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大帝》:未竟的史詩

2020-12-12 迷影人生

數千年後,當史學家再度對這個塵封已久的帝國進行研究時,說的最多便是感慨帝國締造者的早逝所帶來的缺憾。

「如果這支已近強弩之末的軍隊在他的率領之下,能夠繼續東進。那麼很有可能在幾年之後,他們會越過山區和叢林,進入戰國時期的中國疆域,使東西方文明間的交流與碰撞提早上千年。而最令人遐想的是,他們將會在這片承載了華夏文明的土地上,遇到一個龐大的對手:剛經歷了商鞅變法,在政治影響力和經濟、軍事實力上都蒸蒸日上的秦國。」

這個令人感慨不已的人物就是亞歷山大大帝,而他率領的這支軍隊就是被後世稱之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強大的軍隊之一的希臘聯軍。

在亞歷山大即位前,馬其頓僅僅只是偏安一隅的小國,不僅面臨著來自東方波斯帝國的威懾,而且還面臨著希臘諸多城邦的爭權奪利,甚至在馬其頓內部都存在著諸多派系的陰謀鬥爭。

公元前336年,在亞歷山大父親,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遇刺之後,年僅20歲的亞歷山大被推舉為馬其頓的下一任國王。

他用接下來14年不到的時間,創造了史無前例的龐大帝國。使馬其頓從一個希臘城邦一舉成為橫跨歐亞非三大洲,國土面積是東亞同時期戰國七雄國土面積的總和,超過500萬平方公裡。

他的事跡歷經千年依舊被人們所傳頌和膜拜。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一個紐約的小男孩無意間讀到了古希臘神話和歷史故事,並且深深為之著迷,這些神話甚至影響了他的一生,這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好萊塢名導奧利弗·斯通。

步入好萊塢的奧利弗·斯通在接連拍攝了《野戰排》、《生於七月四日》、《天與地》等一連串口碑佳作,並且獲得多次奧斯卡獎後,已然稱得上是功成名就。然而,在他內心深處始終放不下從童年開始對古希臘始終如一的痴迷,他決意一定要在有生之年拍一部關於古希臘的史詩電影。

時間悄然流逝,轉眼就進入了21世紀,在世紀之交取得巨大成功和空前反響的《指環王》三部曲電影為新時代古裝史詩電影的製作提供了新的契機。

在巨大的商業利益誘惑下,好萊塢先後拍攝了眾多規模空前絕後的古裝史詩電影。奧利弗·斯通的夢想終於得以成真,有了巨大而穩定的投資,接下來就是拍攝題材的選擇了。

縱然關於亞歷山大大帝的電影在此前已經有過數個版本,但是南徵北戰、馳騁疆場的威名赫赫,仍然使奧利弗·斯通決定將這個在歐洲歷史上做出過重大影響的傳奇人物再度搬上大銀幕。

在題材確定之後,就是對飾演電影主角亞歷山大大帝的演員選擇,當年斯通老爺子第一個看中是湯姆·克魯斯,其次是希斯·萊傑,結果均遭到了拒絕,最終這個角色落到了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柯林·法瑞爾身上。

2004年的電影市場,可以說成為了好萊塢一眾史詩大片的角力場,《特洛伊》、《亞瑟王》、《亞歷山大大帝》這幾部電影的投資規模一部比一部大,而口碑也是一部比一部差。這幾部電影真的那麼差嗎?

