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寺
白馬寺始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傳入我國後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歷來被尊為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據傳寺名因「白馬負經」的典故而得。白馬寺屢經戰亂,數度重建,如今的白馬寺面積不大,步行遊覽全景區完全沒有問題。
遊客由山門進去寺內。山門是明代所建,山門外兩旁的石雕馬是宋代的遺物。寺內現有五重大殿,坐落在一條中軸線上,其中主殿是第二重殿大佛殿,也是做法事的主要場所。在第三重殿大雄殿內,擺放著白馬寺的「鎮寺之寶」——中國僅存的元代「夾貯乾漆造像」。殿內的23尊元代「夾薴乾漆」造像,形態各異,全都是由絲、麻製成,每尊重量僅有3到5公斤,從元代至今700多年來未經修繕,仍然色彩如新。
白馬寺中還保存著自唐代以來的歷代碑碣40餘座,以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手書的《洛京白馬寺祖庭記》最為珍貴(在山門的東側)。景區內還有三座墓地值得一看:攝摩騰和竺法蘭兩位印度高僧的墓地(在山門內東西兩側),以及宰相狄仁傑的墓地。但也有一個說法:「狄仁傑之墓」中埋葬的不是狄大人,而是武則天的「面首」薛懷義,薛懷義曾經做過白馬寺的主持。
在山門外東南約200米處,有一座齊雲塔,創建於東漢,金代重修,是我國第一座佛塔,也是中原地區為數不多的金代古建築之一。這裡還是中國第一座比丘道場(尼姑庵)。
如今在白馬寺旁又新建了一個「世界佛殿博覽區」,以展示印度、泰國、斯裡蘭卡、尼泊爾、緬甸、日本、韓國等國家風格的佛教殿堂。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和香山崖壁上,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後,後歷經東西魏、隋唐至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共有約10萬餘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達17米(盧舍那佛像)。
龍門石窟以伊河為界,分為西山和東山石窟兩部分,西山石窟開鑿於北朝和隋唐時期,東山石窟全部開鑿於唐代,西山石窟是龍門最精華的部分,其中包括奉先寺的盧舍那佛像和古陽洞中的「龍門二十品」。
西山石窟中的奉先寺,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群雕,寺內中間的盧舍那佛像,據說是按照女皇武則天的形象塑造的,這也是石窟中最受遊人喜歡、知名度最高的佛像。
龍門二十品,是指從北魏時期精選出不同的二十塊造像題記,它們記載著佛龕的雕鑿時間、人物、目的等。字型端正大方、氣勢剛健質樸,結體、用筆在漢隸和唐楷之間,堪稱書法奇珍。古陽洞中保留了「龍門二十品」中的十九品(另一品在慈香窯中)。
龍門石窟東山的香山寺,是武則天時代為安置印度高僧「地婆訶羅」的遺身,而建立的一座佛教寺院。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生前經常來此遊玩。白居易去世後,根據他的遺囑,將他葬於香山寺以北,這就是今日的白園(白居易墓園)。
遊覽龍門石窟,一般步行即可,線路多為:景區大門-西山石窟-東山石窟-香山寺-白園。在每年的4-10月期間,遊客還可以夜遊石窟,在如夢如幻的燈光襯託下,萬尊佛像更顯氣象萬千(夜遊只開放西山石窟和香山寺)。
景區內有「景區導遊全景圖」的立牌。大門處提供導遊講解服務,每批人數核定為10人,普通講解服務費:西山石窟每次80元;東山石窟每次40元;香山寺、白園分別每次20元。在景區門口也可以租借「語音導覽機」,租借費用20元,押金300元,在景區門口歸還。
附近景點:在龍門石窟景區旁乘坐60路或81路公交車約5站,可以到關林廟。
關林廟
在洛陽市城南約7公裡的關林廟,規模不大,但是香火極旺,因為這裡埋葬著蜀漢名將關羽關二爺的首級(頭顱)。根據古代封建禮制,帝王墓為「陵」,王侯將相墓為「冢」,只有聖人的墓才能稱為「林」。兩千年來,關羽的地位從王侯一直上升到武聖人,能與「關林」相媲美的也只有山東曲阜的孔林。
明朝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在漢代關廟的原址上,開始建廟種植柏樹,清朝乾隆年間(1735—1799年)加以擴建,基本形成如今的關林廟的規模。關林廟的建築規格是按照傳統的宮殿式修建的,遊客進入關林大門後,步行沿著中軸線向前遊覽,依次可以看到關林廟的大門、儀門、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等祠廟部分,在祠廟的後面,就是埋葬著關羽首級的墓冢(地)。
當你來到關林廟,除了拜祭武聖人關二爺之外,還有很多亮點值得你去觀賞。明代(修建)儀門上的七七四十九顆門釘和清代(修建)大門上的九九八十一顆門釘,反映了從明代到清代,關羽的地位從王侯級別上升到了帝王級別。
