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方便麵要吃下中國消費升級的蛋糕,為什麼康師傅統一就不能?

2022-01-06 新經銷

文來源:智通財經

這家發明了世界最早方便麵的日本公司——日清食品,已經火力全開瞄準內地市場了,康師傅統一你還好嗎?

1958年,世界第一份方便麵在日本發售,13年後,全球第一杯杯麵也誕生了,而拿下這兩個「第一」的公司正是日清日本。11月14日,其旗下的子公司日清食品已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

現在港股已有兩隻「方便麵股」,分別是康師傅和統一,股價走得均十分坎坷,連港股牛市也無法助其回歸歷史高點。日清一旦上市成功,會複製他們的疲弱走勢嗎?

股價往往反映著業績,康師傅和統一的業績已連續4年下滑,但日清的營收卻穩步增長。據日清公布的上半年業績數據來看,儘管在內地的收入減少3.6%,但剔除了匯兌損失則為增長1%,看起來雖少,卻也好過業績下滑。

同樣是做方便麵,為什麼產生了如此大的收入差異?近年來消費升級或許脫不了關係。不過,為什麼日清要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大舉南上?方便麵市場消費升級的蛋糕有多大?康師傅的業績為什麼沒有享受到升級的紅利?

1991年,康師傅從臺灣來到大陸,考慮到大陸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一來就把市場定位定在了中低端,其主打產品「紅燒牛肉麵」定價為1.98元。按照現在的購買力來算,當時的1.98元相當於現在的3.55元,這意味著康師傅這16年幾乎沒漲過價。

隨後鋪天蓋地的廣告讓康師傅一舉拿下大陸市場,甚至出現了批發商提著一麻袋的籤去訂貨的場面。從此,康師傅盤踞大陸方便麵市場龍頭位置達十餘年之久。

1996年,康師傅在香港上市,整個公司的業務幾乎處在瘋狂發展當中。此時的主流營銷方向在三四線城市,康師傅的產品定位也繼續向低端延伸。這時的物價水平已較1991年翻了1倍,但康師傅方便麵的價格仍維持在1.8-4.5元區間。

兩次適應了市場變化的康師傅,卻遲遲未適應席捲全國的消費升級,而讓其穩坐龍頭的中低端定位反倒成了絆腳石。

據阿里發布的《品質消費指數報告》來看,近5年全年齡段的品質消費指數均在增長線上方便麵消費主力軍在23-35歲年齡段,而這也是品質消費指數提升最多的年齡段。

那麼,在消費升級的時候,康師傅也「升級」了嗎?

康師傅天貓旗艦店銷量最多的產品均價在2.3-2.5元之間,雖然味道多元化了,但從性價比來看,20年前後還是一個樣,早被消費升級甩在身後了。

方便麵「不健康」、「沒營養」等標籤始終揮之不去,消費者渴望更加新鮮、健康、更有品質感的商品,哪怕會讓他們多花一些錢。

康師傅也在掙扎,但其推出的高端系列湯大師和愛鮮大餐,仍無法挽救不斷萎縮的市場蛋糕。

三年前臺灣地溝油事件、康師傅與統一的價格戰,均讓內地的兩大方便麵巨頭錯失了布局消費升級的良機,並讓方便麵生意雪上加霜,徹底被妖魔化。

與此同時,日本曾與方便麵有著同樣地位的拉麵已完成消費升級,從泡麵開到了實體店,徹底改變拉麵的廉形象,搖身一變國民美食,貼著「營養」、「衛生」的標籤和韓國泡麵一起挺進中國。

價格戰結束、消費升級興起、日韓泡麵佔領高端市場,康師傅和統一幡然醒悟。兩家紛紛推出高端產品,其中做的最好的是統一旗下「湯達人」系列,其銷售額在今年前3季度同比增長90%至人民幣10億元,為統一貢獻了大部分收入。儘管如此,也難以扭轉乾坤,今年中期,統一的方便麵業務收益為39.54,仍較去年同期下滑1.4%。

