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統六國,天下歸一,築長城以鎮九州龍脈,衛我大秦、護我社稷。朕以始皇之名在此立誓!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歷代君王都有後宮佳麗無數。但是歷史上並沒有記載過秦始皇的皇后是誰?以及後宮妃嬪。
先看看影視作品中秦始皇有過愛恨情仇的女人們。
影視《秦始皇與阿房女》裡秦始皇有了個青梅竹馬的戀人,美麗的阿房,由超級古裝大美女趙雅芝扮演,芝姐年輕時候的顏值真是配得起一座阿房宮。阿政和阿房幼時在趙國相識,善良的阿房經常照顧被人欺凌的阿政。後來阿政回到秦國繼位為秦王,長大後二人重逢,秦王想立阿房為後,但是羽翼未豐的他卻受到很多阻撓,性情也逐漸變得殘暴起來。最後秦王清除權臣的勢力,掌握實權後準備興兵統一七國,阿房勸阻無效後自殺身亡。
電視劇《麗姬傳》中公孫麗進宮後給嬴政帶了一頂綠帽,她懷了荊軻的孩子。而嬴政也不計前嫌幫母子倆瞞著,假裝麗姬已經侍寢什麼的,孩子是他的。其實公孫麗進宮一年嬴政根本沒有碰過她,麗姬本人也很討厭嬴政,是後面孩子荊天明生下來以後,麗姬才發現嬴政這人不錯,喜歡上他的。
但喜歡沒多久,又悲劇了。
這邊麗姬一步步稱霸秦王后宮什麼的,那邊荊軻放不下仇恨一心要刺殺秦王,就答應了燕王的請求前去刺殺嬴政。最後的結局大家都知道了,圖窮匕見刺殺失敗,荊軻一命嗚呼,連帶著被俘虜來的麗姬也倒黴了,被秦王賜了毒酒。
麗姬死後秦王想把荊天明也殺了抹去麗姬存在過的痕跡,最後還是放過了他,把麗姬深埋在心,成就一代霸業了。這就是《麗姬傳》原著的結局。
以上都是秦始皇有過愛恨情仇的有是影視作品。秦始皇到底有沒有喜歡的女人?
秦始皇成年後,嬴政堅決拒絕立皇后,而且終其一生也沒有立皇后。考古發現證明,秦始皇陵中各種設施和用具應有盡有,部署十分周密,可是卻沒有皇后陵。有人認為,這是由於秦始皇死後而皇后仍健在,秦王朝又很快覆滅,因此皇后未能葬在陵園內。可是,偌大的秦始皇陵園裡面,卻根本沒有為皇后預留陵墓的位置。秦始皇的皇后是誰,任何一部史書都沒有記載。而且,秦始皇后宮的任何資料也沒有記載。涉及到秦始皇后宮的史料,只有秦二世胡亥即位後的一句話:「先帝後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於是把秦始皇的後宮全部誅殺。這是所有關於秦始皇的史料中唯一涉及後宮的記載,堪稱一句話新聞。因此,秦始皇就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後宮狀況不明的皇帝。況且,他還是「始皇帝」,距離《史記》成書僅僅一百年!
我認為,這一不正常的狀況與母親對他肉體和心靈的雙重傷害息息相關。嬴政13歲即位,22歲親政,長達九年的時間裡,秦始皇沒有立皇后;在22歲到50歲長達28年的統治時期,秦始皇也始終沒有立皇后。這到底是為什麼?答案仍然是他的母親。因母親帶來的心理陰影終生伴隨著秦始皇,致使他成了一個女人的仇視者,視所有的女人為不潔之物,就像他的母親一樣。可是他對母親的感情又是奇異的。很少有人注意到,在母親死後,秦始皇的生活中出現了一位奇怪的女人。這個奇怪的女人叫清,是巴郡的寡婦。
《史記·貨殖列傳》中有寥寥數語的記載:「巴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家亦不訾。清,寡婦也,能守其業,用財自衛,不可侵犯。秦皇帝以為貞婦而客之,為築女懷清臺。清窮鄉寡婦,禮抗萬乘,名顯天下,豈非以富邪?」—清的先人因經營丹礦成為億萬富翁,清作為家族的後裔繼承了這份家業,而且擁有一支龐大的私人武裝保護家業,此之謂「用財自衛,不見侵犯」。秦始皇認為清是一名貞婦,對她非常客氣,而且把清接到秦朝的首都鹹陽安度晚年。清病故後,秦始皇又將清的遺體運回家鄉安葬。不僅如此,秦始皇因為懷念清,專門在埋葬之地為她修築了一座名為「懷清臺」的豪華紀念碑,以供緬懷,以至於司馬遷感嘆道:清不過是一名窮鄉僻壤的寡婦,竟然「禮抗萬乘」,和秦始皇平起平坐,名聲顯於天下,難道不是因為她富有的緣故嗎?司馬遷的感嘆也許遠遠沒有揭示出清和秦始皇關係的實質。
秦始皇對清的禮遇令人驚詫。最奇特的是,秦朝統一全國後,為了防止六國之人的反叛,把全國所有的兵器都收繳加以熔化,鑄造成編鐘和12個重達三萬公斤的銅人,安放在宮中。嚴苛的《秦律》也明文規定:天下兵器,不得私藏。可是秦始皇卻能容許清擁有一支龐大的私人武裝!這份禮遇早已遠遠超越了司馬遷認為的是為表彰清的富有的程度。還有學者認為,秦始皇一生都在求神仙和不死之藥,而清經營的丹礦是冶煉丹砂的最大企業;秦始皇陵中「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保守估計大約有100噸水銀,同樣需要丹礦冶煉提取,因此之故,才對清超乎尋常地禮遇。可是,在清死後,秦始皇已經失去了繼續懷念清的利益動機,怎麼解釋「懷清臺」的刻骨相思?宋朝的夏竦在《女懷清臺銘》裡批評巴清「婦越閨戶,預外事,是非貞也;圖貨殖,忘盥饋,是非孝也;採丹石,棄織紝,是非功也;抗君禮,乖婦儀,是非德也」,指責秦始皇表彰巴清是「婦非所表而表之,表貪競也;臺非所築而築之,築禍亂也」。夏竦以靈敏的嗅覺,也許還有不為我們所知的資料,態度隱晦,同時又旗幟鮮明地推翻了秦始皇對清的「貞婦」封號。夏竦到底在懷疑什麼?我認為,夏竦懷疑的是—巴寡婦清是秦始皇的戀人!在清身上,折射著秦始皇對母親的奇特感情。這種感情一方面是仇恨,一方面又糾纏著莫名的戀母情結。尤其是對天性內向的秦始皇而言更是如此。清的年齡大約比秦始皇要大上十歲左右,秦始皇把這份感情移情到了清的身上,清就是秦始皇母親的「想像性的替代」。清死後,即使築起了豪華的「懷清臺」,秦始皇仍然無法消泯對清的刻骨相思,不久就在巡遊途中病死,追隨清的亡魂而去。因此秦始皇一輩子都沒有喜歡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