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來源:智通財經
這家發明了世界最早方便麵的日本公司——日清食品,已經火力全開瞄準內地市場了,康師傅統一你還好嗎?
1958年,世界第一份方便麵在日本發售,13年後,全球第一杯杯麵也誕生了,而拿下這兩個「第一」的公司正是日清日本。11月14日,其旗下的子公司日清食品已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
現在港股已有兩隻「方便麵股」,分別是康師傅和統一,股價走得均十分坎坷,連港股牛市也無法助其回歸歷史高點。日清一旦上市成功,會複製他們的疲弱走勢嗎?
股價往往反映著業績,康師傅和統一的業績已連續4年下滑,但日清的營收卻穩步增長。據日清公布的上半年業績數據來看,儘管在內地的收入減少3.6%,但剔除了匯兌損失則為增長1%,看起來雖少,卻也好過業績下滑。
同樣是做方便麵,為什麼產生了如此大的收入差異?近年來消費升級或許脫不了關係。不過,為什麼日清要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大舉南上?方便麵市場消費升級的蛋糕有多大?康師傅的業績為什麼沒有享受到升級的紅利?
1991年,康師傅從臺灣來到大陸,考慮到大陸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一來就把市場定位定在了中低端,其主打產品「紅燒牛肉麵」定價為1.98元。按照現在的購買力來算,當時的1.98元相當於現在的3.55元,這意味著康師傅這16年幾乎沒漲過價。
隨後鋪天蓋地的廣告讓康師傅一舉拿下大陸市場,甚至出現了批發商提著一麻袋的籤去訂貨的場面。從此,康師傅盤踞大陸方便麵市場龍頭位置達十餘年之久。
1996年,康師傅在香港上市,整個公司的業務幾乎處在瘋狂發展當中。此時的主流營銷方向在三四線城市,康師傅的產品定位也繼續向低端延伸。這時的物價水平已較1991年翻了1倍,但康師傅方便麵的價格仍維持在1.8-4.5元區間。
兩次適應了市場變化的康師傅,卻遲遲未適應席捲全國的消費升級,而讓其穩坐龍頭的中低端定位反倒成了絆腳石。
據阿里發布的《品質消費指數報告》來看,近5年全年齡段的品質消費指數均在增長線上方便麵消費主力軍在23-35歲年齡段,而這也是品質消費指數提升最多的年齡段。
那麼,在消費升級的時候,康師傅也「升級」了嗎?
康師傅天貓旗艦店銷量最多的產品均價在2.3-2.5元之間,雖然味道多元化了,但從性價比來看,20年前後還是一個樣,早被消費升級甩在身後了。
方便麵「不健康」、「沒營養」等標籤始終揮之不去,消費者渴望更加新鮮、健康、更有品質感的商品,哪怕會讓他們多花一些錢。
康師傅也在掙扎,但其推出的高端系列湯大師和愛鮮大餐,仍無法挽救不斷萎縮的市場蛋糕。
三年前臺灣地溝油事件、康師傅與統一的價格戰,均讓內地的兩大方便麵巨頭錯失了布局消費升級的良機,並讓方便麵生意雪上加霜,徹底被妖魔化。
與此同時,日本曾與方便麵有著同樣地位的拉麵已完成消費升級,從泡麵開到了實體店,徹底改變拉麵的廉形象,搖身一變國民美食,貼著「營養」、「衛生」的標籤和韓國泡麵一起挺進中國。
價格戰結束、消費升級興起、日韓泡麵佔領高端市場,康師傅和統一幡然醒悟。兩家紛紛推出高端產品,其中做的最好的是統一旗下「湯達人」系列,其銷售額在今年前3季度同比增長90%至人民幣10億元,為統一貢獻了大部分收入。儘管如此,也難以扭轉乾坤,今年中期,統一的方便麵業務收益為39.54,仍較去年同期下滑1.4%。
相比之下,康師傅的業績明顯回暖,在業績連續三年下滑後,迎來利潤的首次上漲。今年前三季度,康師傅總營收為488.95億,同比上漲5.91%;淨利潤為19.38億,同比上漲37.91%。其容器面和高價袋面的銷售額分別同比上漲3.98%和11.15%,可見,高端產品是康師傅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
不過,老樹能否發新枝,還要等待時間的驗證。
目前的方便麵市場正散發著兩個信號。
截至去年,方便麵市場已連續4年衰退,但在市場萎縮的背面,卻是高端方便麵的興起。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對中國高端方便麵市場的預測,未來至2021年,中國高端方便麵市場的複合年增長率將達到11.7%。
作為中高端方便麵鼻祖的日清,則乘著消費升級之風吹得最旺之時,欲分拆內地業務在港上市,以進一步席捲內地方便麵市場。
日清比康師傅和統一更具優勢的地方在於,其30年前登陸香港時就將定位瞄準於「高端」。相比售價,香港消費者更注重食品質量、安全及營養價值,能讓日清專注於研發優質方便麵。在香港市場經歷了數十年的沉澱後,再去面對內地的消費升級,日清已贏在了起跑線上。