且不說幾部電影的導演都是在好萊塢聲名赫赫的名導,就連幕後的主創團隊也是好萊塢的一流團隊,電影最後的成片效果在讓人們大跌眼鏡的同時,也充滿了疑惑和不解。

直到多年以後,幾部電影在導演和主創團隊的堅持下,做出了在敘事結構和電影時長上與電影初次上映完全不同的導演剪輯版,才逐漸被平反。

好萊塢的電影公司一方面想要電影擁有宏大的故事背景和堅實的敘事結構,而另一方面對電影的時長又有著能短則短的怪癖。

同樣的一部電影,如果時長在三個小時或者三個小時以上就會導致電影在上映期間排場次數大大減少,不利於好萊塢對利益最大化的追求。

電影公司對電影成片時長的嚴格把控,使得電影的導演對最終的剪輯製作絲毫沒有自己的決策權,自己的作品在他人的投資之下,只能任由他人擺布。

奧利弗·斯通在拍攝完成《亞歷山大大帝》後,初次剪輯的版本接近四個小時。按照現在好萊塢的套路,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將電影分成上下兩集上映才是最為穩妥的辦法,然而投資方華納兄弟卻出人意料的來了個自殺式剪輯,將電影剪到了不長不短的兩個小時四十五分鐘,並且這個所謂劇場版在敘事上和導演最初的版本已然是到了風馬牛不相及的地步。

這種做法所造成的悲慘結局,想也能想得到,1.55億美元的空前投入,最終得來的全球票房僅僅只有1.67億美元。劇場版在敘事上的紊亂和破碎,甚至使得電影導演奧利弗·斯通憑藉該片成功獲得了第25屆金酸莓獎最差影片提名。

回到對電影本身的討論,首屈一指的當然是電影宏大的場景和對歷史的還原,在歷史細節上,雖然今天的我們依然可以從中挑出許多錯誤和紕漏,但是相比同時期的電影製作,《亞歷山大大帝》對歷史的尊重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僅僅是對希臘人的戰術和武器運用以及電影後半段對巴比倫城市的復原就可以一窺究竟。

在奧利弗·斯通此前的電影作品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電影劇情中所充斥的懷疑論和陰謀論。

然而在《亞歷山大大帝》中,奧利弗·四通一反常態地摒棄了對歷史陰謀論的延展,而是站在一個較為客觀開放的角度去審視亞歷山大大帝傳奇的一生。

一方面,電影對於在久遠歷史傳說中逐漸披上神話光環的亞歷山大大帝形象沒有表現出極強的排斥,反而是以一種不置可否的態度加以表現。另一方面,電影又堅持了以唯物論以主要價值觀對亞歷山大大帝的傳奇人生進行描摹。

這就使得電影中在很多時候表現出兩個截然不同的亞歷山大大帝,一個是帶有神話色彩的亞歷山大大帝,另一個則是凡人本真的英雄存在。兩個形象,在往復循環的回憶式敘事架構之中,逐漸重疊交叉,有效的結合成為一個統一整體,共同構成電影中的千古一帝亞歷山大大帝。

電影最值得讚揚的是,它沒有刻意的對亞歷山大大帝的悲劇結尾進行可以的迴避,反而將之作為了電影來頭和結尾的重要楔子。

很多人認為一部史詩電影就應該有一個盪氣迴腸、充滿希望的故事結尾,卻不曉得悲劇的力量往往比歡快收場的結尾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當我們回頭看,古今中外,許多和亞歷山大大帝同樣英年早逝的人物,死亡在結束他們的短暫生命的同時,也同時使得他們具有了常人所無法企及的光輝形象,如同一首交響曲在高潮戛然而止,給後人留下無盡的遐想和追憶。

這樣的人物往往能夠為世人深深銘記,比如西漢時期同樣有著赫赫之功的霍去病將軍,近代以來的貝隆夫人、李小龍、張國榮……他們的早逝從另一個角度而言,也讓他們避免了「王子與公主」式童話故事不免流俗的人生結尾,成就了他們的另一種輝煌。

鷹在電影中的獨特存在,令無數影視評論家對之進行了無數的深度解讀。然而在我看來,影片中常常出現在高空盤桓的雄鷹,只有一個隱喻指向,那就是亞歷山大大帝從童年開始的遠大理想和雄心壯志。

隨著亞歷山大的成長和遠徵之途的不斷進展,我們可以看到越飛越高的雄鷹,猶如亞歷山大不斷伸展,以至俯瞰蒼生的夢想。然而,久遠的夢想最終卻突然墜落,亦如了卻無痕的蒼鷹……

