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活動分為表演類和展示類兩大類。在表演類活動中,將市級非遺項目——北少林武術及區級非遺項目薊州西路評劇、薊縣評劇、皮影戲引入景區。在展示類活動中,現場展示、展賣薊州區特色非遺小吃如:子火燒、一品燒餅、興泰德燒鍋酒、糖醋蒜、劉氏手工粉條、劉氏石磨元宵等,讓遊客通過特色小吃體驗舌尖上的非遺。
昨天上午,市級非遺項目——北少林武術在黃崖關長城展演,讓遊客大開眼界。
北少林武術形成於盤山的北少林寺,該寺始建於魏晉時期,元延佑二年(1315)元仁宗皇帝賜額「北少林寺」。
元中統年間,嵩山少林寺雪廷福裕禪師住持北少林寺,傳授寺中僧眾習練少林武術,後經明代圓成禪師、明空長老(普照禪師)等高僧,逐步形成了北少林武術,至今已有近700年的歷史。
清嘉慶年間,薊州城西公樂亭人商仕芝拜北少林寺武僧景禮禪師為師習武八年,後又至嵩山少林寺尋師學藝,將北少林武術不斷發揚光大,影響所及京津、河北、山東、山西、美國、韓國等國家和地區。
現已流傳200餘年的商門武術被公認為北少林武術的代表,如今已傳至第七代,其傳人商綿輝已被嵩山少林寺釋永信方丈收為俗家弟子。
北少林武術在義和團運動中起到了抵禦外辱的積極作用。在抗日戰爭中,為打擊日寇、保家衛國作出了突出貢獻。在和平建設時期,北少林武術成為人們強身健體、豐富業餘生活和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的很好方式。
目前,北少林武術拳社有一百餘位熱衷於武術的青少年愛好者,在薊州區文化館組織、帶領下,積極參與各種公益展演,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
據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化進景區活動還將進一步深入開展,讓更多的人了解薊州,走進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