相比之下,康師傅的業績明顯回暖,在業績連續三年下滑後,迎來利潤的首次上漲。今年前三季度,康師傅總營收為488.95億,同比上漲5.91%;淨利潤為19.38億,同比上漲37.91%。其容器面和高價袋面的銷售額分別同比上漲3.98%和11.15%,可見,高端產品是康師傅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

不過,老樹能否發新枝,還要等待時間的驗證。

目前的方便麵市場正散發著兩個信號。

截至去年,方便麵市場已連續4年衰退,但在市場萎縮的背面,卻是高端方便麵的興起。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對中國高端方便麵市場的預測,未來至2021年,中國高端方便麵市場的複合年增長率將達到11.7%。

作為中高端方便麵鼻祖的日清,則乘著消費升級之風吹得最旺之時,欲分拆內地業務在港上市,以進一步席捲內地方便麵市場。

日清比康師傅和統一更具優勢的地方在於,其30年前登陸香港時就將定位瞄準於「高端」。相比售價,香港消費者更注重食品質量、安全及營養價值,能讓日清專注於研發優質方便麵。在香港市場經歷了數十年的沉澱後,再去面對內地的消費升級,日清已贏在了起跑線上。

從日清旗艦店的產品定價來看,其熱門產品的單價為3.9-4.9元,高價產品的單價為5.8-9.1元,整體價格水平均在康師傅定價的上方。而其歷年的收入也始終處於穩步增長狀態,除去今年上半年的匯兌影響,毛利也在持續增長。

不過,日清全面打通內地市場並沒有那麼容易。雖然日清一直是香港最大的方便麵公司,但其在內地市場僅為第二大高端方便麵公司,去年僅佔內地中高端方便麵市場份額的18.2%,康師傅仍佔據市場的榜首地位,擁有逾日清兩倍的市場份額,為39.5%。

康師傅的市場地位及其今年業績的回暖,說明其優勢仍在,或也代表著國產方便麵正走向復甦。據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產方便麵銷售額甚至出現上漲,同比增長4%,終結了方便麵行業連續5年下滑的局面。

中國的高端方便麵之戰才剛剛打響。

延伸閱讀:

文來源:食業家

恰逢統一50周年,近日統一集團董事長羅智先在臺北同出席活動,羅智先會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曝出,統一內部將麵食品重新定義為「生活面」,統一7-11最快明年開啟無人便利店,接下來要把創業精神重新拉回來……

將方便麵重新定義為「生活面」

羅智先看好自熱型方便食品

 

今年8月,統一宣布「退出方便麵市場」,引起譁然。羅智先表示退出方便麵市場,但並不意味著離開面的市場,而是進行重新定位。

近日,統一宣布啟動麵食革新計劃,將大陸傳統的方便麵重新定義為「生活面」,過去要吃得飽,現在追求吃得巧,內部也開始研究各種新型態的生活面可能性,未來將推出超乎想像的麵食產品。羅智先指出,拉寬對面的定義,產品可以展現的方式、食用方法都能與現在有所不同,研發團隊得重新思考消費者什麼時候吃麵、該怎麼吃,甚至須想到如果沒有熱水,該如何做出一碗即食麵。

 

最近在大陸食品市場掀起一波自燃飯、自燃湯品、自燃火鍋等新商品,訴求使用發熱包與清水就能將食物加熱,不需要開火、使用微波爐、甚至不用熱水,就能吃到熱騰騰的湯、面、飯與火鍋,這些都引起了統一的重視。

羅智先說,這種新型態的食品工業技術,將會徹底改變未來飲食習慣,大陸方便麵並不是因為受到外送餐點蓬勃發展影響造成銷售下滑,而是過去的方便麵已經不符合現在消費者的生活型態,食品業必須跟著轉型,才會重新將麵食定義為生活面。

統一對大陸食品事業展開一連串調整,以釜底抽薪的方式將庫存、銷售通路砍掉重練,這也讓統一中控的獲利大為好轉。

技術賦能7-11

統一要加碼無人便利店

 

日前,羅智先首次證實,7-11將應用新科技,在國內開出第一家無人超商,目前內部已經開始規劃籌備中,最快明年上半年就會問世。

 