從日清旗艦店的產品定價來看,其熱門產品的單價為3.9-4.9元,高價產品的單價為5.8-9.1元,整體價格水平均在康師傅定價的上方。而其歷年的收入也始終處於穩步增長狀態,除去今年上半年的匯兌影響,毛利也在持續增長。
不過,日清全面打通內地市場並沒有那麼容易。雖然日清一直是香港最大的方便麵公司,但其在內地市場僅為第二大高端方便麵公司,去年僅佔內地中高端方便麵市場份額的18.2%,康師傅仍佔據市場的榜首地位,擁有逾日清兩倍的市場份額,為39.5%。
康師傅的市場地位及其今年業績的回暖,說明其優勢仍在,或也代表著國產方便麵正走向復甦。據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產方便麵銷售額甚至出現上漲,同比增長4%,終結了方便麵行業連續5年下滑的局面。
中國的高端方便麵之戰才剛剛打響。
延伸閱讀:
文來源:食業家
恰逢統一50周年,近日統一集團董事長羅智先在臺北同出席活動,羅智先會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曝出,統一內部將麵食品重新定義為「生活面」,統一7-11最快明年開啟無人便利店,接下來要把創業精神重新拉回來……
將方便麵重新定義為「生活面」
羅智先看好自熱型方便食品
▼
今年8月,統一宣布「退出方便麵市場」,引起譁然。羅智先表示退出方便麵市場,但並不意味著離開面的市場,而是進行重新定位。
近日,統一宣布啟動麵食革新計劃,將大陸傳統的方便麵重新定義為「生活面」,過去要吃得飽,現在追求吃得巧,內部也開始研究各種新型態的生活面可能性,未來將推出超乎想像的麵食產品。羅智先指出,拉寬對面的定義,產品可以展現的方式、食用方法都能與現在有所不同,研發團隊得重新思考消費者什麼時候吃麵、該怎麼吃,甚至須想到如果沒有熱水,該如何做出一碗即食麵。
最近在大陸食品市場掀起一波自燃飯、自燃湯品、自燃火鍋等新商品,訴求使用發熱包與清水就能將食物加熱,不需要開火、使用微波爐、甚至不用熱水,就能吃到熱騰騰的湯、面、飯與火鍋,這些都引起了統一的重視。
羅智先說,這種新型態的食品工業技術,將會徹底改變未來飲食習慣,大陸方便麵並不是因為受到外送餐點蓬勃發展影響造成銷售下滑,而是過去的方便麵已經不符合現在消費者的生活型態,食品業必須跟著轉型,才會重新將麵食定義為生活面。
統一對大陸食品事業展開一連串調整,以釜底抽薪的方式將庫存、銷售通路砍掉重練,這也讓統一中控的獲利大為好轉。
技術賦能7-11
統一要加碼無人便利店
▼
日前,羅智先首次證實,7-11將應用新科技,在國內開出第一家無人超商,目前內部已經開始規劃籌備中,最快明年上半年就會問世。
不過羅智先強調,這不是要取代人力,是要觀察科技與消費者的互動可以到什麼程度,希望把制式的工作交給科技,這樣「人的時間就可以釋放出來,做更多的事情。」
羅智先說:「7-ELEVEN無人商店可能比想像中還快問世。」這顯示內部對這家店的規劃已經走到最後階段。現在可以使用的科技相當多,有些店也已具備發展無人商店的條件,這件事表面看來簡單,背後牽涉卻是很綿密的系統,現在還沒有結論。
2017年被稱作是新零售的元年,在這一年裡「無人售貨」這一新型的零售形態風生水起,吸引了眾多行業巨頭的爭相布局。雖然無人零售現階段還有諸多的漏洞,但在未來「無人售貨」是一種趨勢。臺灣未來人力缺口擴大,人口結構老齡化成必然趨勢,零售業是必須走在消費者前面的產業,未來已來,所以統一在抓緊時間做好未來的準備。
重拾創業精神
2017統一改革迎新變
▼
面對集團50周年,羅智先指出,未來會做更多有趣、好玩的事,並朝品格、品味、品牌三大方向發展,同時也希望可以回到過去,他談到,以前創辦人講究感恩的心、無私、惜福,可是很多新進同仁可能無法體會,甚至會有抱怨,期待接下來能把當時創業的精神拉回來。
統一羅智先此前以「清抽屜策略」來形容目前的統一集團,過去已經處理不少資產,統一集團運營更輕鬆,塑身讓身材越來越好。
「貧窮教我惜福,成長教我感恩,責任教我無私的開創」這是統一創始人高清愿的信念,也是其個人的人生體悟,更潛移默化地影響每位統一人的思維氣度。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大陸市場,統一不打價格戰,鎖定且看好大陸高價飲食市場商機,推出最好的飲品及方便麵,搶攻大陸13億人口的「高質化」大餅,雖然市佔率還難追上市場老大—康師傅,但近年推出的明星產品,已開始讓對手芒刺在背。
消費升級,產品向著高質高價方向發展,這是企業利潤來源的突破口,小茗同學和湯達人的成功讓中國食品企業見到了曙光。下階段,統一將醞釀「生活面」的下一個「紫色風暴」。統一在大陸布局「由量轉質」推出多款「2.0產品」,目標到2020年之前要成為中國大陸快速消費品最有價值的公司。
-END-
版權問題 | 商務合作 | 項目諮詢 | 讀者投稿電話 | 微信號: zbwx15854817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