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角色李雲龍其實很有爭議,野蠻,沒文化,骯髒,貪婪,好色,這些詞彙都可以用在他的身上,但是在劇中,他代表的是八路軍,這一對比在其他抗戰劇中是不存在的,也許這就是經典的亮劍,英雄主義的戰爭劇實在令人生厭,觀眾更喜歡接地氣,真實的角色。
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沒有組織,沒有紀律,為一時之快或佔便宜,膽敢不顧規條或違抗上級命令,為秀芹打平安縣,為一營的裝備和楚雲飛糾纏了許久,為僧人報仇,為孔捷守衛山寨。這種事一般人做不到,因為救秀芹和為和尚報仇都是原則問題,私調兵馬是兵家大忌,李雲龍這邊一打,整個晉西北都亂了套,首長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如果不是打了一場大勝仗,後果就是災難性的。
於是問題來了,李雲龍就像孫猴子一樣,時而大鬧天宮,時而不放閻老西和老蔣,他到底在哪呢?為什麼要對旅長感到不安?這是一個隱藏的關係,這只是李雲龍膽敢這樣做的一部分原因,主要是因為他真的不怕,但從戲裡看,李雲龍背後的靠山錯綜複雜,平安縣城戰役中,李雲龍雖然犯下了可以射殺的錯誤,但副總指揮也只是口頭上的教訓,還是讓旅長轉告了;此外,當時身在重慶的老蔣也對李雲龍表示了表揚。又有一次李雲龍負傷住院,雖然沒有鏡頭,但從護士的談話中得知,1、2、3號領導都到齊了,醫院的電話也沒停,我們來好好剖析一下李雲龍到底認識多少人。
首先是上級,結合電視和原著小說,李雲龍在各個部隊裡來回奔波,很多人都做過他的上級或有交情,陳老總、彭老總、陳大江、慄戰神、林大帥……想像一下,李雲龍即使當上了領導,他的關係網也可以很容易地維持到90年代,而且都是頂級關係網。後來有一段話也提到過,有一個首長交代手下:「李雲龍說的哪座山不是,哪座山跟哪座山有關係,這不是一個容易搬動的人,頭上有保護傘。」事實上,這就是李雲龍膽子大的原因,也是李雲龍不在乎閻老西和老蔣的原因,他不需要尊重這兩個人,而且他從來就不尊重這兩個人,即使在國共合作的時候,老蔣是他的上級,他也不關心。
當初楚雲飛在炮營裡被搶走了裝備,親自上門向李雲龍討要,並且是三番五次地開口,李雲龍卻用一句話把楚雲飛噎住了:你去跟蔣委員(閻長官,具體是誰記不清了)說,把罪過歸咎於我,對於這所謂的長官,他並不在意;在平安戰役中,老蔣給李雲龍發了一封嘉獎信,李雲龍也只說了一句:就算是挺機槍也行;再往後,楚雲飛又說要把李雲龍請到閻老西,讓李雲龍至少可以當少將,李雲龍也不肯。
無論得罪了誰,被罰了誰,李雲龍都退縮了太多,那他為什麼又要對旅長發脾氣呢?李雲龍是個愛財如命的人,戰事敗退時捨不得一把機槍,好不容易才獨自攻佔敵馬,組建一個騎兵連,這是李雲龍一貫的小小的心願,眼看很快就要實現了,旅長一通電話就來要求,這可是動了老李的命根。按道理說李雲龍一定要對付旅長,為什麼旅長几句話就讓李雲龍服軟,乖乖地把馬送過去?
所以是旅長他得罪不起,那可是陳大將,被稱為黃埔三傑之一,背過老蔣,提過總理,他發脾氣,那可不是小事情,李雲龍跟他比起來,可就算是小打小鬧,也算是陳大將玩剩下的;另外,李雲龍不是不服從軍令的人,除了遇上緊急情況,平時還是很守規矩的。總而言之,李雲龍表面粗糙拿不起繡花針,其實心比人細,是個人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