不過羅智先強調,這不是要取代人力,是要觀察科技與消費者的互動可以到什麼程度,希望把制式的工作交給科技,這樣「人的時間就可以釋放出來,做更多的事情。」

羅智先說:「7-ELEVEN無人商店可能比想像中還快問世。」這顯示內部對這家店的規劃已經走到最後階段。現在可以使用的科技相當多,有些店也已具備發展無人商店的條件,這件事表面看來簡單,背後牽涉卻是很綿密的系統,現在還沒有結論。

 

2017年被稱作是新零售的元年,在這一年裡「無人售貨」這一新型的零售形態風生水起,吸引了眾多行業巨頭的爭相布局。雖然無人零售現階段還有諸多的漏洞,但在未來「無人售貨」是一種趨勢。臺灣未來人力缺口擴大,人口結構老齡化成必然趨勢,零售業是必須走在消費者前面的產業,未來已來,所以統一在抓緊時間做好未來的準備。

重拾創業精神

2017統一改革迎新變

面對集團50周年,羅智先指出,未來會做更多有趣、好玩的事,並朝品格、品味、品牌三大方向發展,同時也希望可以回到過去,他談到,以前創辦人講究感恩的心、無私、惜福,可是很多新進同仁可能無法體會,甚至會有抱怨,期待接下來能把當時創業的精神拉回來。

統一羅智先此前以「清抽屜策略」來形容目前的統一集團,過去已經處理不少資產,統一集團運營更輕鬆,塑身讓身材越來越好。

 

「貧窮教我惜福,成長教我感恩,責任教我無私的開創」這是統一創始人高清愿的信念,也是其個人的人生體悟,更潛移默化地影響每位統一人的思維氣度。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大陸市場,統一不打價格戰,鎖定且看好大陸高價飲食市場商機,推出最好的飲品及方便麵,搶攻大陸13億人口的「高質化」大餅,雖然市佔率還難追上市場老大—康師傅,但近年推出的明星產品,已開始讓對手芒刺在背。

 

消費升級,產品向著高質高價方向發展,這是企業利潤來源的突破口,小茗同學和湯達人的成功讓中國食品企業見到了曙光。下階段,統一將醞釀「生活面」的下一個「紫色風暴」。統一在大陸布局「由量轉質」推出多款「2.0產品」,目標到2020年之前要成為中國大陸快速消費品最有價值的公司。

