的親密情侶,互相攙扶的老伴兒,以及剛剛走出辦公大樓的上班族們。漫遊於博物館裡,他們都感覺是一種與眾不同的有「品位」的休閒與放鬆。
博物館、科技館領域專家張昱告訴記者,夜間體驗博物館、科技館,這種方式會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感受,甚至能帶來驚喜,使其對科學的探索產生更多的好奇心,從而激發想像力、創造力。因為一直以來,在公眾通常的思維模式裡,夜間開放的公共場所應該是餐廳、商場以及酒吧之類的地方,但又有誰會拒絕在夜幕降臨時走進博物館呢?事實證明,人的感覺會因為夜晚而變得敏感尖銳。遠離了白日的喧囂,夜晚的博物館靜謐神秘,更有著獨特的魅力,置身其中、屏住呼吸,可以來一場難得的心靈對話。
「博物館之夜」構建全新公共文化空間
「博物館之夜」活動起源於歐洲,是指在同一個地區的同一天,多個博物館和文化機構在夜間向觀眾開放,並舉辦各種文化活動的特別策劃,以便吸引那些平時不會參觀博物館的人,加入到文化活動中來。「博物館之夜」活動在德國柏林有著較長歷史。1997年,柏林舉辦了第一個博物館之夜,緊隨其後,法國在1999年舉辦了這一活動。似乎這個並不複雜的主意使全世界的文化機構恢復了活力,自此,博物館之夜風靡歐洲,遊客絡繹不絕。這一項目還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支持,在歐洲至少30個國家、超過2000家博物館提供免費的活動給數以百萬計的參觀者。
省社科院文學所副研究員張珊珊說,「博物館之夜」之所以風靡,不僅僅是因為博物館延長了開放時間,更主要的是它開啟了一種新的服務方式,對於公眾來說,開啟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文化消費方式。博物館作為傳承歷史文化、傳播科學知識、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場所,它不僅是歷史、知識、藝術、文化的殿堂,還是積極推動博物館成為引領廣大民眾生活時尚的重要場所。在美麗的夜晚,趁著月色,和親人好友到博物館裡轉轉,這將是一種全新的時尚生活。在現代化大城市裡,人們通常白天工作忙碌,相伴而生的是豐富的夜生活。如果文博機構在夜間也能集中開放,無論是本地市民還是外來務工人員,無論是上班族還是在校學生,都有更多機會接觸到不同類型的文化藝術,那麼他們也會對整個城市乃至國家的歷史文化有更加系統、全面的了解。
她說,夜間開放博物館一方面在時間上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緩解了每逢周末、節假日的人流高峰,可以讓每一個來博物館參觀的人得到更好的欣賞學習體驗;另一方面,使得晚飯後的休閒娛樂不再拘泥於電影電視,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選擇,在潛移默化中營造了社會生存與發展所必需的文化環境,構建了共享與參與原則的公共文化空間。
增設特色文博活動打造全新夜間運營模式
從國外至國內,事實表明,博物館在夜間開放,吸引了更多的公眾走進博物館,贏得了人氣,受到了歡迎。但是不是所有的博物館都適合夜間開放?在我省,這次的試水是否就此打開了博物館之夜的大門?
省文化廳博物館處處長張國田說,博物館在夜間開放,是有利於提升公眾文化服務的積極舉措,也是一種讓藏在展廳裡的文物與公眾積極互動、鮮活起來的有效方式,可以讓更多的市民走進博物館。但不是所有的博物館都適合夜間開放,要依據自身情況來考量是否有必要開放夜遊。相對來說,觀眾流量較大、館藏資源較多的博物館更適合、也更有條件開放夜場;同時,博物館夜間開放模式需要探索,因為這不僅僅是一個延長開放時間的問題。目前來看,我們可以首先試著在節假日組織開展一些夜場活動。
省博物館副館長王雨波說,博物館夜間開放,從長遠看是一個趨勢,但需要很多條件支持。首先,博物館夜間開放涉及運營成本、人員管理等多方面的問題,還有展品安全、觀眾秩序維護等方面的壓力。另外,博物館的夜遊並非僅僅是加幾個人、增加開放時間,夜遊項目需要博物館增設有別於白天的特色服務,所以還要推出適合的夜遊文博活動,給觀眾帶來新體驗。也就是說,夜間開放不能只是簡單地打開博物館大門,應該先著手打造對觀眾有吸引力的公眾服務項目和互動體驗活動,才能讓夜遊博物館成為市民的一種文化休閒新選擇。
張昱認為,博物館、科技館夜間體驗的運營模式,將成為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美國探索館推出「白天+黑夜展覽模式」,每周四晚上專門對成年人開放,觀眾在體驗展項樂趣的同時,還可以品嘗美酒。科學的樂趣和夜晚的美妙結合在一起,不僅僅為成人提供了一個學習的場所,更是一個放鬆和娛樂的平臺。美國探索館的夜間體驗還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很多情侶將科技館作為約會地點,許多中老年人也經常來科技館參觀,不止一次,而是多次來參觀。當然,博物館、探索館夜間項目應當常開常新,每次帶給觀眾不一樣的體驗。正如探索館的教育理念一樣,科技館是一個終身教育的場所,這與國內科技館主要受眾是青少年、兒童的定位還是有所差別的。無論是從教育理念上還是運營模式上,這些都值得借鑑和學習。但是,學習並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要探索出一條適合本土科技館、博物館的運營模式。
另外,博物館舉辦的一些特色活動,在晚上表演還是有其區別於白天表演的獨特魅力,比如歌舞表演、音樂會和歷史舞臺劇等,在晚上配合各式燈光才能更出彩、更炫目。夜宿博物館活動更是能近距離體會到夜晚博物館的神秘,可以享受白天看不到的場景。
張珊珊說,夜間開放模式是博物館從免費開放到探索如何做好開放服務的有益嘗試。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化數位化成為公共文化機構為大眾提供現代化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手段。所以博物館應當與時俱進,發展創新,做好公共文化服務,推動博物館的現代化建設進程。例如可以利用手機移動網際網路做相關的APP的推送,實現線上線下的同步互動。一些主題展館可以對接卡通萌物,做一些伴手禮等文化產品,使博物館真正破開文化傳播的壁壘,進入生活,走向民間,融入公眾。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董雲平
微信│返回人民網黑龍江微信首頁,留言發布新聞線索。請附聯繫人姓名電話。
熱線│15546312315
QQ │168744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