相比其他史詩電影在價值觀上的過分拘泥,《亞歷山大大帝》開啟了電影史上的嶄新一頁,它首次在電影中表現出了亞歷山大大帝的兩性戀形象。亞歷山大是矛盾的,他一方面崇拜於父親的威嚴和力量,另一方面又對母親的權謀和仇恨充滿了迷茫。

家庭的悲劇,使得他對與女人的戀情近乎不抱希望,同時對脫胎於真摯友情的同性戀情充滿了熱枕,從電影中對他和摯友赫費斯提翁超越了普通友誼的感情就可以參透。

事實上,亞歷山大和赫費斯提翁以及阿喀琉斯和帕特洛克羅斯都是古希臘歷史之中有名的同性戀。

但是,在基督教具有深厚影響的歐美國家中,對於這個事實,顯然無法在文藝作品中過分表現,直到奧利弗·斯通的《亞歷山大大帝》。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電影當年上映遭到了廣泛的惡評,絲毫不亞於中世紀對宗教異端的排斥。但是,電影的大膽實踐卻為後來李安的《斷背山》取得成功進行了充分的鋪墊。

亞歷山大帝國猶如亞歷山大大帝本人,在他的突然離逝之後,隨即分崩離析。但是亞歷山大大帝對於世界民族融合以及中西亞從奴隸社會向希臘化封建社會轉變的重要影響卻是不言而喻的。