-END-

版權問題 | 商務合作 | 項目諮詢 | 讀者投稿

電話 | 微信號: zbwx15854817671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日本方便麵能吃下中國消費升級的蛋糕,康師傅(00322)就不能?
    公司 為什麼日本方便麵能吃下中國消費升級的蛋糕,康師傅(00322)就不能?1958年,世界第一份方便麵在日本發售,13年後,全球第一杯杯麵也誕生了,而拿下這兩個「第一」的公司正是日清日本。11月14日,其旗下的子公司日清食品已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現在港股已有兩隻「方便麵股」,分別是康師傅和統一(00220),股價走得均十分坎坷,連港股牛市也無法助其回歸歷史高點。日清一旦上市成功,會複製他們的疲弱走勢嗎?
  • 「消費升級」成熱詞 多元化消費需求助方便麵再現活力
    這一數據表明,隨著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整體運行平穩,在中國經濟發展呈現出穩中求進、進中育新的態勢下,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的穩步提升。從長期來看,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商品和服務供給體系逐步升級,消費結構必然相應改善,消費升級是不可逆轉的必然趨勢。滿足美好生活需求的「消費升級」,成為了未來的一個主旋律。
  • 中國方便麵市場25年暗戰:康師傅慘勝,統一不玩了
    相比之下,統一的老對手康師傅發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財報卻成績耀眼,第一季度公司總收益同比上升3.73%至141.976億元,公司股東應佔溢利同比增長15.32%至4.335億元。雙方的交手始於1992年。這些年來,在傳統方便麵和飲品市場整體頹勢的狀態下,經歷了方便麵爭奪戰、火腿腸補貼戰後的兩大巨頭,如今又不約而同地瞄準了中高端品牌的戰場。
  • 方便麵巨頭康師傅與統一上演渠道狙擊戰
    統一和康師傅這兩大冤家今年都卯足勁要在方便麵上鬥一番。  最近,統一剛向媒體爆料,稱康師傅在東北"排統",緊接著上海爆出"全家"已看不到統一方便麵。然而,當新快報近日向康師傅和統一求證時,雙方都不正面回應。康師傅只強調是"自然選擇",而統一則不願過多評述。  為何此前高調公開矛盾的雙方,現在都進入沉默?
  • 康師傅、統一方便麵業務回暖
    最近幾日,在港上市的兩家方便麵大佬相繼公布去年財報,其中康師傅控股去年斬獲淨利潤24.63億元人民幣,較2017年增長35.42%,統一企業中國淨利潤10.30億元,同比增加17.2%。兩家公司的方便麵業務均微增,部分明星產品甚至錄得三成增幅。這也被業內稱為方便麵市場正觸底反彈,不過再現輝煌仍然存疑。
  • 方便麵「復活」上半年銷量猛增,康師傅統一疫情紅利能吃多久
    在營收個位數增加下,方便麵巨頭的利潤增幅迅猛,尤其是康師傅的利潤增長更是創下了歷史新高:康師傅發布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營收和淨利潤分別實現8%和58.3%的增長。而統一營收和淨利潤則分別實現了2.2%和39.6%的增長。另有行業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方便麵行業整體銷量同比增長5.6%,銷售額同比增長11.5%。
  •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不過,風雲君也曾多次在超市貨架前躊躇不定:這回是吃「康師傅」,還是吃「統一」呢......方便麵和包裝飲料行業的「孿生兄弟」歲月是把殺豬刀。遙想當年的風雲君,身材是多麼均稱窈窕,如今體重卻已上三位數......
  • 「再不努力,連方便麵也吃不起了!」康師傅、統一推高端產品提振業績
    業內人士指出,在消費升級趨勢下,康師傅、統一等企業也在對產品進行升級、創新,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而這正是國內方便麵市場得以回暖的一個重要原因。不過,面對不斷升級的高價高端面,消費者似乎並不像企業想像中那般認可。有網友直呼:「再不努力,連方便麵也吃不起了!」
  • 康師傅VS統一:價格戰後,泡麵雙雄回春潮
    方便麵起源於日本,創始人是被稱為「方便麵之父」的安藤百福。自面世以來,各種方便麵產品便迅速風靡全球,消費者都深深愛上這個「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雖然隨著時間推移,人們消費水平與健康飲食觀念的逐漸提高,方便麵已經不再是快消市場的寵兒,但我們不能否認方便麵的確曾經「統治」過世界。
  • 康師傅肉搏統一:面對面的戰鬥
