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寧1月25日電(孫睿)青海省氣象局25日公布了該省2016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暴雨洪澇、冰雹、低溫寒潮等惡劣天氣對青海生產生活影響較大,同時引起了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
青海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馬佔良表示:「去年青海一些極端的天氣氣候不僅創造了歷史極值,也對青海的生產生活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2016年青海省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如下:
一、全省年平均氣溫創近55年來最高
2016年,全省年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1.4攝氏度,為近55年來最高,同時,61%的地區年平均氣溫創歷史新高。氣溫偏高時段主要集中在夏季,其中8月氣溫為歷史同期最高。受其影響,各地出現不同程度土壤乾旱,造成農作物不同程度受災、部分地區牧草提前枯黃甚至枯死。
二、黃河上遊地區流量持續偏枯
黃河上遊地區自2015以來降水總體偏少、氣溫偏高,致使來水量持續偏枯。黃河上遊唐乃亥水文站近兩年的年平均流量分別偏少24.3%、31.8%,均屬特枯年份,其中2016年偏少幅度列1956年以來歷史第2位。持續偏枯的來水量對沿河農業生產、居民生活用水及大型水電廠蓄水發電造成不利影響。
三、夏季暴雨洪澇為近年最嚴重災害
夏季我省多連續性強降水天氣,多地局地性暴雨致使日最大降水量突破歷史極值,各地共發生洪澇災害80餘起,造成多地人員傷亡,致使多處道路、橋梁、農田、林地、水利設施以及人民群眾財產遭受嚴重損失。為近5年同期最嚴重的自然災害。
四、春季出現歷史最早透雨
3月20~24日,我省農業區湟源、西寧、互助、湟中、樂都、平安等6地相繼出現歷史上最早透雨,其中西寧、互助、湟中透雨出現時間較常年提前30天左右,湟源、樂都透雨出現時間較常年提前40天左右。
五、低溫冷(凍)害致使農業區作物受災嚴重
5月中下旬,受大範圍持續性降水天氣影響,我省各地氣溫下降明顯,東部農業區出現低溫寡照天氣,致使西寧、互助、湟源、大通、樂都、化隆、同仁、貴德等地出現低溫冷(凍)害,農作物受災面積約2.7萬公頃,直接經濟損失約2億元。
六、夏季東北部地區頻遭冰雹襲擊
夏季我省東北部地區頻遭冰雹襲擊,共發生24起冰雹災害,致使約4萬公頃農作物受災,經濟損失約2億元。其中門源冰雹損失最大,冰雹最大直徑達30毫米,浩門鎮、北山鄉、泉口鎮等地農作物基本絕收。
七、青南牧區出現春季暴雪
3月下旬,青南牧區出現大到暴雪,牧區大部降水偏多2.3~27.4倍,其中達日、甘德、班瑪、久治、玉樹、稱多清水河、治多、雜多日最大降水量創1961年以來3月歷史極值。大雪天氣致使興海縣部分鄉鎮寺院鋼架結構頂棚及牲畜棚棚頂被積雪壓塌,並對交通帶來不利影響。
八、強降水引發多起山體滑坡和泥石流
盛夏我省多局地性短時強降水天氣,引發不同程度的次生災害,其中7月20日同德泥石流造成人員1死1傷;7月25日西寧地區山體滑坡造成4人死亡,多地民房,農田、水利設施等不同程度遭受損失。
九、雷電災害致使人員及牲畜傷亡
5~9月,是我省多雷電發生天氣。5月30日,海南州興海縣唐乃亥鄉發生雷電天氣,雷擊造成人員3死1傷;8月18日大通一村民遭雷擊身亡;9月1日稱多縣31頭犛牛遭雷擊死亡。
十、冬春季多寒潮及強降溫天氣
2016年元月以來,全省共出現5次大範圍冷空氣活動過程,其中1月下旬冷空氣強度最強、影響範圍最廣,大通、冷湖、澤庫等12個地區出現寒潮天氣,祁連、五道梁、瑪多、河南等9個地區日最低氣溫達-30.3攝氏度~-34.8攝氏度,都蘭、西寧、平安等地日最低氣溫接近歷史極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