相關焦點

  • 《亞歷山大大帝》
    ④軍事:斯通長期合作夥伴戴爾·戴伊上尉率領的小組,一手包辦了《亞歷山大大帝》中的戰爭場面。戴伊是好萊塢最受推崇的軍事專家,他負責將科林·法瑞爾等主演訓練了一個月,教導古代戰技,例如用劍、盾、箭、彈弓、標槍、長達18呎的矛,或是騎馬作戰、掌旗、步兵方陣等。
  • 歐洲戰神亞歷山大大帝
    亞歷山大大帝,漢尼拔·巴卡,愷撒,拿破崙是歐洲歷史上四大軍事統帥,亞歷山大排名第一。 (亞歷山大大帝) 亞歷山大大帝20歲成為馬其頓國王,雄姿英發,雄才大略,先後統一希臘全境,進而橫掃中東地區,不費一兵一卒而佔領埃及全境,蕩平波斯帝國
  • 傳奇初生:成為大帝前的亞歷山大
    這一切,都要從兩千三百年前的一個年輕人——被後人譽為「大帝」的亞歷山大——說起。公元前336-323年間,亞歷山大大帝率領他的鐵騎將東方與西方一舉收歸麾下,給世界歷史畫上了一條分割線。僅僅十三年的時間,亞歷山大橫掃希臘,徵服埃及,顛覆波斯帝國,甚至率兵到印度河流域一遊。前323年,年僅32歲的亞歷山大卻尚未榮歸故裡就喪命於疾病。
  • 亞歷山大大帝嗜酒如命,降服印度王公敬上特色下酒菜!
    亞歷山大大帝的雄才大略和軍事才能有目共睹,在東徵過程中所向披靡,常常以少勝多,即使面對波斯帝國人多勢眾,遠勝自己的軍隊也無所畏懼,通過格拉尼卡斯河之戰、伊蘇斯會戰和高加米拉會戰徵服了波斯帝國。最令人驚嘆的是,在這三場史詩大戰之中,亞歷山大軍隊的總傷亡人數不足一萬,而被他擊潰的「蠻族」卻數倍於此。
  • 印度人後來不能打,竟是因當初與亞歷山大大帝拼得太狠?
    亞歷山大大帝,西方軍事史上的傳奇人物。他弱冠之年領兵出徵,破波斯,收埃及,定中亞,入印度,親徵數十戰,無不勝者,僅僅花了十餘年時間就建立了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馬其頓帝國,幅員逾五百萬平方公裡。他還將希臘文化散布到其所到之處,歷數百年而不熄。
  • 凱撒大帝與亞歷山大大帝,誰是更偉大的領袖?
    凱撒大帝與亞歷山大大帝,誰是更偉大的領袖?在阿萊西亞決戰之後,凱撒接受了維辛戈裡克斯的投降。毫無疑問,亞歷山大是一位偉大的領袖,但他也有不少麻煩,老實說,這些麻煩會讓我在戰場上或在他的指揮下猶豫不決:事實上,亞歷山大在進入印度時遭到了他的軍隊的叛變,被拖了20多年也沒能減輕他們思念家人和親人的負擔。亞歷山大將被迫帶著他的軍隊回到馬其頓,帶領他們穿越哥德羅西亞沙漠,在那裡他失去了一大部分的軍隊。
  • 線上講座 |《亞歷山大大帝:英雄還是屠夫?》
    亞歷山大大帝,究竟是人盡皆知的英雄,還是嗜血如命的屠夫?亞歷山大大帝,是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在擔任馬其頓國王的短短不到13年間,先是確立了在全希臘的統治地位,後又攻陷了波斯、埃及、蒂爾、耶路撒冷、巴比倫、伯塞波利斯、弗裡吉亞、腓尼基和利比亞。
  • 歷史:古希臘亞歷山大大帝留下的傳說!
    歷史:古希臘亞歷山大大帝留下的傳說!傳說中的敘述圍繞著亞歷山大大帝的生活,許多源於他自己的一生,可能是亞歷山大本人所鼓勵的。他的宮廷歷史學家Callisthenes描繪了西裡西亞的海洋在他的繁殖中從他身上退縮。
  • 如果亞歷山大大帝當年攻打中國,結局將會怎樣?網友的回答亮了!
    亞歷山大大帝即位之初就立下誓言:要重塑馬其頓王國的輝煌,為此他勵精圖治,兢兢業業,克服了一系列困難,亞歷山大大帝剛剛接手馬其頓王國的時候,馬其頓帝國內憂外患,內部財政緊張,外部列強林立,對馬其頓王國虎視眈眈,於是亞歷山大大帝利用幾年的時間休生養息,後來出徵波斯,用很少的軍隊便打敗了波斯人,一時之間亞歷山大大帝成為了軍事界的傳奇人物,在徵伐波斯的過程中,雖然亞歷山大大帝面臨著諸多的困難
  • 如果亞歷山大大帝沒有英年早逝,繼續東徵到中國會怎麼樣?
    亞歷山大大帝師從於古希臘的著名學者亞里斯多德,憑藉自身的雄才大略,先統一希臘,然後橫掃中東,又不費吹灰之力徵服了埃及,掃蕩波斯帝國,大軍一路東徵到印度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國有三個在被亞歷山大大帝所徵服,因此亞歷山大大帝也被稱為「徵服王」。
  • 如果亞歷山大大帝繼續東徵碰上秦國會怎麼樣?
    網上,如果亞歷山大大帝繼續東徵碰到秦國會怎麼樣的討論很多,但是大多都是拿秦始皇時的秦國來對比。通過幾年的戰爭,亞歷山大滅亡了波斯帝國,佔領了小亞細亞、埃及、兩河流域、伊朗高原等地,最東邊打到了印度河流域,建立一個龐大的亞歷山大帝國。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在籌備遠徵阿拉伯半島時突然病亡,時年33歲。由於帝國初建,體制尚不完善,且亞歷山大年富力強,未曾考慮和安排繼承問題,所以他留下的權力真空無人能夠填補。