    零和競爭下的貼身肉搏早在5月初,就有不少爆料稱康師傅為一統江湖對統一趕盡殺絕:先在東北市場以每月倒貼銷售點500—2500元的方式籤下「排他協議」,將統一老壇酸菜面趕出渠道,再在上海地區憑藉頂新國際的共同背景在全家超市封殺統一方便麵。
  • 康師傅、統一2018年淨利潤同比大增,方便麵是如何逆襲的?
    來源 / 經濟之聲綜合國際金融報、AI財經社康師傅公司最近交出了2018年的業績報告。在過去一年裡,康師傅的銷售額超過600億元,淨利潤27億元,比2017年增長近21%。而其競爭對手統一公司2018年淨利潤也達到10億元,同比增加17%。
  • 最經典5種方便麵,康師傅紅燒牛肉麵上榜,全吃過的孩子打醬油!
    最經典5種方便麵,康師傅紅燒牛肉麵上榜,全吃過的孩子打醬油!說起方便麵,幾乎人人都愛吃。以前咱們肚子餓沒東西吃的時候,一看到方便麵,就兩眼放光了。無論是在學校宿舍、地鐵公交,還是一些上班族,方便麵都是一種咱們必不可少的美食,只需要一壺熱水,咱們就能吃到在飯店裡才能吃到的美味!相信80、90後的朋友,對於方便麵的感情就更深了。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網評最經典的5種方便麵,看看大家都吃過幾種?1、康師傅紅燒牛肉麵說起這種方便麵,相信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吧!
  • 關燈吃麵?方便麵龍頭康師傅上半年賣了115億 中國人均吃兩桶
    來源:e公司官微作者: 證券時報 嚴翠 全國方便麵「大哥」康師傅控股最新財報用數據告訴大家,今年上半年這家公司共賣了115億元方便麵,以中國人均14億人口計算,人均方便麵消費約8.2元,相當於每人吃了兩桶桶裝康師傅紅燒牛肉麵。
  • 新中產:消費升級or消費降級
    人們對生活的追求從「吃飽穿暖」上升至「吃好穿好」的層面,這讓曾經廣受歡迎的方便麵開始遭人白眼,「垃圾食品」「油炸不健康」等成為它的固定標籤。方便麵市場因此發生動蕩。如知名方便麵品牌「康師傅」,2016年9月市值蒸發超過1000億港元,被香港恒生指數排除在外。但「神轉折」也就此發生。
  • 康師傅與統一的恩怨情仇:一桶老壇酸菜面引起的血雨腥風
    80年代,天壇方便麵、華豐三鮮伊面、龍潭海鮮面在內地開始了群雄割據,誰也不服誰,這種局面一直到康師傅紅燒牛肉麵的出現才終結。康師傅做了大量調研,突然頓悟了,中國當時的經濟尚不發達,大家對於方便麵的核心需求是能吃飽、吃的爽。1992年,康師傅破天荒的發明了醬料包這種奇葩的東西。
  • 康師傅、統一纏鬥了20多年,如今方便麵卻快要賣不動了?
    儘管在業績方面,康師傅和統一都做得不錯。但無論怎麼說,方便麵對我們來說,似乎失去了當年的魅力。自從1970年,中國第一袋油炸方便麵在上海益民四廠誕生。當時採用的是高壓蒸面油炸工藝,年產僅200噸。而且當時的方便麵屬於小眾消費品,價格也不夠親民。90年代之後,外資方便麵公司便開始看好中國市場,紛紛大舉進軍內地投資設廠。
  • 康師傅、統一財報:方便麵銷量回暖,飲品業務卻等著「拯救」?
    康師傅、統一財報:方便麵銷量回暖,飲品業務卻等著「拯救」?方便麵的頭部企業,相關業績正逐漸在回暖。8月26日晚間,康師傅披露2019年上半年業績。除了康師傅以外,統一方便麵也在發力中高端市場。
  • 方便麵多樣化全方位滿足消費需求
    一直以來,方便麵都是深受消費者喜愛的方便食品之一,沒有任何一種食品可以像方便麵一樣豐富多彩、琳琅滿目,吃法上有幹吃麵、煮麵、泡麵,現在還有自熱面;口味上傳承中華飲食文化精髓,涵蓋東西南北中多達幾百種;包裝上有袋裝、桶裝、連包裝、組合裝、碗裝、杯裝、盒裝、禮盒裝等各式各樣;規格上有點心杯、迷你杯、大食袋、一袋半、多半袋、大食桶、大杯裝等讓消費者可各取所需,「只買適合自己的」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的消費觀念
  • 中國方便麵市場25年暗戰:康師傅慘勝,統一不玩了
    相比之下,統一的老對手康師傅發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財報卻成績耀眼,第一季度公司總收益同比上升3.73%至141.976億元,公司股東應佔溢利同比增長15.32%至4.335億元。雙方的交手始於1992年。這些年來,在傳統方便麵和飲品市場整體頹勢的狀態下,經歷了方便麵爭奪戰、火腿腸補貼戰後的兩大巨頭,如今又不約而同地瞄準了中高端品牌的戰場。
  • 統一方便麵去年收入85億元僅為康師傅1/3 高端面拉動行業增長
    資料圖 中新經緯閆淑鑫攝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中新經緯客戶端指出,無論是市場廣度、渠道深度,還是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統一均不及康師傅。「從市場廣度來看,統一在華東、華南等區域較為受歡迎,在其他區域則相對較弱,而康師傅在各個區域幾乎都有自己的優勢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