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河古鎮
納西語稱「紹塢」,因村後聚寶山形如堆壘之高峰,以山名村,流傳變異而成,意為「高峰之下的村寨」,是納西先民在麗江壩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束河古鎮位於北緯26度55分,東經100度12分,在麗江核心部位。 束河古鎮是茶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鎮,也是納西先民從農耕文明向商業文明過渡的活標本,是對外開放和馬幫活動形成的集鎮建設典範。束河是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於2005年入選CCTV「中國魅力名鎮」。涑河有八景分別是夜市螢火、龍門望月、雪山倒映、斷碑敲音、魚水親人、西山紅葉、石蓮夜話、煙柳平橋。光是這些名字都讓人神往了!

烏鎮
烏鎮位於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別名烏墩、青墩,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烏鎮素有「中國最後的枕水人家」之譽和「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有西柵、茅盾故居、木心美術館等著名景點,是典型的中國江南水鄉古鎮,於1991年被評為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

和順古鎮
和順古鎮古名「陽溫墩」,位於騰衝西南4公裡處,由於小河繞村而過,故改名「河順」,後取 「士和民順」之意,雅化為今名,全鎮人口6000多,而僑居海外的和順人則達12000多人,是雲南著名的僑鄉。六百多年來,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詔文化、邊地文化在這裡交融碰撞,形成了獨特的僑鄉文化和馬幫文化,使和順成為雲南省四個典型的生態文化村之一。和順自古有崇文尚教的優良傳統,明清兩朝,這裡出了400多名舉人、秀才,是緬甸四朝國師尹蓉、翡翠大王張寶廷、著名哲學家艾思奇的故鄉。全鎮人口6000餘人,在外華僑就達12000餘人,主要分布在緬甸、泰國、日本等十三個國家和地區。主要文化旅遊景點有艾思奇故居、和順圖書館、滇緬抗戰博物館和以彎樓子、劉家大院等為代表的中西合璧式古民居。

木瀆古鎮
木瀆古鎮位於蘇州城西,太湖之濱。東與蘇州市西南郊相鄰,南與橫涇、越溪兩鎮交界,西與胥口、藏書兩鎮相接,北與楓橋鎮和蘇州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相連。木瀆古鎮地處太湖流域,這一地區長期形成的水鄉習俗是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木瀆古鎮歷史上經濟相對發達,因而節慶習俗多姿多彩,民俗風情更具鮮明特色。

南潯古鎮
南潯古鎮地處杭嘉湖平原北部,太湖之南,東與江蘇蘇州(吳江區)接壤,西距湖州市區32公裡,是湖州市接 軌上海浦東的東大門。南潯歷來是江南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文化之邦」,1991年被列為浙江省15個歷史文化名城之首。

婺源古鎮
婺源古鎮位於中國江西省,中國最美的十大古鎮之一,歷史上曾屬安徽管轄,是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婺源古鎮面積2947平方公裡,境內山多地少,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與莊園」之稱。這裡民風淳樸,文風鼎盛,名勝古蹟遍布全縣。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築,有田園牧歌式的氛圍和景色。整個兒就是一幅未乾的水粉畫,又像是莫奈的印象派,處處都散落著可以謀殺膠捲的美。

周莊
周莊鎮是一座江南小鎮,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崑山市西南部,有「中國第一水鄉」之譽。周莊鎮歷史悠久,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有獨特的人文景觀,是中國水鄉文化和吳地方文化的瑰寶。其民居古風猶存,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橋。一起去周莊感受歲月靜好,領略水鄉之美。

西塘古鎮
江南六大古鎮之一,生活著的千年古鎮,是古代吳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古鎮內多處種福堂、尊聞堂、薛宅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群。西塘素以橋多、弄多、廊棚多而聞名,民風淳厚,櫓聲悠揚。傍晚夕陽斜照,漁舟唱晚,燈火閃耀,酒香飄溢,整座水鄉古鎮似詩如畫。

黃姚古鎮
黃姚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奇峰聳立,溶洞幽深,清溪環繞,古樹參天。全鎮有八條街道,房屋多數保持明清風格,街道均用青石板砌成。「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橋,有橋必有亭,有亭必有聯,有聯必有匾」,以此形容黃姚古鎮最為確切,這些豐富的人文景觀多為明清建築。在這裡,你可以靜靜地發呆,在古鎮漫無目的地逛,或是舉筆蘸墨將眼前的一點一滴留在紙上;若是耐不住寂寞,可租一輛自行車,沿姚江水一直行到文明閣,在田野邊,悠然自得,看盡風光也不錯。

千燈古鎮
千燈古鎮,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古鎮白牆黑瓦,昆韻盎然。古鎮仍保存著明、清、民國時期的建築,並且至今仍保留著「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等古樸風貌。這裡是崑曲、江南絲竹的發源地和顧炎武的故鄉、陶淵明第九代裔孫陶峴也誕生於此。鎮上保留著堪稱「中國第一當」的餘氏典當行。明清石板街為「江南一絕」,是省內保存好的石板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