  • 活得像狗卻讓亞歷山大大帝豔羨不已 他恐怕是唯一敢拒絕這位大帝的...
    擁有跨越歐亞大陸的廣袤天地,亞歷山大大帝卻說,願意成為居住在木桶中的第歐根尼。這位英年早逝的大帝與壽終正寢的第歐根尼還有一個共同之處,便是死在同一天。兩千年多年了,人們對他們的故事仍然津津樂道。據說第歐根尼住在一個木桶裡,所擁有的所有財產不過這個木桶、一件鬥篷、一支棍子、一個麵包袋。他沒有房子,甚至連一個茅廬都沒有。有一次亞歷山大巡遊某地,遇見正躺著曬太陽的第歐根尼。
  • 他與亞歷山大,凱撒大帝齊名,是拿破崙的偶像,他就是腓特烈大帝
    提起拿破崙,亞歷山大等人,大家都知道,出名的軍事家。那你們知道腓特烈二世是誰嗎?他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腓特烈大帝。腓特烈大帝 腓特烈大帝,出生於柏林,是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的兒子。他的父親非常嚴格,他從小就接受軍事化的嚴格教育。從小就展現出桀驁不馴,不屈服,不認輸的強硬性格。
  • 如果當時亞歷山大大帝徵討到中國來了,會發生什麼?
    其中西方的亞歷山大、拿破崙和凱撒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軍事家。甚至可以說他們所參與的戰爭,獲得的成就完全是無人能敵的。而東方非常著名的軍事戰略家,是公認的最強大的秦始皇。而西方公認的最強大的軍隊是亞歷山大領導的軍隊。我想許多人想知道同時代的秦始皇和亞歷山大如果相遇,誰會是勝者?而其實戰爭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依靠軍隊的合作和指揮官的正確指揮,這才是勝利的關鍵。下面筆者將會帶大家好好了解一下。
  • 同為歐洲四大戰神,拿破崙和亞歷山大大帝究竟誰更厲害?
    歐洲四戰神可以說是在歐洲歷史上,戰功最為顯赫,戰績最為耀眼的四位,他們分別是——拿破崙、亞歷山大、凱撒、漢尼拔。其中尤以拿破崙與亞歷山大大帝為著,不少歐洲人對於拿破崙與亞歷山大大帝究竟誰更厲害也是吵翻了天,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對比下這兩位的戰績。
  • 三個大洲才能放得下的人——亞歷山大大帝
    亞歷山大帝國說起來非常牛逼,是一個人打下來的,亞歷山大打下來的。這和其他的幾大帝國明顯的不同,其他的帝國都是經歷幾代人甚至幾百年踩才形成的大帝國,而亞歷山大大帝只是十年的時間就建立了。亞歷山大在歐洲是四大名將之一,亞歷山大、漢尼拔、拿破崙、凱撒這四大名將。
  • 如果亞歷山大大帝進攻秦國的話會怎樣?秦惠文王會用實力教他做人
    亞歷山大大帝是歐洲人力捧的一名超級帝王,能與之相比的也就羅馬帝國的凱撒大帝、法蘭西帝國的拿破崙大帝以及沙俄王朝的彼得一世大帝齊名的帝王;亞歷山大大帝出生於小小的馬其頓王國,雖然自幼就展現了其天才般的指揮才能,但卻並不受父親腓力二世的喜愛,甚至被腓力二世給趕走了。
  • 孤獨的亞歷山大大帝
    腓力二世的神秘死亡雖然讓很多人猜測兇手就是亞歷山大和母親奧林匹婭斯,並且這樣的流言陰影終身籠罩著亞歷山大。  但亞歷山大堅韌的性格、出眾的才華,尤其在治國理政和軍事天賦上卻不得不為眾人所折服。  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18歲以前的亞歷山大的身影。
  • 堪稱神話的亞歷山大大帝徵服記
    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公元前356年7月20日—前323年6月10日),即亞歷山大三世,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帝國)國王,生於古馬其頓王國首都佩拉。01亞歷山大是有史以來空前絕後之地理和歷史的驚天奇蹟之創造者。
  • 當亞歷山大大帝碰上秦惠文王時到底鹿死誰手,本文給你終極答案
    當時亞歷山大大帝的馬其頓帝國全境約500萬平方公裡,佔據了除中國以外的其他三大世界文明古國。 嬴駟在19歲時就繼承了大秦帝國的君主之位,他是秦國第一位王,諡號「秦惠文王」。他繼位時大秦帝國已經成功完成了商鞅變法,父親秦孝公留給他的是一個已經冉冉崛起的新興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