當你來到儀門和二殿時,不要忘記抬頭看看上面的匾額:「威揚六合」和「光昭日月」兩塊匾額,分別出自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之手。當你從儀門走向拜殿時,能看到兩邊有一百多尊「甬柱頂雕石獅」,小獅子各個圓潤生動,一點沒有生硬之感,代表了乾隆時間中原石刻的最高水平。在大殿和二殿內,還有不少和關羽相關的木刻和雕像,如: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和關羽夜讀春秋等。
在每年的九月,關林廟將會舉辦大型國際朝聖大典,大典期間來自海內外的朝拜團將會在這裡祭拜關聖人;每年的春節期間,關林廟還會舉辦大型廟會,有時會有民間社火前來助祭,非常熱鬧。關林廟距離龍門石窟不遠,一般遊客會一併遊玩。
白雲山
白雲山是天然原始森林,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37座,主要景點有將軍帽、神龜朝陽、蓮花崖、龍松絕壁、天下一球、禹王廊等。
白雲山有以白雲峰、玉皇頂、小黃山、雞角尖、千尺崖為代表的險峰奇石景觀,以萬畝原始林、唐代銀杏林、野生牡丹園、高山杜鵑園、紅樺林、白樺林、箭竹林為代表的森林景觀,以黑龍潭、黃龍井、珍珠潭、青龍瀑布、白龍瀑布、九龍瀑布為代表的瀑潭景觀,以白雲洞、青蛇洞、鑼鼓洞、洞天棧道、仙人橋為代表的洞窟景觀,以烏曼寺、雲巖寺、玉皇閣為代表的人文景觀,以雲海日出、盛夏避暑、金秋紅葉為代表的物候景觀。
整個景區融山、石、水、洞、林、草、花、鳥、獸為一體,雄、險、奇、幽、美、妙交相生輝,既有北國山水雄偉之態,又有南方山水俏麗之容。海拔2216米的中原第一峰玉皇頂,是中原地區日出雲海的最佳觀賞點。
山得水而秀,水依山而幽,這裡溝谷山間處處溪水淙淙,一山之中伊河、汝河、白河三河共流,分別注入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流域。千米落差的白河大峽谷內,五步一潭,十步一瀑。九龍瀑布落差高達123米,似銀河倒瀉,麗日照射,現出彩虹萬道,人走虹移,彩虹纏身。白雲山跨三域之水於一峰,集三河之靈於一山,為中原獨有,堪稱「中原山水大觀」之絕品。
重渡溝風景區
重渡溝風景區位於欒川縣潭頭鎮西南10公裡的熊耳山,區內竹茂林密,野生動植物繁多,800畝竹林密密層層,可與蜀南竹海相媲美。在重渡溝風景區可以看到杏花園、竹竿院、環翠居、故人莊等景點。
重渡溝風景區憑藉「水清、竹多、落差大」這些自然優勢和「茶文化、竹文化、水文化、農耕文化」的有機融合,讓遊客享受不盡鄉村漂流的浪漫和情趣,領略到重渡溝風景區生態旅遊和鄉村旅遊的別樣風光。
重渡溝風景區內林茂草豐,雉飛鹿鳴,四季泉水噴湧,常年飛瀑成群,翠竹碧水交織,肥鴨壯鵝嬉戲,水鄉特色濃鬱,堪稱「北國一絕」。被著名作家張一弓贊為「高峽飛瀑藏幽徑,綠水秀竹懷古情;豎看山水橫看竹,上聽鳥語下聽泉。」
龍潭大峽谷風景區
龍潭大峽谷風景區位於洛陽市新安縣石井鄉,東距洛陽市60公裡,鄭州180公裡,連霍高速、310國道、隴海鐵路橫穿縣境,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享有「中國嶂谷第一峽」、「古海洋天然博物館」、「峽谷絕品」和「黃河山水畫廊」等美名。同時洛陽萬山湖風景區凝聚萬裡黃河之精華,薈萃北國山水之大觀,成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景區」和「中國優秀旅遊目的地」。
從平面圖上看,龍潭大峽谷像是一條東西橫臥的巨龍,而且峽谷內處處以龍的傳說為宗,因而得名——龍潭大峽谷。
龍潭大峽谷是一條由紫紅色石英砂巖經流水追蹤下切形成的U型峽谷,全長12公裡,谷內嶂谷、隘谷呈串珠狀分布,雲蒸霞蔚,激流飛濺,紅壁綠蔭,懸崖絕壁,不同時期的流水切割、旋蝕,磨痕十分清晰,巨型崩塌巖塊形成的波痕大絕壁國內外罕見。
觀賞山崩地裂的曠世奇觀,體驗探幽覽勝的絕妙意境。景區的六大自然謎團(水往高處流、佛光羅漢崖、巨人指紋、石上天書、蝴蝶泉、仙人足跡)七大幽潭瀑布(五龍潭、龍涎潭、青龍潭、黑龍潭、臥龍潭、陰陽潭、蘆葦潭)八大自然奇觀(絕世天碑、石上春秋、陰陽潭甕谷、五代波紋石、天崩地裂、通靈巷谷、喜鵲迎賓、銀鏈掛天)令人驚嘆不已,流連忘返。紅巖絕壁,飛瀑幽潭,狹溝深谷,奇石綠蔭,組成世界上罕見的山水畫廊。
老城十字街小吃一條街
位於洛陽老城區西大街和東大街的八角樓金街也稱為「十字街」,自古乃是商人云集之地,建國之後這裡成為洛陽市重要的商業區之一,同時這裡更是洛陽小吃的匯集之地。如若初來洛陽亦是可以來這裡品嘗一下洛陽的小吃,感受一下這裡的風情。
每當初春時節,整個洛陽城都會融入的花的世界,四方遊客雲集於洛陽城,來感受牡丹帶給人們喜悅,這時乃是洛陽小吃一條街最為熱鬧之時,青石板的道路哦,古香古色的門臉,高挑的紅燈籠,給這條小街裝扮上節日的氣氛,來到這裡的人們無不稱讚道美。
在這條小街之上你可以品嘗到洛陽的多種特色飯菜,其中最為有名的當屬「洛陽水席」了,雖這裡並非正宗之地,但亦是可以感受到另一種別樣風情,坐在古香古色的街邊,大口的吃肉、大碗的喝酒,無不給人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同時張燈結彩的現代城市就在眼帘,給人夢幻般的感覺。
洛陽小吃一條街每晚6點準時營業,直至深夜,白天到這裡你是看不到夜晚的繁華和美麗。所以初到洛陽的朋友一定要在晚上來這裡感受一下。